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太平洋戰爭(二十九)新幾內亞打仗難(二)
來自專欄 水雷屋雜談
-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轉載必究
- 這次講米爾恩灣戰役
先扯點別的。
之前在寫瓜島系列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在瓜島戰役的很多時間節點上的很多事件受到影響,還有些東西沒有展開講,比如日本的第八方面軍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美國陸軍在上瓜島之前去哪兒了,拉包爾的日軍飛機是怎麼一步步被消耗的等等等等,如果把這些影響挨個寫出來,那就不是燃燒的所羅門而是燃燒的新幾內亞加所羅門了。
我們都知道瓜島從1942年8月7日開打到1943年2月9日日本人溜號,索羅門群島的戰事依然沒有結束。新幾內亞這邊我們姑且不算3月份的日軍登陸,從獨立工兵第15聯隊在1942年7月21日上新幾內亞島開始算,到1943年1月22日盟軍打完布納戈納戰役,新幾內亞戰役的一個階段暫告段落(整個島上的激烈對抗持續到1945年)。這兩場戰事發生的時間基本上是重合的。所以必須從更高的角度把兩地發生的戰事結合起來才能看得更明白。
新幾內亞戰役無論從時間、雙方投入地面兵力還是戰鬥強度都遠不是瓜島甚至整個索羅門群島的戰事可以比的。不用比較島嶼面積大小,單從烈度上講,跟著工兵上島的南海支隊本來5586人,等到打完仗把受傷的也算進去,能喘氣的還剩1951人,也就是三人上島一人下島,這在整個新幾內亞的戰役里算是死亡率(注意不是減員率)比較低的部隊了。
更令人震驚的是很多部隊沒有記錄。
我們都知道,日本軍隊是一支非常認真的軍隊,海軍連某艦多少人在哪裡上岸慰安,後來多少人得了梅毒這種破事兒都會記一筆,可是在新幾內亞,尤其是東新幾內亞,很多部隊的戰鬥詳報都找不到
後來在新幾內亞西部(荷屬東印度的一部分),也就是被麥克阿瑟「蛙跳」的日軍第三十五師團三個步兵聯隊總計12645人(219聯隊3753+25、220聯隊3877、221聯隊3327+1563,加號後面的是補充兵),打完了還活著有4781人,生還率約百分之三十八。第三十六師團的三個步兵聯隊本來11975人(222聯隊4608+107、223聯隊3603+30、224聯隊3627),打完了還活著的有3173人,生還率約百分之二十六。
打成這樣,部隊死了六七成都能做個表,記著每支部隊死了多少人活著多少人,那麼缺少相關記錄得是什麼樣的損失?
在新幾內亞東部,日軍沒來得及上瓜島的第五十一師團,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三,生生把師團長打成了「獨立混成大隊長」,除此之外其他部隊比如第二十師團的損失我就只能找到片段了。輜重兵第20聯隊總計1166人,回到日本才77人,第二十師團第一野戰醫院總計277人,回國的47人。還有個不知道隸屬哪兒的獨立混成第三聯隊到最後就剩下160人。
有些沒有具體數字的說法指出新幾內亞東部的一些日軍聯隊死亡率甚至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五,也就是說從一個團被打成一個排。
那麼問題來了,澳大利亞軍隊平時吃什麼,能打出這種戰績來?其實不是因為澳大利亞軍隊吃了什麼,而是因為日軍沒得吃。
今天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大概占著新幾內亞島一半,面積46萬多平方公里,比咱們東北的黑龍江省略小一點。可是在人口方面差距驚人,黑龍江省大概有3700多萬人,新幾內亞獨立國的人口只有800多萬。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兩個是地形和氣候,熱帶雨林和中央山脈之前已經講過了,總之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這個島上能養活的人是有限的。
自然原因是其一,事兒的發展關鍵是看人,日本陸陸續續把十幾萬兵運上了島,打來打去成了劣勢,日軍與其說不想放棄島嶼,不如是缺乏把部隊轉移出去的能力,只能在島上死磕。甚至到了1945年8月還在進行反攻,大部分的反攻還是有組織有戰術的,並不是自暴自棄那一種。這就讓新幾內亞島成了瓜島的2.0版,連撤退都撤不走的版本
在日軍的相關記錄中有三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現地自活、食糧斷絕、營養失調。面臨這種情況,撤退是沒辦法撤退的,主動投降又基本上不大可能(為什麼是基本上我們後面會講),繼續硬拼就只有一個結果。
說了這麼多再拉回正題上來,科科達的失守讓麥克阿瑟的北伐計劃泡了湯,上回說的軍事問題的正解只有一個,在這裡的答案就是飛機。麥克阿瑟沒辦法,只能修機場,日本人也想用飛機,自己也在萊城地區(1點方向)和布納(2點方向)修機場。
修著修著就修出事兒來了,日軍偵察機發現了米爾恩灣(3點方向)的美國施工隊,如果機場修起來,一來威脅拉包爾,二來威脅索羅門群島上施工的海軍部隊,所以得由海軍出馬佔領這些機場。為啥陸軍不上了呢?這是7月底日本陸海軍開會研究得出的中央協定里的細則裏海軍負責的部分。
日本海軍靠什麼打登陸戰呢,就是之前說過的特別陸戰隊,這回日本海軍從拉包爾把什麼橫須賀、佐世保和吳陸戰隊湊了湊,又把之前在布納登陸的佐世保第五特別陸戰隊的350多人也算上,總共1600多人和兩輛九五式坦克,還有300多設營隊在一個中佐的帶領下計劃從海路運輸至米爾恩灣登陸奪取盟軍機場。
盟軍自打麥克阿瑟叫援兵開始到8月19日,上了新幾內亞島的部隊不到三萬人,主力是澳大利亞軍隊一個師(第七師、缺編)又1旅,美國部隊主要是搞施工的和航空部隊,在莫爾茲比港陸續開始修建七個機場,上回講到米爾恩灣這邊也沒閑著,美國工兵在澳大利亞人的武裝保衛下也在施工,第7和第18澳大利亞旅的部分部隊總計將近9000人大多以步兵營為單位駐紮在幾個機場附近。中下旬又有更多的工兵從澳大利亞北部來到新幾內亞。
8月22日,西里爾克洛斯少將抵達米爾恩灣,截至日軍進攻前,米爾恩灣集結的又7429澳大利亞人,1365美國人,加上飛行員和地勤總共不到9500人。
站在後人的視角看1600打9500,這場戰役基本上從開打前就沒什麼懸念,想看精彩戰役的讀者已經可以移步了。
就算這樣,日軍還不是全須全尾登陸的。之前說日軍兵分兩路登陸,一路從拉包爾來,一路從布納來。無論從哪一路來都得經過德……登……d』entrecasteaux群島,反正就是個群島,愛叫啥叫啥吧。8月24日從布納出發的日本運輸隊在這個群島附近被盟軍發現了,美國陸航的12架p-40戰鬥機一點沒給面子,一頓突突突把運輸船給打了,佐世保第五特別陸戰隊的353人就癱瘓在這個啥啥群島里的一個島上下不去,最後是靠潛艇給運走的。陸戰隊癱在的這個島名字非常好,叫goodenough島,足夠好的島!
