【如何挑選一塊合適的固態硬碟】

【如何挑選一塊合適的固態硬碟】

挑選固態硬碟的方法比電腦其他硬體要簡單太多了。

以下文章主要面向小白,請各位懂固態的大佬輕噴,理智討論。

固態硬碟目前就6個主要屬性,容量,緩存晶元,主控晶元,讀寫速度,顆粒類型,介面類型

圖片來自ZOL,侵刪

這裡我們先不說硬碟,我們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水庫(一塊固態硬碟),用途是存水(存數據),水壩的作用是控制水流入或流出(主控:控制數據讀寫),水流動時每秒流多少立方就是水流速(固態讀寫速度),水庫周邊的地質影響了這個水庫以及水壩的壽命(顆粒類型)。

所以上面這一段話大多數應該就能理解了固態大致的工作原理。

主控負責讀寫數據,緩存用於處理臨時數據,顆粒用於存儲數據。

【容量大小】

關於容量沒什麼好說的,容量大存的數據多,容量小存的數據少,一般來講128G的固態只允許存放一個系統和常用軟體,遊戲和大量數據就基本不可能了,老老實實用機械盤倉儲,256g就可以非常舒服了,刨去系統佔用,還有200g,基本可以滿足把主要玩的遊戲和所有應用以及部分數據全部放到固態里,512G的固態基本就可以全部非大型數據都在固態里處理了。當然,容量越大的固態價格也越高。要注意的是,你買到的固態通常會有縮水現象,比如256g實際到手就239g這樣的,這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2018年5月:128g固態普遍350,256g固態普遍600,512g固態普遍1200

【主控晶元】

主控就是類似圖書館管理員那樣,他要去書架找書,就和硬碟去顆粒里找數據一樣,主控就是一個小型CPU,他的用途就是讀寫顆粒裡面的數據,因此主控的性能直接決定了一塊固態硬碟的絕大多數,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主控會影響性能,但是不是完全就看主控,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由主控所致。主控由於涉及數據讀寫,通常會發熱。

圖片來自ZOL,侵刪

【緩存顆粒】

固態硬碟在讀寫數據的時候並不是持續向顆粒內部讀寫數據,因為這樣會大幅度減小顆粒壽命,而且顆粒的速度會限制固態的發揮。所以添加一個高速緩存就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你打開QQ,有人給你發了個消息,就幾個位元組,固態沒必要這時候就把這幾個字寫入顆粒,它可以暫存在緩存里,等數據多了,打包後,一次寫入顆粒當中,這樣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固態的壽命,另外緩存的作用就是臨時提供高速讀寫能力,比如你安裝一個QQ,顆粒本身不是很快,如果直接往顆粒裡面裝就比較慢,這時候往速度更快的緩存里裝,立馬裝完,然後和上面一樣,把數據打包好,之後一次寫入顆粒里。

【讀寫速度】

這個就是挑選固態的重中之重了,你不用機械用固態的原因是啥?就是為了快啊,而這裡的快指的就是讀寫速度(本質上是尋道時間變短導致的,和讀寫速度關係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通常我們消費者只需要關注2個速度,連續讀寫,隨機讀寫(4k)。

連續讀寫主要涉及到單個大文件,比如一個大壓縮包,一個大電影這樣文件只有一個,但體積巨大的文件,因此連續讀寫直接決定了你拷貝壓縮包,電影,轉移大批量大數據的時候的速度。

4k讀寫主要涉及分散的小文件,比如系統,他是很多個幾KB到幾Mb的大量文件構成,這時候固態讀寫一個文件零點幾秒就完成了,然後他需要立馬轉移去讀寫下一個文件,這種單個文件但卻數量眾多的情況,主要涉及4k讀寫。因為大多數軟體都是連續分散的小文件,所以4k的讀寫速度直接決定了日常體驗的流暢度。之所以那些連續讀寫幾個G一秒的固態體驗和連續讀寫500Mb/s的沒什麼區別,最大的原因就是4k能力差不多(這裡根本原因是尋道時間)

seq:連續讀寫

註:第一行SEQ代表連續讀寫,此項數據涉及單個大文件。第二行4K代表隨機讀寫,此項數據涉及日常應用。第三行代表4K 64隊列深度隨機讀寫,此項數據涉及專業軟體和遊戲。

該圖片使用的固態跑分軟體為ASSD,漢化版在跑Acc.time的時候會報錯,無視就好了,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我的主頁,群文件里有。

這裡提一句,相同型號,大容量的固態比小容量的要快,就是因為顆粒數量多了,主控能一次與更多的顆粒交互數據,等於內建raid0了,所以就會出現同樣是intel760p,256的就要比128的快。

