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維摩詰經》:在人間的智慧

讀《維摩詰經》:在人間的智慧

來自專欄 萌穀人

第一次注意「維摩詰」這個詞語,是王維的字型大小。王維,字摩詰,他本人又有「詩佛」的稱號,可以說機緣殊勝了。

王維出仕為官,乃紅塵中最浮喧的場景,偏又嚮往山水田園之樂,這種仕不在朝隱不在山的派頭,也和佛典中的維摩詰居士有幾分彷彿。

不過,也只是彷彿罷了。

維摩詰這個人非常有意思,據說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他修佛精深,辯才無礙,但是並不出家,而是個挺闊氣的在家居士。

相當於今天的民間科學家,野生知識分子。

並不是所有的民科都手藝不濟,實際上,在家的居士維摩詰,在學術研悟上經常吊打專業人士。佛陀座下幾個專精一面的大弟子,迦葉、須菩提等,都在自己最專精的領域被維摩詰開(diao)光(da),連聲讚歎「得未曾有」。

意思是說,這麼高深的法意境界,從沒聽說過,也從沒抵達過。

《維摩詰經》主要記載的,就是這些事兒。目前,維摩詰經的通行本,是鳩摩羅什法師的版本。之所以如此,當然是和鳩摩羅什文筆優美、說理明白曉暢有很大關係。

此外,玄奘法師也翻譯過一個版本,據說該譯本「縝密、精確」,法師畢竟是在那爛陀寺喝過洋墨水的,只是流傳度不及鳩摩羅什版本罷了。

今天跟大家引薦的,正是鳩摩羅什版本。推薦的原因,其實很有點不好意思,並不是我對裡面的佛旨悟得多麼精神,而是因為它的文筆太棒了。用「花雨滿天」來形容,真是不過分。當然,如果就思想史的角度來看,《維摩詰經》也確實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塊非常深厚的思想資源。

下面我簡單介紹下,《維摩詰經》主要是講了個什麼事兒。

說從前有個大居士,當然就是維摩詰了。維摩詰非常厲害,他點化過很多人。那些聽過他講法的人們,多數是當場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了。相當於現場下單,轉化率巨高。

發的那個阿什麼心,是梵語的音譯,意譯的話,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在修佛人士看來,發了這個心,才算是走到了認識世界真相的正門。因為修佛有個認識論的基礎,得先明白世界是怎麼回事,搞明白了這個,才談得上後面的圓滿究竟。而想搞明白這個,就得先過發心這道門檻。

人有聰慧賢愚,也並不是隨便誰就能靠自悟就能發心的。這就需要有高人點撥。

維摩詰做的事情,就是到處進行這個點撥工作。

那麼說到這裡,就不難理解他為啥要做居士,而不是出家了。很簡單,在家方便接觸社會,出家方便獨善其身。他就是要通過「在家」的狀態,來保持和眾生的魚水關係。

對外而言,他是要到各色人等里去傳教,點撥人家脫離苦海,走向正途。

對內而言,他要通過這種渡人的修行,來完成自己的精進。

維摩詰的方法論,就是若不能渡人,也無所謂自渡。這個人、這顆心走到哪裡,哪裡就是道場。入世和出世不二,沒有分別。

用書里的話說,就是「隨其心凈,則佛土凈」。

由於把道場開到全世界,等於說維摩詰就有了一種近似於王者無外的氣度。上至王公富貴,下到販夫走卒,清明高尚的仁人,污濁卑劣的壞蛋,在他都是要提點的對象,都能夠一視同仁。

由於抱持一種「不二」的價值觀,對於所處的環境,也是持有一種若即若離的態度。好的環境不會貪戀其好,壞的環境不會嫌棄其壞。

經文里講到維摩詰出入的環境,說:

游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正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這段話出自《維摩詰經·方便品第二》。說實話,讀到這裡,我是非常敬佩且感動的。寫的非常生動,很有文學性,同時也很有生活感悟。

維摩詰居士拿出賣保險的勁頭,四處推銷收穫幸福的良方。他跑到街巷上,摻和到講經論道的現場,走到學堂,逛到天上人間,踅到小酒館裡……

並且,你注意一下,他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採取的是因人而異的施教方法。

在街巷的時候,是「饒益眾生」,比較雞湯化。到「講論處」,則是要辨章學術了,讓專業人士明白大乘佛教的修行奧義。到了學堂里,誘導、開蒙。而像天上人間這種痴迷色慾深重的地方,則是得「示欲之過」。

莊子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嘛。慾望深重的人,心有所系,患得患失,最受無常之苦,也最不容易領略求真的趣味。度脫他們的辦法,就是「示欲之過」。

不過現在大家都流行跟著明清地主扯淡,什麼「人無癖不可與交」,充滿有產者趣味。什麼叫無癖不可與交,相交於癖嗎?納投名狀?