這個島的名字有足夠好,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的遭遇就有足夠壞。米爾恩灣北部大部分是叢林和沼澤,機場修建在椰子種植園裡,之前只有航空照片和不知道準不準的地圖,所以登陸的位置有點偏。
8月25日晚上,從拉包爾來的800多海軍特別陸戰隊和兩輛坦克車在機場西部約20公里的wagawaga和wanadala登陸並設立了簡易登陸場,順便說一句,新幾內亞島上的地名很有趣,當時第18澳大利亞旅一部駐防的地方叫giligili,島上還有什麼bonabona、rabaraba層出不窮,可愛的很。
北邊是山,南邊是海,東邊沒人,登陸的日軍一路向西往機場打(直線距離不到20公里)。因為地形環境氣候都特別糟糕,前進的速度很慢很慢。轉過一天才跟澳軍一個營交上火,日軍採用的戰術是坦步協同,兩輛九五式坦克在前,步兵在後面展開,沿著海岸邊上的簡易公路推進。
就這麼土的戰術澳軍愣是沒有辦法,當時澳軍唯一的反坦克武器是粘性手雷,這個東西射程有限,精準度主要看胳膊穩不穩,也沒有日本步兵那種打坦克的「肉彈戰術」,只好且戰且退。到27日為止日軍先後擊退澳大利亞兩個營,前進了七八公里左右到達了拉比(rabi),也就是盟軍機場的三號跑道附近。
就在日軍進攻的時候,盟軍出動轟炸機襲擊了日軍的登陸場,毀壞了一些補給輜重,總體上看打成了五五開的局面。
盟軍機場的三號跑道基本上是個東西向,不到100米寬、2公里長,神就神在剛好封閉通路,東邊聯通海灣的區域基本是海灘淤泥,西邊是沼澤和高地,日軍唯一能通行的地方就是穿越機場,而盟軍就在機場對面設防。機場里駐紮防空部隊是基本常識,美軍機場雖然修得多,對於防空一點也不含糊,正經防空部隊進駐不方便,於是就搞了個空降防空營來。
盟軍的布防是以機場跑道為前沿,第61澳大利亞步兵營-美軍防空和工兵部隊-第25澳大利亞步兵營在機場對面一字排開,美軍把12.7毫米防空機槍和37毫米防空炮放平了,澳軍也把幾門25磅炮(約87.6毫米)推出來守衛陣地。
接下來,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遭遇了他們的陸軍同胞一樣的困難,簡單說就是幾十米的路,走的就這麼難,精神原子彈再厲害也不如機關槍來得實在。在日軍無計可施的時候,吳第三特別陸戰隊和橫須賀第五特別陸戰隊的將近800人的後續部隊成功登陸,8月30日,合流的日軍進行了一次夜襲,結果是在丟下160多具屍體後撤退。
日軍的兩輛坦克也在泥濘中趴了窩,不得不廢棄。
這些海軍特別陸戰隊的上司,第八艦隊司令長官三川軍一本來打算讓更多的部隊上島,可是在聽取部下的意見並結合麾下其他地區的作戰狀況(一木支隊在瓜島幾乎被全殲,川口支隊登陸瓜島,兩次所羅門海戰一勝一負)後,決定終止作戰,趁著還有一定製海權把陸戰隊撤回來,將戰略重心轉向瓜島地區。
之後的一個星期,澳軍向前推進打起了治安站,日軍分幾次用艦隊運走了盡量多的士兵,也有少許士兵被留在島上打游擊,他們的命運可想而知。1942年8月26日至9月6日的米爾恩灣戰役就此落下帷幕,日軍死傷900餘人,活著回到拉包爾的也基本都存在熱帶傷病,澳軍123人死亡、198人受傷,美軍死了一個傷了倆。
自此,進攻莫爾茲比港的道路從理論上只剩下科科達一條。
推薦閱讀:
※二戰:瓜島爭奪戰(六十九)塔薩法隆加海戰 04
※巨艦大炮——太平洋戰爭戰列艦列傳2-威爾士親王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做的最好的太平洋戰爭遊戲 —— Battlestations Pacific について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四)第一次奧斯登山之戰 04
※沙利文兄弟悲劇,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