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看營銷號了,看些好新聞吧

別再看營銷號了,看些好新聞吧

來自專欄 Allen的咖啡廳

我還很清楚地記得幾個月前看到那條「德國撒旦畫」新聞時的感受。哪怕即使德國並非自己未來留學的目標國從而讓我對其的了解要稍多一些,「警察/學校不管」這種有違常識的細節以及低級網路小說一般的手法也讓整件事情的真實性顯得足夠可疑了。可之後的一天里,隨著個大營銷號的跟進,這條信息幾乎出現在了所有身邊人的主頁上,我也收到了數條「太危險了還是別準備到那裡上學了」的好心勸告。更讓我吃驚的是,雖然早已有了眾多理性者的分析甚至來自大使館的闢謠與當事人的道歉,如果你現在去打開當初的爆料微博,你依然在評論區會看到@好友來圍觀的評論,並互相交換「天啊好恐怖好嚇人我可不要去那裡」的感慨。

翻翻我自己最近所寫的內容,好像對我同齡人所發的牢騷佔據了過大的篇幅。只是,一次又一次這樣的瞬間,讓我看到「常識」是個多麼脆弱的東西——比如說,相信「夜晚的巴黎或慕尼黑是個危險到不應出門閑逛的地方」這種說法的人數,一定會大大超乎你的想像。不過,他們倒也不應因此受到過分的苛責,因為輸出的前提是輸入,做出判斷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獲取及時、正確的信息。但以高考作為唯一導向的基礎教育自然難以顧及信息的獲取與處理,當終於擁有較多的自由時間時,不以生產優質內容為先反而忙於投喂情緒的營銷號又顯然擁有更高的吸引力。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高效地選擇適合我們的新聞媒體呢?最近,我偶然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叫做「能讓你一直保留的新聞類app有哪些」的問題。因此,作為一個非新聞專業從業者,我希望從普通人應該從哪裡獲取新聞的角度,分享一點感受。


先說中文新聞。

其中,FT中文網是我最想推薦的一個。它的內容以觀點(Opinion)為主,且並非僅有財經領域的內容,涵蓋時政、世界、生活、甚至教育等,十分中肯、清晰。當然,一部分作者的獨家專欄,以及全部七天以前的文章,是需要付費成為會員才可以閱讀的。我自己正在猶豫要不要訂購,不過,即使僅僅閱讀免費內容,也能讓人受益非淺。來自新加坡的《聯合早報》也是我比較推薦的。這裡更多的是不帶評價立場的新聞報導,較為全面、及時。

作為上海報業集團將傳統媒體市場化的成功嘗試,澎湃新聞由於其具備雄厚的財力以及頗具實力的采編團隊,成為一部分相對而言較高質量新聞的生產平台,其中「思想市場」等原創欄目中的一些評論、原創深度報道以及紀錄片等可以作為一種不花太多時間的參考。但相比之下,我更想推薦騰訊新聞的「大家」欄目,這裡聚合了許多非常優秀的華語作者,可以在微信上關注小程序來閱讀。善用它讓用戶自主選擇關注作者的功能,為自己營造一個充滿人文主義色彩的信息環境,這在中文互聯網上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大家」欄目中我關注的作者

而門戶網站的新聞客戶端抓取新聞範圍更廣、更加全面的特點也很重要,哪怕它們時常含有一些「營養價值」並不太高的內容,每天僅僅花上幾分鐘瀏覽一下標題還是有意義的。這一類我選擇了網易,因為對它的一些原創欄目(如浪潮工作室)等比較有好感。


當然,說起優質信息,英文世界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這一組中的四個是我每天都會閱讀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即時性強,任何特大的突發新聞(Breaking News) 都會第一時間播報;且雖然 CNN 有時會被人詬病信息的過度碎片化,但滿足迅速準確地過去一手信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相比 BBC,在敘述新聞的同時也會附帶更多的 Opinion Piece ,但對我來說,它並非影響客觀性的困擾,反而能當我對背景與影響了解不多的時候進行必要補充。最為「保險」的方法是,在你確定了最經常閱讀的領域之後,結合你已有的背景知識,挑選一位你認為最專業的記者或製作人 (Producer),用以在自己把握不足的新聞中作為主要參考。

格外值得一題的,是來自美國的數字媒體 SupChina 。它成立的時間並不長,采編團隊的人數目前也較少,但亮點是對國內新聞的選題非常詳細而全面,別說那些值得一看卻並沒有重要到出現在主要英文媒體上的新聞,就連「某地成功製作出長達數米的蛋糕」這樣的內容都能看到,還時常有富於趣味性的小測試、電影音樂推薦等。

由於我目前還對日韓媒體了解不多,開始使用 NHK 可以說是純屬意外:因為今年寒假去日本旅遊在大阪機場候機時看到了 NHK 英語頻道的廣告,才產生了「試試讀一讀」的想法。相比歐美英文媒體,它對亞洲新聞的報道自然更加詳細,是一個不同視角的很好補充。


