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嫌房子小了!以後你只能住十幾平!
有首歌的歌詞是: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戶。陽光灑在地板上,也溫暖了我的被子。那麼,要在帝都買個夠體面、霸氣的房子,需要多少銀子呢?
哎,不多不多,只不過是彩票一等獎中5次。
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天價房子著實嚇人。回到正題,像帝都、魔都等一線城市,在中國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高房價是定居者最難的一道門檻之一。
小面積住宅會不會成為新寵呢?畢竟,有房就比沒有房要好,有房就某種程度上,有了一座城市的永久居住權。
舉個例子,以北京的國貿為例,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段,不奢求百來平米的房子,有個30多平米的小一居即可。
按照目前國貿八萬多一平米的房價來算,小一居300萬以里拿下。比起那種千萬才辛苦買下的房,這划算多了,真是福音。
30平米的房子夠住嗎?經歷過大學時期,20多平米宿舍住6人;也經歷過租房時,十幾平米小屋的生活,這絕對沒有問題。牛油果在本文最後會說到香港,而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積不到15平米。
此外,現在裝修成功案例特別多,老家換新家,魔都30多平米的80年代老房子,一家六口住,經過設計師改造後,儼然房屋面積闊一倍。這也一定程度說明,合理分配房屋,小平米房子也並沒有太多生活中的窘迫感。
北京,是資源分配不特別均衡的一座城市。大多數極好的工作資源、教育資源在市中心,郊區對優勢資源佔有程度較低。這也可從早上的汽車進京數,以及晚上的汽車離京數,及交通擁堵程度,感受到繁華地段與非繁華地段的差別。
正如在京多數上班族是在市區工作,晚上還要離京,每日做潮汐運動。這時若在市中心擁有一套住宅,哪怕是小平米數,都有很大劣勢:
1. 省去每日的通勤時間。
2. 自由安排時間,充分利用市中心的位置優勢。
3. 較少的首付。
總結來說,絕大多數人是在市中心工作,多數時間是在工作崗位,並非家中。每周五天的工作日,對於住房的需求更多的是晚上的食宿。另外,市中心的小面積住宅首付也少,對於天價房而言,努把力還是可以買得到的。
當然,條件允許的家庭,不僅可在市中心買房,方便工作日的通勤與休息,在相對偏遠的郊區再購置一套房,為的是整個家庭,畢竟非工作日在家中的時間更多一些,對房屋的非食宿性需求更大,距離等因素並非主要,這時寬廣的住房更合適。
目前來看,小面積住宅在國內哪些城市實現了呢?牛油果找到了相關案例。
據資料查證,深圳的單身狗戶型除去小屋以外,還包括約6平的廚房及洗手間,實際使用面積約12平。雖說只有區區的12平,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再比如說廣州萬科搞的萬科雲城米酷公寓,前期25平、18平極小公寓之後,又搞了一個13平米的戶型。在崑山,綠地也有18平方米的極小公寓入市。
戶型及面積越來越小,是一線城市的尷尬現象。這也反映出人們想居住在繁華區域的夙願,與該地段高房價之間的矛盾。
這一現象,不得不提及香港,香港的高房價與蝸居在全球也是出了名的。在內地,通常最小的房子也得五六十平米起,一般一家庭住個100多平米的房子很正常。而在香港,100平米的是豪宅!
在香港,最貧困地區的人均居住面值僅為 50 平方英尺(約 4.6 平米),約等於監獄裡犯人的人均面積。
香港的這一現象與高房價密不可分。猜猜香港房價最高是多少?(P.S:嚇你一跳~)
一位未透露身份的買家在2017年買下了聶歌信山道8號兩套相鄰公寓,合計出資逾11.6億港元。其中一套公寓成交價為每平方英尺13.2萬港元,約合每平方米120萬元人民幣,單位面積價格創出亞洲最高紀錄。
最高房價嚇人,均價也不低啊。下圖為香港地鐵周邊平均呎價。(註:香港樓市以呎為單位,平均呎價1.2萬港元約為每平米11.12萬元。)
香港地區房價均價在10多萬一平米,這與目前的北上深核心區域價格差不多。或許,真可預測到未來一線城市房價或將以呎為單位了,那時候不得不像小平米數房子妥協了。
其實,或許現在就已經有這個趨勢了……
推薦閱讀:
※MissF小貼士——假如有一天你變得很有錢
※20年使用權的土地來了,房價將回暖?
※政府、貨幣和房價(上)
※在大連的喃們,最近買房了么?
※馬雲、李嘉誠因為房價掐起來了!你到底該啥時候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