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限房價項目新政策,讓無房族離「家」更近了還是更遠了?

限房價項目新政策,讓無房族離「家」更近了還是更遠了?

「假裝生活在北京」的一個原因是,很多在此打拚的人並沒有一個自己的「家」,來建立與所在城市的情感聯結。其他的一線城市同樣如此。

請注意,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者,是很多人真實的生活:

北漂多年的小李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帝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窩,結束多年租客的寄居生活。遺憾的是,每一次在「調控房價」的政策呼聲里攢夠首付準備去買房,都發現房價早已悄悄上漲,小李只能騎著共享單車回去繼續攢錢。

對於有著「安居樂業」思想的中國人來說,能否對一個城市產生「歸屬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在這裡擁有屬於自己的住房,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隨著大量人口湧入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房源的供需不平衡和房市看漲預期都刺激著房價不斷攀升,每平方米5到6位數的房價讓坐擁幾套房的房哥房姐僅靠收租和炒房就可以衣食無憂,卻讓無房一族身陷「買房遠比登天難」的困境。

5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就限房價項目即將出台的銷售管理政策徵求意見。如沒有什麼大的意外,徵求意見稿不久即將通過實施,並可能對其他地區限房價項目銷售產生示範效應。那麼這一番政策能否實現設計的初心、滿足住房的剛需呢?

限房價項目新規說什麼?

北京市住建委在其發布的《關於加強限房價項目銷售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中,對限價房項目銷售方式做了分類:

所謂「限房價項目」,就是指按北京市「限房價、控地價」方式競得土地使用權的開發建設項目;「共有產權住房」,則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建設單位開發建設,銷售價格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價格水平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當然,便宜也是有代價的,共有產權房的購房人獲得的不是完整的產權,而是需要與政府依照一定比例「按份共有」產權(具體以什麼比例「按份」由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審定),使用和處分(如買賣)房屋的權利也受到限制。

舉個例子,假如某樓盤項目的限定房價為5萬元/平米,評估價為6萬元/平米,則限評比為83%,低於85%,該房屋就需要轉為共有產權房銷售。反之,限評比高於85%,按正常商品房銷售。相比正常銷售,共有產權房對銷售對象的選擇更嚴格,具體採取搖號方式。

(點擊查看大圖,了解經適房、限價房與共有產權房在購買和使用上的異同)

新規讓購房者離「家」更近了還是更遠了?

在這一新的銷售管理政策下,共有產權房和限價房顯然將扮演適應住房剛需的保障房角色,北京市住建委也指出,這一新政的目的是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促進北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畢竟,限評比低於85%的項目需要轉為共有產權房,以公平的搖號方式出售。對於富有人群來說,共有產權房雖可流轉,但從投資升值角度來看顯然屬於雞肋,因此缺乏湊熱鬧的動機。而對於真正存在住房剛需的人群,以相對合理的價格有個安身立命的住所,似乎是足夠了。

限房價項目新規能否真的實現結果公平,讓剛需購房者不再望房興嘆?

然而政策照進現實,真的會以既定的邏輯發展嗎?

某地產公司首席分析師就指出,「被限價的預售房源非常緊張,部分開發商不僅拒絕公積金,甚至要求全款買房,這種情況下,剛需買房實際難度是加大的。」有業內人士甚至將這種情況稱之為購房「鄙視鏈」:

當鄙視鏈上的各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你猜所謂的「住房公平」將向誰傾斜?


雲律通有話說

「越調控,越失控」的原因之一是,凡有門檻的地方就有尋租,「一視同仁」反而成為了對弱者的不公平。

......by. 雲律通

推薦閱讀:

一個上海中產眼中的樓市真相(發人深省)
賣完杭州這批7338套新房,咱們就各憑運氣「搖」號吧!
任澤平:中國房價還會漲嗎?房子還能買嗎?
中山樓市的變與不變
千帆競渡,百舸爭流丨2018中華龍舟大賽蓄勢待發

TAG:樓市 | 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