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反對女朋友玩網遊
來自專欄 感性理論
在正文之前,我先表明自己的立場:支持遊戲競技,支持女權,支持遊戲文化,支持情感中的個人空間。唯一反對打遊戲的因素來自於遊戲環境和玩家素質。
熟悉我的讀者們都知道我有一個比我小四歲,還在上學的女朋友。因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的差別,我在我們的感情關係中有時會充當兄長甚至父親的角色。可能有朋友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些誇張,那是因為您可能對於「心理年齡」的估計有些誤差。不同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下的同齡人,其心理年齡的差別近乎懸殊。
其實在我的觀點裡,女孩子心理年齡偏小不是一件壞事,這至少證明了她沒有迫於生活去被動接受和年齡不相符的生活經歷。但是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判斷力弱,缺少對一件事情的全盤考慮。
這是我對於我們感情關係描述的一個鋪墊。
「網癮」這個詞大致出現在15年前,這是一個曾經一度令所有家長風聲鶴唳、恨之入骨的詞。如今15年過去了,新聞媒體上已鮮有它的身影。然而「磁爆步兵」楊永信的電療大法、豫章書院這類反人類的存在似乎還在敘說著家長們對於「網癮」的歷史遺留問題的無奈與絕望。網癮至今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與界限,這也造成了專業性治療與相關管理辦法的實施困難。
在這個大背景下,在這個詞一遍一遍出現在家長們的視野中時,家長們的焦慮與惶恐使得他們認為孩子的一切與網路相關的活動中都存在著「成癮」的嫌疑——玩手機時間長了、用電腦時間長了、打遊戲時間長了都是有網癮的嫌疑。
網癮這個詞是什麼時候銷聲匿跡的呢?
大致在互聯網+的時代到來的時候,移動端崛起的時候,網癮這個詞被淹沒在互聯網+的滾滾浪潮之下。當生活處處離不開互聯網時,家長們無從界定孩子是用網路在生活、在學習、還是在浪費生命。同時,家長們自己也因為處在完全的互聯網生活環境中,因而「不好意思」指責孩子有「網癮」。
之前有個有趣的網路段子:十年前網癮少年被家長人人喊打,十年後家長們自己抱著手機無法自拔。
然而在這個詞消失後,是否家長們的顧慮就隨之煙消雲散了呢?
我覺得並沒有,反而會更加焦慮一些。我自己就是個例子。
十五年前的網路格局下,有網癮的孩子所受到的傷害是沉迷遊戲、沉迷色情所帶來的對心智和學習生活的影響。嚴重些的孩子會因為網費而去偷、搶,甚至因為遊戲而跳樓自殺。不過這些極端案例是極少數,大眾家庭里所謂的「孩子有網癮」頂多是玩遊戲時間過長而耽誤了學習。這種格局下的網癮指向性強,所以干預起來有明確的目標,就會有得當的手段。
然而當下的互聯網+時代里的網路格局大家有目共睹: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生活脈絡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中。如果有一根血管受到了不良信息的污染,生活充其量是局部感染;如果很血管都受到了感染,那可能生活的某個組織就會壞死。
我在這裡並不是危言聳聽。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寫到過,那些傳播負能量的自媒體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認知。你通過網路去看世界,然而你看到的世界是這些媒體想讓你看到的世界。我們不妨仔細想想自己所見的一些奇怪現象:初中畢業出來混的人比寒窗苦讀的本科生研究生更優秀的反智主義;誘惑年輕女孩早早花掉生活成本陷入裸貸絕境的消費主義;鼓吹「拼搏」、「加班」、「無私奉獻」,不考慮環境、視野、選擇就可以平步青雲的資本家剝削勞動力時的醜惡嘴臉;流量明星天天霸佔頭條,莫言屠呦呦獲獎卻屈居靠後,明星片酬動輒上億的媒體怪圈……這些亂象該是生活本質的樣子嗎?顯然不是,這是流量經濟下媒體所讓你看到的世界,並不是本質的世界。
繞了個大彎,話題回到遊戲上面。