這個文件夾下的APP,都是用來「聽」和「看」的。

「聽」真的是一種經常被人忽略,實際上卻十分高效的輸入方式:上下課堵在人群中奔向食堂的路上,高峰期的地鐵公交車廂里,比起玩幾局微信小遊戲,聽些 Podcast (播客節目)既不傷害眼睛又補充了閱讀文字新聞時間不足的遺憾。

iOS 自帶的播客商店是個非常好用的工具,在其中你能搜索到海量的、幾乎覆蓋全部類型與主題的 Podcast 。

我希望特別推薦的,有 BBC 的 World News 與 NPR 的 Planet Money,前者會把每天你有必要知道的新聞總結在一起用二十分鐘左右播報出來,後者是一檔科普型的經濟節目,用通俗易懂又有趣的方式每期介紹一個經濟主題。如果你對美國政治有興趣,那麼由 CNN 明星主播 Kate Bolduan 主持的 State of America 是個不錯的選擇。

NPR 的網頁版也是一個「寶庫」,作為一個廣播電台,其相當多的內容,是既有文字又有音頻的,從而讓你便於選擇最為方便的形式;從內容的角度上講, NPR 不僅準確、迅速,高度中立性、對左右紅藍沒有明顯地偏袒也是它經常被人提及的特點。

除此以外,上文提到過的 SupChina 也是一個創立於2009年的播客節目 Sinica 的播出平台,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探討中國相關話題的節目,涵蓋包括科技、實事、經濟、媒體等非常多的主題,兩位主持人 Kaiser Kuo 和 Jeremy Goldkorn 是媒體領域非常受尊敬的學者。

如果你想找到一個隨時可以通過手機收看的電視台,那麼 NHK World 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選項。這裡的節目以半小時為單位, Newsline新聞與其他一些以旅遊、文化、科技等主題的內容交替播出,且擁有後台播放功能,即你可以在鎖屏時當作沒有畫面的廣播收聽。

最後,如果你恰巧也有學習德語, 德國國家電視一台的 Tagesschau 欄目一定是被老師推薦過的德語學習材料。事實上,從新聞的角度來說,它可以說相當於 NHK 的德國版,是非營利性的公立機構,立場中立,如果你有相應的語言能力,它也是非常好的信息源。


如果說前文中的即時新聞APP算是工作餐或者家常菜,營養勉強均衡味道也中規中矩但是吃多了難免無聊,那麼這一欄里則可以算是精緻美味的米其林餐廳料理了。在我的閱讀選擇中,既有老牌的《華盛頓郵報》、《紐約客》和《外交政策》,也有新興的網路雜誌 Slate、Politico等——後者有力地證明了即便在網路與社交媒體的衝擊之下,極富專業主義的新聞報道依然有廣泛的受眾。其中,Sixth Tone 是澎湃新聞的「姐妹媒體」,與澎湃共享新聞資源,時常可見一些質量頗高的報道與評論。

它們的內容分類眾多,有即時新聞,有特約作者專欄,有本地/國際之分,也有作者門檻較低的博客區,以及一些高質量 Podcast 。通過閱讀它們,你所獲得的是對時間全面而深度的理解,有時還可以通過個案來學習一些社會學等領域的專業概念。不過說來慚愧,我還沒有購買任何一家媒體的 Paywall(付費門檻),而是「蹭」讀它們每月數量有限的免費閱讀文章數;一方面是因為作為學生畢竟財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在這個前提下,我還沒有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一到兩種雜誌。就算如此,它們為我帶來的收穫也是十分巨大的。在做選擇時,大可不必太過著急,也不必心懷太多「愧對創作者」的內疚,順其自然,最適合自己口味的一家總會出現。


當然,如果你讀到這裡,已經準備進入評論區里吐出一些諸如「BBC全是偏見」、「CNN全是謠言」之類的無意義條件反射,那麼看來你短期內還並沒有走出反智舒適圈的慾望,這些推薦也不太適合你。

在想法評論區中問過方可成老師一次,為什麼有些人會對這些媒體帶有這麼強的偏見和誤解

對於其他人來說,選好了合適的途徑,接下來需要的就是不小的恆心、毅力來堅持下去、養成習慣了。畢竟,除了語言方面的不熟練會加大閱讀難度以外,這些媒體的作品也並不會像大多數營銷號一樣,兩行一個回車鍵,最精確地揣測你的情緒以挑逗出(大多數情況下)廉價的共鳴,濃厚的專業主義色彩畢竟會讓內容有些生澀。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大概來自隨時回想自己的初心,一方面,你是這個世界的一員,每個角落發生的苦難或進步都通過人類文明和你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獲取高質量信息是它們得以維繫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我相信你也並不希望自己過早地變得「油膩」——相比去年這個標籤紅極一時時各大博主爭相拿出的健身指導與著裝指南,保持需要「用力」的閱讀與思考所營造的精神世界也同樣重要。

本文已發表於虎嗅網:

戰勝反智,從選擇新聞開始?

www.huxiu.com圖標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一個友善分享觀點與見解的地方:程賢Allen(ID: allenchan157)


推薦閱讀:

如何發現一個人出軌?
當正常人討伐賣淫的時候,女權在做什麼
陶華碧家族,和王守義家族,哪個更有錢?
江蘇「患癌女子,求朋友撞死自己」,幫助他人自殺也有罪嗎?
紀念小平同志

TAG:新聞 | 社會 | 學習 | 新聞媒體 | 反智 | 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