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門徑 | 序言
序 言
大家好,經過大半年的整理和編纂,《佛法門徑講義》就要和大家見面了。
顧名思義,講義是課堂內容的摘錄。此課程,起源於2014年底,為了給大家普及佛學知識,石文芳女士借用公司茶室,開設了佛學小入門研習班,邀請我作為教授。應石女士的要求,課程內容走的是精而深的路線。石女士認為,深入才能受用、有用和持久。這也正符合我的教授風格。
歷經一年半時間,隨著課程的深入,聽者漸疏,能聞而入者,僅存一、二人。這種情形的確會令人灰心退卻。但是想來,道雖日用,理在幽處,徑曲通幽,古今能見者幾人?
此時,也就是2016年3月份左右,北郊緣覺學堂發出了邀請,為了將此課程延續下去,石女士接受了邀請。在此期間,大概兩年左右,學堂助理胡文嘉小姐等人,不辭辛勞,錄音,轉文字,分類歸檔。才有了今日這個講義的原始素材。
佛法門徑講義,是大家共同勞動的成果,在此再次對參與整理、編輯、校對的工作人員,說聲謝謝了!
在講義開始之前,我們先對幾個概念進行一下解釋:
國 學
中國人的學問。
此方之水,此方之土,養育出此方的性格學問。
國學,包括了本土的儒家學說,道家學說,本土化了的佛學,和其他歷史演進中,影響了中國人性格和文化的古今中外的學問。
國學,不僅僅是聖賢之學,也是百姓日用的學問。學習國學,能見賢,能思齊,能日用,能覺自己是中國之人。
佛 學
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了中國漢代以後近2000年的觀念、風俗和文化。和儒家、道家思想相互影響融合,成為影響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佛學,之所以影響中國文化如此深遠,在於她的博大、和精深兼具。既能陽春白雪,又能下里巴人;既能令人志向高遠、理窮虛空,又能平凡務實、行入百姓日常。
佛學,佛陀所創立,經過2500多年的傳播、實踐和演變,已經深植中國本土,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深入的學習和了解佛學,有助於了解中國文化的來龍去脈,理解中國人的性格,預知中國的前途和未來。
佛法門徑
學習佛學的方法和路徑。
佛學內容之龐雜,涉及領域之廣,不僅讓初學者望而卻步,即使專業研究的人士,窮其一生,也只能在教門、或某個宗門、或某個領域深入一下。若說要窮理探底,更是不敢奢望的事情了。
古人為了簡化學習過程,已經為佛學做了概論,如《摩訶止觀》、《宗鏡錄》等。但是,這些概論性書籍,今天的人看起來也頗為吃力。為什麼呢?有文字的障礙,也有時代文化的障礙。
古文對今天人來說,每個字都認識,但其義常常不能深入理解,甚至會誤讀。古人寫作,對應的是當時的文化生活,舉的例子,也是當時的社會現實。對於今天人來說,已經不能感同身受了。
對於作學問來說,理還是那個理,但是事兒,時過境遷,已經不是那個事情了。相對於每個時代,都有必要用當時的事兒,對其理進行闡述和解讀。這也是佛法門徑的發心和由來了。
佛法門徑的課程還在繼續,其講義或許按照分類,或者按照時間,會陸續推出,使該書成為系列書籍。希望書中隻言片語,能夠對初學佛學,對佛學有興趣的讀者有所幫助,成為學習佛學的入門導讀性書籍。
許 昱
2018年5月於西安
推薦閱讀:
※為何佛陀在《緣起聖道經》中思考到「有識」以後便「意便退還,不越度轉」?
※我師父說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內心的悔悟、斷惡和修善
※起心動念皆有聲相?
※為什麼世間正在渡人的佛菩薩不能自稱是佛菩薩?
※永明延壽禪師:真善知識是人中最大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