我個人對於遊戲一向是持支持態度的。好的遊戲有自洽的世界觀,有生動的情節,優秀的遊戲還會蘊含深層的哲理。比如《這是我的戰爭》讓人在絕境的一次次選擇中認清自己的人性本質;《寂靜嶺》系列通過血腥與黑暗來承托出愛的偉大,讓玩家領悟什麼是「放下過去」,讓人體會到一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贖;《魔獸世界》和《LOL》這樣的網遊通過自己的世界觀與背景故事訴說了一段又一段史詩。甚至有明確的研究表明,中國古話中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的後半句,其實在遊戲世界中也起作用。玩家通過主角的視角經歷漫長曲折的道路,感受不一樣的人文與知識,這些都會和親身經歷一樣對大腦形成刺激,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與經驗。
遊戲本身所帶來的危害,充其量是過度遊戲所造成身體上的損害和耽誤學業工作。然而我最擔心的危害來源於遊戲環境與玩家素質。
我並非對遊戲玩家群體有偏見,但是不得不承認網遊玩家中素質低下的人群佔比很高。就像某些人開的地圖炮一樣,「河南人都是偷井蓋的」,「廣東人都是吃貨」,你不能全盤否定它,但這種言論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能說明這種現象在這個地域群體中所佔比例高於其他地域。所以我說的網遊玩家群體中素質低下的人佔比偏高也是基於自己的經歷和所收集到的信息而言。
在玩lol的時候,你肯定會經常遇到「不給中單就送」的,「稍有劣勢就投」的,「多死幾次就有人滿嘴髒話罵你」的,「拿了BUFF就被問候全家」的等等很多情況。試問,在同屬競技的場合中,比如球場上,會有人因為你整場沒進球就會問候你全家嗎,會有人因為你不斷丟球就不停罵你菜嗎。
這樣的差別原因在於:
第一, 網遊門檻低。打球需要一定技能,而網遊是所有人都可以玩的,所以低門檻容納了極多的樣本空間,於是在大樣本之下,即使再同等比例之下,素質低下的人也會非常多;
第二, 網路是個匿名環境,隨便罵人並不會付出什麼代價,而在球場上我們就會三思自己的言行。
喜歡玩網遊的人總會有一些QQ群微信群,這些群里容納了這些各種各樣的人。玩遊戲圖一樂呵,這些群的性質總會以娛樂為主。各類的人在群里瞎侃起鬨,而且發言最多的人總是閑暇時間最多的群體。這樣的氛圍下,會讓每個人被動地接受許多毫無用處的信息。人腦對於信息的接受與容納量是有限的,在心理學中稱之為「認知資源有限論」,也就是說,你接收到的垃圾信息越多,所能獲得的有用信息就越少。在這個泛信息的互聯網時代環境下,人每天都被動接收各種廣告、娛樂信息,精力本就很難集中在所要處理的正事中。如果你的手頭還有幾個類似的群,時不時進去聊聊娛樂一番,那被佔用的資源就太多了。
而且,現在的網遊中,「社交」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噱頭。聽說玩陰陽師可以把妹,聽說玩吃雞可以把妹,聽說玩LOL可以把妹。所以這種群環境中難免容納了各種社交意圖的人,其中就有很多以把妹為目的的甚至是有家有室心懷不軌的油膩中年大叔。放任女朋友在這樣的環境下,正常的男人應該都會有很大的顧慮。即使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但在這樣一個玩家數量奇大的樣本環境下,即使是塊石頭也能給你叮稀碎。有人說,對於此類的騷擾置之不理不就行了?我做個不恰當且得罪人的比喻,路上踩到狗屎,你也大可置之不理,但心裡肯定會噁心好一陣子。
也許對於男生來說,遊戲環境的惡劣之處僅是一些會毀壞心情的戾氣;也許對於女生來說,遊戲環境的惡劣之處不會有什麼戾氣,而是一些不必要的騷擾;但是對於一個打遊戲女孩的男朋友兼家長來說,我所看到的遊戲環境的惡劣之處,是那滿口的髒話,動不動就開的黃腔,毫無成本的騷擾,以及這些素質低下的人所攜帶的價值觀對我家丫頭的影響。像那種天天探討如何升級裝備、如何在遊戲中約炮、針對一局遊戲展開的毫無意義的延伸性的建立在自己憑空亂想的探討、針對一個女性玩家的評頭論足……這樣的遊戲環境下,孩子不可能不受影響,歪曲三觀。
我對遊戲本身非常支持,但我反對女朋友玩網遊。
這些就是我的理由。
推薦閱讀:
※《Exploring in UE4》網路同步原理深入[原理分析]
※詛咒雜談:2018年,文案策劃或將成為中國遊戲行業最重要的策劃職位
※《花語學園》感性的總結
※倩女幽魂天氣系統和道具物品具體是什麼樣子的呢?
※如何瞄得住,如何打得准(幀數/延遲/靈敏度/DPI/訓練/瓶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