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速讀這件事上,哪一款 Mac 的 PDF 標註工具最高效?
來自專欄 少數派
PDF Expert 發布了 6.3.1 版本,支持了雙頁瀏覽,這個功能之前在 PDF Expert 的 Mac 版本 中其實早就有了。一次瀏覽兩個頁面,貌似功能上只對一個圖/表超過兩頁的文檔管用,但是對我而言,這是我的速讀流程中很必要的功能,速讀「一目十行」的前提就是,得把十行都放進眼帘,整體提取,而雙頁展示讓這件事拓展到了兩頁的範圍內,十分有益,除了瀏覽之外,複查時的效率也能大大提高。但,為什麼要速讀呢?複查的效率和速讀之間有什麼關係?
以下通過介紹我的速讀流程,對比一下我用過的幾款 PDF 標記軟體,主要是 Marginnote,PDF Expert,iAnnotate 4,以及 Evernote (你沒看錯,就是Evernote),希望思路對大家有幫助。
廁所閱讀的啟示
不管是掃讀 VSI 類通識書,還是做強力閱讀,我習慣在第一遍閱讀時用簡略的讀法,務求對全書有個面貌,這種對全局把握的安全感大大減少我對書的畏懼。曾經我對正經閱讀百般畏懼,各類正經書目鮮見讀完的,儘管書的前三章一般充滿我密集的筆記。與此同時,在廁所一本書 + 一隻鉛筆陪我讀完了培根、帕斯卡爾、毛批《三國演義》、《古文觀止》…… 而且遠不止一遍。我閱讀經驗的中很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讓閱讀和記錄變得輕鬆,至少作為熟悉的第一遍應該如此。記錄整理的心理成本也會影響到標註乃至閱讀,所以,我們要考慮減少的成本包括:閱讀時的記錄成本,閱讀後的整理成本。
第一遍閱讀,流程追求高速提取,有記錄的需求的話,需要先讀後查,注意力首要集中在書中,記錄務求簡便。以實體書而論,我閱讀時偏好拿一堆碎紙條,看到有趣的地方,一塞了事,全書看畢,再來檢索整理:這樣做比使用書籤便宜(即便不專門準備,廁所里也極易得到),比鉛筆畫線容易翻查。
紙條方案就是一個很好的流程,既方便獲取/使用,又方便回顧,缺點只在最終的整理輸出上了,即便是李敖的檔案整理法,也遠不如全文搜索的 Evernote,或者能自動複習的 Marginnote。電子閱讀在閱讀的瀏覽、標註、最終歸檔整個流暢上有更好的方案。
電子閱讀中的速讀障礙
閱讀注意力 vs 標註注意力
除了能夠更加方便地「一目二十行」,到了電子閱讀時代,文檔標註類軟體的強大在標記、檢索、整理乃至輸出方面都大大提高了閱讀的效率,但在速讀流程中,首先會遇到的問題是標註的注意力和速讀注重的效率的矛盾。
自 Marginnote 以後,我本以為文檔標註不再需要任何其他軟體。事實上, Marginnote 至今也的確是我首選的強力閱讀工具,豐富的功能如顏色標記、條件過濾、卡片記錄及複習、強大的輸入輸出能力(腦圖、Anki、Evernote)都保證了其作為「終極」標記 app 的地位,甚至可以說,除了手寫輸入(我使用 GoodNotes 或 iOS 自帶的備忘錄)的一環暫時還無法替代外,我的閱讀流程不需要其他的app了(P.S. Marginnote 3 估計也快來了,期待)。
