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入錯行,你更應該擔心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這是啡小沫的第99篇原創
01
知乎上,有小朋友發私信找我諮詢,是選擇一份技術工作,將來往管理路線上發展,還是選擇銷售工作?
我問小朋友是否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是更願意獨自鑽研還是願意與人交流?他所在行業的專業壁壘是否很高,做銷售需不需要技術的背景?
小朋友都回答不出來。他沉溺在糾結如果選了技術工作,是不是會錯失成長為好銷售的時機;如果選擇了銷售工作,是不是不如走技術路線將來走上管理崗位。幾個問題反反覆復問我,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糾結。
剛畢業的誤區,我也曾經歷。當時建築碩士畢業,地產開出的薪酬是設計院的一倍,又有能接觸廣袤社會的令人興奮的錯覺,卻讓我有一種一畢業就丟了專業的不安,設計院彷彿延續著學校的理想,但是又怕錯失了跳出專業發展的機會和誘人的薪水。
後來,三年內,我不僅跳出了當時選擇的設計院,還換了行業,在北京浩浩蕩蕩的互聯網大潮中,向前奔跑。
回頭看,當年糾結的那些重點,統統不重要。
相比當時懼怕的一次選錯,真正應該擔心的,是我們終生找不到真心所愛。
02
首先,一定要走上管理崗位,才是能力的提升,才是捧住了有權有錢的金飯碗,已經是上個時代的故事。
遠的不說,比如孵化我們現在團隊的公司,二十年歷史,因此在前兩年也面臨層級多、效率低等問題。去年改革,整個公司阿米巴,管理崗位全部打平,就老闆和阿米巴團隊兩個層級。公司效率如坐上火箭般提升。
以前需要管理做的事情,正逐步被系統替代,且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系統給組織賦能,更是給個體賦能。
見過很多喜歡鑽研技術的叔叔輩人物,當年為了職業更好的發展,走上管理崗位。其實自己不適合也不喜歡做管理,但如果堅持只做技術,在傳統的組織構架中,只能永遠屈居人下「被領導」,是沒有能力的體現。
在系統給個體賦能的未來,沒有人需要「被迫」做管理,管理也會逐漸轉化為支撐的力量,每一個知識勞動者,在前端專註於技術,獲得豐厚的回報。
微信公眾號便是典型的例子,公眾號的寫手們,以前也有寫作的本領。但這是頭一回,讓產出的文字脫離層層剝削的命運,獲得了完全市場化的價格。
這幾年各行各業爆發的的平台型公司,也都各自做著給小前端賦能的嘗試,小前端做好自己擅長的專業,平台做好其餘所有服務。
而銷售,亦是一門單獨的學問。不是做不好技術轉過去就行。就像經常聽人說:上班實在干不好,就回老家做個小生意。說得好像小生意誰都能做一樣。
03
「中關村第一才女」梁寧在得到上講了30講互聯網產品。其中第29講的題目叫: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她說把她講的這些課全部串起來,做一套撲克牌,誰會是大王?最後選擇的是「確定性」,即做你內心有確定感的事情。縱然有風口加持,有大勢的判斷護法,如果不是你內心篤定要做的事情,是無法走下去的。
梁寧舉了自己當年因為「不確定性」,而沒有去做一支母基金的例子。這麼多年修鍊的洞察力,使得她深刻地了解自己,並能看穿事物的本質,快速做出判斷。
而我們,要判斷什麼是「內心有確定感的事情」,需要一年年,不斷在生活、工作中,找尋真正的自己。
做銷售好?做技術好?做管理好?自己真心所愛才是最好的,才能排除萬難走到最後,且收穫一路內心的幸福篤定。
也許你還想讀這些,點擊閱讀:
工作始於北上廣,高潮於老家
95後:我熱愛工作,所以才愛跳槽!
找來幾支基金經理球隊,幫我理財
北京女子圖鑑:我愛你,但好像更愛我自己
確認過眼神,都曾是隱形貧困人口
自律很難,也許是姿勢不對
-END-
歡迎掃碼關注我:啡小沫,北京南城自媒體。
推薦閱讀:
※如果和自己談戀愛,你最喜歡自己的一點是什麼
※不認識自己
※我的水平和你的評價無關
※寫在29歲的第一天
※讓我們看看你到底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