【顆粒類型】

顆粒本身就是存儲數據的,因此他的壽命就是重中之重了,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數據突然間因為硬碟損壞導致丟失。另外如果緩存顆粒滿了,主控就會直接與顆粒交互數據,所以顆粒類型也會影響大文件的讀寫速度,目前固態主要的顆粒類型有SLC,MLC,TLC。

SLC速度最快壽命最長也是最貴的,目前基本沒有什麼廠商會採用SLC顆粒,MLC中等,速度中等,壽命中等,TLC壽命最短,速度最慢。還有縮水到極致的QLC

也就是說無論是壽命還是速度都是這樣的:SLC>MLC>TLC>QLC

過去的固態大多數都是MLC的,後來廠家為了考慮成本換成了TLC,於是乎現在MLC的固態比如三星960PRO都成了罕見極品。

TLC雖然壽命短,速度慢,但是他便宜啊,否則固態硬碟不可能從以前那64G都要四五百降低到現在300就能買到128G的了。目前的TLC都能保證100TB的寫入,一般家用,每天使用6小時,也就能寫入10GB左右,所以你自己算算吧,用10年以上是比較輕鬆的。加上目前主控演算法優化,緩存機制優化,目前的TLC固態壽命也非常可觀,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擔心固態的壽命,我們需要擔心的是數據穩定性與安全性。

固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掉速,用了一段時間就會掉速,而且固態存顆粒數據是不如機械硬碟安全的,所以重要數據請務必存在機械硬碟里。

這裡能買到MLC最好,沒有MLC我們也不必過於糾結顆粒類型,QLC也不是不能用,別放重要數據就行了。

【介面類型】

固態硬碟目前就有三種介面:SATA3,M.2(SATA3協議),M.2(NVME)協議。

從介面形狀上來看,m.2(sata3)協議和m.2(nvme)兩個是一模一樣的。

SATA3的理論讀寫速度上限是6Gbps,也就是說你的固態讀寫速度最高能達到750MB/s

M.2(SATA3)協議說白了就換了個介面樣式的SATA3,速度和SATA3一樣750MB/s

M.2(NVME)協議的速度由通道數量決定,PCIEx1,那麼速度上限就是1GB/s,PCIEx2就是2GB/s,PCIEx4就是4GB/s

三星960PRO NVME固態,連續讀寫速度達到了近3個G每秒

而理論速度只是理論,實際上速度並不可能到這個值,一般都是80%,所以sata3介面的固態速度都是在500MB/s,而你想要破G每秒的讀寫就需要選擇M.2同時還是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

這裡要注意的是,M.2 sata3協議和nvme協議從硬碟的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因為他倆長得一模一樣,所以你在買硬碟的時候就需要看好你的盤所謂的m.2到底是什麼協議的,最簡單的就是看評價里有沒有人用ASSD跑分,如果連續讀寫速度是500MB/s左右,那麼可以基本判斷這個盤就是SATA3協議的,如果速度達到了1000MB/s那他就是NVME協議的。

而你電腦上那個M.2介面也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他能不能支持NVME協議,有的M.2只支持SATA協議有的只支持NVME協議,有的都支持,有的不支持但是更新主板BIOS就支持了。

還需要注意的是,介面速度只是會不會限制你的硬碟發揮,而不是決定了硬碟的速度,就算你的介面速度上限是10GB/s,你的硬碟本身就1GB/s,那速度也就是1GB/s。

最後是總結

  1. 主控決定固態性能
  2. 不需要關注主控性能,我們直接看讀寫速度就好了
  3. 連續讀寫涉及單個大文件,4K讀寫涉及分散小文件,4K對於日常使用影響最大
  4. SLC>MLC>TLC>QLC
  5. 不必糾結TLC的壽命,哪怕是QLC都能用很久,但是要注意數據安全與掉速情況
  6. sata3介面速度上限很低,需要高速固態請選擇M.2(NVME)
  7. M.2需要自己去查詢協議內容,首先需要確認你的主板是不是支持NVME,其次還需要判斷硬碟本身是不是NVME的。

最後向大家推薦兩塊我常用於裝機的M.2固態

PM961,性價比極高的固態,速度非常,但是沒有質保,沒有質保,沒有質保,也就是為了這個性能你需要拋棄質保,在不考慮質保的情況下這個盤性價比極高。

960EVO,這個是pm961的官方商品版本,要比他貴一點,不過有三年質保,兩者性能理論相同。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的還不錯,就請點一波關注吧,你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推薦閱讀:

一個固態硬碟可以用多久?
硬碟對設計師真的很重要!
#外觀最騷的固態#七彩虹SL300固態使用感受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SD and Flash Hard Drives
淺談為什麼需要買SSD固態硬碟

TAG: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硬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