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西遊記中記——寫在前面的話-1
來自專欄 西遊記猜想
詩曰: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西遊記》是我國最偉大的神魔小說,其文學成就至今不能超越。
很多人初步閱讀過《西遊記》原著,或者接觸過西遊記題材的影視劇後,會誤認為《西遊記》漏洞百出,有很多很多的內容前後矛盾或者不合邏輯,這一類的問題可以羅列出一張很長的清單。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孫悟空的戰鬥成績的前後落差,這讓很多人認為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明目張胆的矛盾。
我認為,此類觀點經不起推敲。毋庸諱言,《西遊記》確有其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西遊記》中並沒有嚴重的自相矛盾、前後衝突、邏輯混亂之處,也沒有任何弱智的缺陷,它只是把真相隱藏的太深了。那孫悟空前後的戰鬥成績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落差呢?很簡單,因為孫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壓了五百年,而世界是運動的,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如果孫悟空只被壓了五分鐘,爬出來後有很多人突然都能跟他打平手了,這叫前後矛盾。而他被壓了五百多年,也就是說,他的對手有五百多年的時間比學趕幫超,等他出來後,發現敵人們普遍進步了,這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其實,《西遊記》是一部非常嚴謹的偉大小說,處處彰顯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對細節的嚴謹到了什麼程度呢?比如說,小白龍變成白馬的情節,如果換成其他人來處理,出於藝術和成本的考慮,往往都是讓小白龍直接變成裝備完整的、可供騎乘的白馬,有鞍轡、有韁繩,甚至有馬鐵。但是,原著不是這樣的,在原著中,小白龍的血肉之軀僅僅變成了白馬,沒有鞍轡韁繩,這樣的馬叫剗馬,唐僧無法「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當場就表示騎不了。於是,原文就專門安排了珞珈山的山神土地送來一套完整馬具。再比如說,孫悟空把羊脂玉凈瓶和紫金紅葫蘆騙到手後,自己變成一隻蒼蠅,書中會專門解釋說,那兩樣寶物也會自動跟著孫悟空一起變小;再比如說,孫悟空在二調芭蕉扇的時候,變成蒼蠅進入芭蕉洞,原來縫在衣服上的定風丹該如何處理,書中也專門做了解釋,原來定風丹也同步變小了,孫悟空將其含在嘴裡,後來一不小心咽了下去。可以說,幾乎每一個細節,《西遊記》原著都考慮到了,幾乎完美的做到了滴水不漏。
除了細枝末節之外,《西遊記》對人物的言談舉止的設計也是近乎完美無缺的。有些事情該由什麼樣的人來做,有些話該由什麼人樣的人來說,《西遊記》的設定都是近乎無可挑剔的,也正是這些設定,讓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比如說,在向天竺國國王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孫悟空是大呼小叫,豬八戒是耀武揚威,賣弄精神,搖頭掬嘴,撐起耳朵呵呵大笑,而沙僧則是合掌啟奏,三人鮮明的性格躍然紙上。在通天河畔陳家莊的時候,孫悟空三人一陣風式的闖進陳家,其醜陋的容貌和魯莽的舉止,把現場的人嚇得無不屁滾尿流。對三人的所作所為,原文看似不經意的解釋說「行者本來性急,八戒生來粗魯,沙僧卻也莽撞」,雖然這似乎是一種互文見義的修辭方式,好像在說三人都是性急、粗魯和莽撞的,但其實不然,這句話非常老練的說明一個事實,孫悟空的本性是猴急,豬八戒生下來就是粗魯的,而沙僧的莽撞則只是沒有注意收斂而已,純屬失誤。