不過事實是,功能強大需要建立在非常專註的前提下,對我而言,如果隨手記錄的流程太過複雜,總有些時候讓人產生本末倒置的感覺,Marginnote 的強大有的時候會產生尷尬的誤觸,而且完備的功能總讓我有第一次就要完整地做好筆記的衝動,逐漸積累的心理壓力非常容易最終造成整個閱讀流程的崩潰。閱讀狀態的不同決定了閱讀時的專註程度是有差異的,主題閱讀時的聚精會神和掃讀時的一目十行的明顯不同。Marginnote 的強大阻礙了它成為速讀流程的起點,同時在筆記整理方面,標註的查看及其封閉的標註體系也造成它很難成為任何中間的流程,只能作為「終點」,具體的理由見下。
標註及標註的檢索
其次,從我的廁所閱讀速讀流程經驗到電子閱讀會遇到很多障礙,電子閱讀的檢索優勢本來可以降低對將來整理的心理成本,但這個流程中也存在一些其他的障礙。
比如書籤,操作一般在右上角(如 Kindle 、豆瓣閱讀、PDF Expert ),而持握翻閱時,手總是在中下部,操作比較彆扭。即便做好書籤,再次回顧時,需要調閱出書籤列表,逐一點選,總是卡頓,而且書籤的指向是不明確的,書籤不是一個好的記錄工具。
卡頓是速讀的敵仇,無論是在豐富的標註工具間切換,還是大面積框選,還是翻頁的延遲 (看著 Kindle DX 露出禮貌的微笑),還是查看標註的繁瑣,都是很糟糕的回顧體驗,增加的心理成本容易造成閱讀流程崩潰。
可行的電子速讀流程及整理問題
最便捷的速讀流程是隨手畫上一筆,這一筆在電子閱讀時代可以檢索了。說到畫上一筆,手+筆應該是最佳的方案,因為大多數軟體都支持在鏈接到筆時,手的操作變成簡單的翻頁,這樣可以不用每次想要標記都要點一次狀態欄,隨手一划即可,比用手在標註工具及翻頁之間選擇來得便捷。只要使用設備支持藍牙觸控筆即可,我個人使用過 Adonit Jot Script,Bamboo Sketch ,現在是 Apple Pencil,在速讀的角度,差別不大,攜帶方便即可。
總之,保證速讀流程的記錄順暢要降低各類阻力,不用考慮標記的完備性,不用考慮標記的美觀,減少工具的切換,最快的實體書閱讀方案是手+紙條,最佳的電子書閱讀方案是手+藍牙觸控筆簡單點劃。
速讀流程之後,就是速讀完的記錄的再整理了,電子閱讀的優勢是畫完可以方便地回顧,但回顧也有回顧的效率,回顧的效率同樣影響是否回顧,甚至是否標註,也就是同樣影響完整的閱讀流程。
快速回顧所有的標記,有兩種方案:
- 第一種,就是畫完能在標記之間快速翻動,就像在書中翻檢紙條一樣
- 第二種,直接輸出所有標記的頁面。
這兩種方案 PDF Expert 均不支持,支持雙頁瀏覽這個特性帶來的優勢很難抵消這個劣勢。
標註間快速移動
先說第一種方案:快速移動到下一個標記。在 PDF Expert 中,切換到下一個標記的方式只能是,點開右上角的標記一覽,然後找到標記列表,然後逐個點選,實在是太麻煩了。與之相比,在 Marginnote 當中,使用筆記列表,用手在左側點選相對容易一些,不過也沒有一鍵跳到下一條來的便捷。
此處介紹一下 iAnnotate,這款 app 我從2012年就開始使用(那時還是3代),功能的範圍十分強大,甚至可以說是所有 PDF 標記類 app 中的魁首了,如此優秀的能力在國內卻很少看到介紹文章,可能是因為其全英文操作頁面吧,以下的說明提到其中功能時都將附註原文。軟體功能鍵都在側邊欄中,總共有標註(Annotation)、導航(Navigation)、視圖(View)、文檔(Document)、工具(Utility)五類,以下是比較重要的三欄展示:在速讀這件事上,哪一款 Mac 的 PDF 標註工具最高效?
其中我認為有趣的有:
- 移動到下一個標註( Next Annoatation ):這簡直就和紙質書那種翻到下一個紙條一樣爽快
- 鍵入今日日期( Typewriter With Today』s Date ),效果類似打上一個時間圖章,不過是可以隨日期變化的,可以用此來記錄。我用到的場景是之前翻譯書時,在原始文檔中用鍵入時間來記錄進度,假設文檔難度均勻,先記錄十天,也就能估算每天的進度量,用於安排或者調整原先的翻譯計劃。
同時,iAnnotate 4 還支持類似 Marginnote 的導航-正文並列模式,在查看頁面縮略、文檔結構或標籤時此模式下可實現導航欄出現在頁面的右側,方便直觀地點選操作,當然也可以在此模式與全屏模式間切換,效果如圖:
在文檔標記的快速切換及快速查看功能上,iAnnoate 無疑能極大地減少回顧時的阻力。
標記的輸出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輸出所有標記頁面的方案。
在 PDF Expert 中,並不能完成對標記頁面的輸出。其支持的輸出標記的方式(通過郵件-批註摘要)只對文字類 PDF 的文字類標註起效,比如在文字版 PDF 中高亮、下劃線部分段落,可以相對完整輸出,不過輸出內容就變成了平實的文字(就像 Kindle 的筆記輸出一樣)。
對於圖形類標註,比如劃線、框選等,查看和輸出的結果則是迷之語言描述…
iAnnotate 4 在輸出標記上要強上很多,除 PDF Expert 能做到的雞肋輸出外,iAnnotate 4 還能輸出 PDF 格式的標註總結,以及,輸出所有有標記的頁面,這正是第二種方案所需要的。
操作如下:在分享選項( Share Options )中,高級選項里可選是否輸出標記總結,輸出的模式除了和 PDF Expert 一樣的文字版之外的 PDF 類輸出;如果勾選了最後的只輸出標記文件( Annotated Pages Only ),則會輸出所有帶有標記的頁面,這樣一次輸出兩個文件夾。選擇頁面:
導出有標記的頁面到 PDF Expert 後查看,可見僅有帶有標記的頁面:
對於標記的輸出上,PDF 格式的標註總結,帶有左側格式說明和右側的具體標記,不過遺憾的是,圖像類標記僅有圖畫區域,比如一點比劃就只能輸出一點。
關於標記的縮略展示這一點,在 Marginnote 中也是類似的:
解決方案也一樣,都可以利用框選欄,框住整個部分,則可得到所選的區域了,不過畫框老實說還是比較分散注意力,遠不如畫一筆來得簡略。具體效果以 Marginnote 為例:
在標記的輸出效果這一點上,有一個軟體令人驚喜,那就是 Evernote,其內置的標記功能可以輸出一個特殊的標記總結,不僅自然地將之貼在了原文之前,還能保留所有標記的高度之內的所有筆記,比如在段落右側豎著畫一條線,則在總結中可以看到線的高度範圍內的整個段落。效果如下:
這樣的總結模式對於論文摘錄和引用的場景十分有效,用 Evernote 瀏覽+複習論文也是個不錯的流程,而且原文檔就在下方,要查找上下文也非常簡便。可惜的是,Evernote 瀏覽和標註的體驗太差了,所有標註都得選取再使用,即便用了觸控筆,手的操作也不能和筆簡單分開(雙指可以進行翻頁,但是極容易誤觸)。更慘的是,Evernote 的這套標註體系是封閉的,和其他標準都不同,標註後的文件用 PDF Expert 打開,是無法在標註列表中看到標記的位置的(標記總結能夠正確展示),這點 Marginnote 也一樣,用他們做閱讀的起點似乎並不明智。不過藉助 Evernote 本身強大的歸類和索引系統,內生地打造一套論文預寫作工具,這個標註的體驗還是非常棒的。
要模仿這個功能,可以靠 iAnnotate 輸出標記頁面,再融合到原文檔之前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速讀流程的起點與終點
我個人比較推薦 iAnnotate 和 PDF Expert 聯合使用作為速讀流程的起點,因為他們的標記格式是一致的,共享文檔十分方便,具體的流程是:
- 用 PDF Expert 的雙頁模式瀏覽
- 用觸控筆隨意點劃標記(不用頻繁切換標註工具)
- 全書掃完後分享到 iAnnotate,利用切換標記功能重新整理標記,輸出標記頁面或標記總結
- 用 PDF Expert 或 iAnnotate 將筆記與原文檔合併以模仿 Evernote 的輸出效果
而終點除了存到 Evernote 中利用標籤系統及全文檢索外,還可以考慮 Marginnote。比較麻煩的是 Marginnote 也不能識別普通的 PDF 標註( p.s. iAnnotate 以及 PDF Expert 的標註在 Adobe 家的 PDF 瀏覽器中是能兼容的),但是書籤能被 Marginnote 識別,用 iAnnotate 的快速定位筆記的方式結合打書籤將原文件標記之後,發送到 Marginnote, 重新制卡、整理也是可行的流程,畢竟 Marginnote 的卡片功能簡直堪比 Anki ,或者藉助 Marginnote 輸出到 Anki 作為終點。