除了這樣的核心人物,對於一些群眾演員,《西遊記》也沒有T型流水線式的千人一面、一筆帶過。相反,《西遊記》中的每個群眾演員的形象都是豐滿的,都是獨特的。比如說,麒麟山獬豸洞的賽太歲有兩個主要手下,虎將和熊師,二人各有一句台詞,但都非常巧妙的契合了二人的身份。虎將是賽太歲手下的二號人物,熊師,顧名思義,自然是洞府中的軍師了。在孫悟空第一次偷取紫金鈴失敗逃走後,賽太歲召集群妖開會研究。虎將說:「大王的洪福齊天,我等的氣數不盡,故此知覺了。」這是在拍賽太歲的馬屁,而且拍的確實有水平。仔細回憶一下,一般影視作品中的土匪山寨里,有一種類型的二當家的,他們是沒有自己做老大的野心的,他們的生存之道就是以拍大當家的馬屁為第一要務,虎將的嘴臉正是如此。而熊師的台詞是:「大王,這賊不是別人,定是那戰敗先鋒的那個孫悟空。想必路上遇著有來有去,傷了性命,奪了黃旗、銅鑼、牙牌,變作他的模樣,到此欺騙了大王也。」這也非常符合軍師的身份,足智多謀,見解獨到,一針見血,連賽太歲都連聲稱讚熊師「見得有理」。
更加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以下兩個雷同的情節,《西遊記》的處理真可謂是匠心獨運。一是在號山,觀音菩薩在孫悟空手上寫了一個迷字,將紅孩兒誘入陷阱;一是在小雷音寺,彌勒佛在孫悟空手上寫了一個禁字,將黃眉怪誘入陷阱。兩個情節如出一轍。且看原文:
(1)菩薩叫:「悟空,伸手過來。」行者即忙斂袖,將左手伸出。菩薩拔楊柳枝,蘸甘露,把他手心裡寫一個迷字,教他:「捏著拳頭,快去與那妖精索戰,許敗不許勝。敗將來我這跟前,我自有法力收他。」
(2)彌勒笑道:「你伸手來。」行者即舒左手遞將過去,彌勒將右手食指蘸著口中神水,在行者掌上寫了一個禁字,教他捏著拳頭,見妖精當面放手,他就跟來。
何妙之有?原來,《西遊記》將彌勒的形象設定為布袋和尚,他自然是邋裡邋遢,不講衛生的,所以,彌勒在孫悟空手上寫字,是用食指蘸著唾沫寫的,非常噁心。同時,《西遊記》將觀音菩薩的形象設定為端莊高雅的女性,而且男女授受不親,所以,觀音菩薩在孫悟空手上寫字,是用楊柳枝蘸著甘露寫的。
這,就是《西遊記》一書的功力。
除了上述這些文字、故事情節等細微之處外,《西遊記》還有更加引人入勝的東西,值得人們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揣摩、推敲和聯想,這就是被深深隱藏著的真相。《西遊記》就像一幅中國山水畫,留白處所隱藏的故事才更加精彩,《西遊記》也像一座冰山,字裡行間的內容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好戲在看不見的水下。明代的《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的作者葉晝說過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西遊一記,可草草讀耶?」既然不能草草讀,那就要變著花樣的去讀,深入淺出的讀,把它讀出花來,這相當的費時費力。
但是,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從不同角度出發,人們對《西遊記》可以做出花樣百出、完全不同的解讀,有人挺佛,有人挺道,有人挺儒,各自得出的結論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竟然還都能夠自圓其說。古往今來,許多人樂此不疲的從各自的角度去研讀《西遊記》。魯迅先生就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西遊記》做出了蓋棺但未定論的裁定:
「(各種對《西遊記》的解讀)或雲勸學,或雲談禪,或雲講道,皆闡明理法,文詞甚繁。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則實出於遊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元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
推薦閱讀:
※西遊記後傳,有四個法力高強的人,為什麼沒有直接幫助悟空對付無天?
※你最喜歡《西遊記動畫片》的哪些人物?
※86版西遊記中的觀音有4個人扮演?
※30年無法超越,86版西遊記有什麼辛酸苦辣?
※西遊記中豬八戒來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