以上介紹了一下我的速讀流程及其中涉及到的優秀 app,其中的很多「需求」也許只是我自己矯情,能對你帶來一點啟發,了解這幾個軟體某個很特別的功能的使用場景,我就很開心了。
橫向對比 PDF Expert、iAnnotate、Evernote、Marginnote
以下簡短地就提到的四個軟體的 iOS 版本做個粗略的對比介紹,首先是一些主要功能的對比表:
PDF Expert —— 文檔處理的核心
如表中我不專業的分類所展示的,PDF Expert 在外部支持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非常適合在蘋果生態中做文檔中轉,Handoff 的無縫傳輸以及 Apple 的顏色標籤都能最大限度地減低文件處理流程,加上雙頁瀏覽、支持文檔加密以及特殊的文檔遮蔽(比高亮操作要遮蔽得徹底、比畫黑線要美觀,還是實用的),絕對是閱讀流程中瀏覽、文檔管理步驟最便捷的一環。在它的所有功能中,最讓我困惑的是畫面截取這部分,在 Mac 版本中可以順暢使用,但是在 iPad 里卻一直無法實現,請方家教我。
值得一提的特殊功能還有其筆記功能中的放大書寫功能,此功能非常類似 GoodNotes 里的書寫功能,其要義就是放大指定的範圍進行書寫,並且支持自動擴展範圍,比如寫到頁面邊緣時左側會出現藍色提示欄,繼續在提示欄中書寫,可保證書寫過程不斷的情況下,實現轉行。兩個軟體中的筆記功能效果如圖:
此功能在 iAnnotate 4 當中可以藉助簽名( Signature )功能部分實現,差別就在於 iAnnotate 中書寫的範圍不能自動擴展,效果如圖:
iAnnotate —— 文檔標註的魁首
iAnnotate 的優勢在文檔標註的複雜性、輸出能力,包括之前已經介紹過的的導航能力如在標記間快速切換功能、標註-正文並列功能,以及輸出帶格式的筆記總結及輸出所有標記頁面的能力。除此之外,支持插入錄音功能這一點使其非常適合於課堂筆記及快速閱讀時的記錄,便於先記錄後整理,(p.s. 在此場景下更好的方案是鎚子閃念膠囊功能,加上pasteasy 就可以實現通用剪貼板了)。
Evernote —— 亂入的特異功能
Evernote 方面就不再詳述,其定位並不是 PDF 閱讀器,所以有很多功能的缺失,不過作為輕閱讀及普通論文的初步瀏覽方面有一定的特性。希望其他閱讀器廠方能集成這種有趣的特色,如果已有其他軟體可以輕鬆兼容普通 PDF 標註,請方家教我。
同時,必須承認,在文獻管理的意義上,由於缺乏輸出能力,明顯劣於 Citavi 、 Zotero 等專業軟體。
Marginnote —— 強力閱讀王者
Marginnote 作為筆記軟體的特性不是本文重點,其在 PDF 標註方面的優勢並不十分突出。和 iAnnotate 一樣,也具有插入錄音功能。在瀏覽和普通的標記環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同個文檔的分屏瀏覽功能了,此功能在閱讀專業文獻的腳註、章注時十分好用;此外還用得上這個功能的場景還包括翻譯類文本,無論是中英對照還是古今漢語正文註疏對照閱讀,這個功能都十分有用。順便一提,在 PDF Expert 的 Mac 版本中也有對應的功能。
寫在最後:性價比以及可預測的非理性
以上,從我的速讀流程開始比較了四款 PDF 標註軟體的功能特色,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在軟體購買時除了衡量具體場景的使用頻次及不可替代性再做決策外,我還想就性價比方面寫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 PDF 閱讀類工具同時購買兩個或多個是很划算的,雖然價格不菲,但是考慮到閱讀 app 換代頻率低、舊版很夠用可以長期不升級,性價比依舊不錯,實際上,如果沒有這次介紹,我也許會一直用我的 iAnnotate 3 呢,因為網盤同步、支持文件這些功能,我完全可以基於 PDF Expert 來瀏覽,而 iAnnotate 只作為筆記整理及輸出的中轉站即可。
閱讀的本質是內容而不是工具,沉迷於工具而非閱讀本身顯得荒謬,但是工具也有工具的力量。人不是全然理性的人,但是我們是可預測的非理性 ( predictably irrational ),無論是利用購買工具的沉沒成本(讓你肉疼到覺得不用來看書都對不起自己),還是在工具中盡量減低心理成本,能讓閱讀流暢、讓記錄保存、讓檢索變得簡單,都是工具可以帶來的改善。無往不在的枷鎖間,讓選擇多了那麼一點點,總是好的。在選擇域中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自由的起點。Bonne lectur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