或者是世界賦予蠢蛋們抱團自污的某種生理性狀,亦未可知。

上面引用的經文里,我認為最有生活經驗和慈悲心的是「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酒鬼和其它嗜欲深的人士還不太一樣,酒鬼不僅是貪戀杯中物,而實在是有些心癮難戒、以至於摧毀心志的意思。

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里有段話講:

「男人最可惡的是酒鬼。賊不偷盜時還算像人。流氓不在自己家裡敲詐勒索。殺人兇手在家會洗手不幹。可是酒鬼臭氣衝天,在自己床上嘔吐,讓酒精把他的五臟六腑都爛掉。」

其它犯罪或不良嗜好人士,都是糟踐別人。酒鬼不太一樣,糟蹋自己和身邊的人,以至於遭受別人的嫌棄,乃至於自己也自暴自棄。

對於這樣的人,維摩詰卻會親近他,去幫助他「立志」,先活個人樣。這就是非常可貴的。

維摩詰為什麼要在家,為什麼要出入這樣那樣的場所,我想已經很明顯了。很簡單,就是兩個字,結緣。

必須得能夠因為個什麼緣故,和他人接觸,和世界接觸,用自己的辯才無礙助力他人解脫。扶上馬,再送一程。修佛是大丈夫的事業。有如此心胸和執行力,不是大丈夫又是什麼呢?

於是在《維摩詰經》的故事開頭,居士生病了。

因為他生病了,社會關係又挺廣泛的,各色人等就會過來看他,過來慰問他。賣保險的人,能等到客戶自己上門嗎?維摩詰能。我的朋友許大少,做了個公眾號「險中求生」,據說好多人去後台找他,要買保險,他一天到晚忙不過來,還要招下手,招broker,可以說很先進了。

維摩詰的生病,就有點像許大少的開公眾號,等於說創造一個機緣,讓別人主動找上門來接受渡化。

說到生病這個事兒,也是挺有意思。《維摩詰經》里除了居士本人掛病號之外,還提到了另外一次生病。

有一回,佛陀他本陀生病了,需要用牛奶。阿難就去化牛奶。

阿難這個人,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身經百戰,見得多啦,以「多聞第一」著稱。阿難去到一婆羅門家裡化緣,這時一個聰明伶俐、閑著沒事兒的維摩詰居士出現了。並發生如下對話:

「弄啥咧?!」

「俺師傅生病了,需要牛奶。我這出來找牛奶去。」

「咦,別胡沁了!你師傅佛陀是金剛不壞的身體,會有啥惱,會有啥病?你甭擱這兒胡連八扯,教人家聽了笑話,還當是你師傅道行不夠。連轉輪聖王這種些微福分的人,都不生病,佛陀無量福會,那比轉輪聖王,不知道高哪裡去了,咋會生病?阿難你趕緊回家,別擱這兒見風就是雨腌臢人,教我也跟著丟人。」

阿難一聽,好像是這個理兒啊。

佛陀是無量福會的頓悟解脫之人,怎麼會生病呢?自己向以多聞著稱,在維摩詰面前也是不值一哂了。

阿難羞愧無地,不知道何去何從。

故事行進到這裡,阿難進入了一個兩難的窘境:一方面師傅確實病了,等著自己化牛奶;另一方面師傅是解脫者,是不可能生病的。

那麼現在,師傅的病還到底要不要看,這個齋還要不要化呢?

《維摩詰經》後面的講解非常巧妙,說:

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為佛出五濁惡世,現行斯法,度脫眾生。行矣,阿難!取乳勿慚。」

空中聲,就是說,佛陀本人知曉了這一切,顯靈了。他解脫了阿難面臨的兩難困境,給維摩詰的駁詰一個巧妙的回答:佛,是不會生病的。但是在塵世里為渡化人,卻會出現「隨緣示疾」的狀況。

創造這樣一種機緣、當口、話頭,去度脫他人的困厄。

於是,阿難取乳,也不再是為佛治病,而是「示疾渡人」這個行為的一部分了。

和佛陀的行為相似,維摩詰的示疾,也是一種創造渡化機緣的方式,相當於給各方人士遍發英雄帖,讓他們過來。

那麼聽到這個消息後,佛陀和他的弟子們當然也不能無動於衷,而必須派遣代表過去。

大家都知道,此行過去不是為了看望病人,而是應對關於佛法的辯論。

必須是在修為上堪與維摩詰匹配的人,才能完成拜訪的使命。

佛陀開始挨個點將,從座下的優秀弟子,到各路菩薩,結果每個人都拒絕了,並舉出自己此前被維摩詰辨倒的案例。像上文阿難取乳,就是阿難在師父點到自己時所講述的。

大家都不能勝任,怎麼辦呢?佛陀一直點將,點到自己的左膀右臂——文殊師利菩薩,算是把這個項目給接下了。

這有點像是遊戲里的闖關打怪,而文殊師利和維摩詰的辯論,也正是秀一波操作的好時機。

大家對二人的辯論充滿期待,紛紛趕去圍觀。而維摩詰聽說文殊師利要來,知道對方是個修為深厚的人,同樣是不敢怠慢。

《維摩詰經》對此的描述,非常之清凈莊嚴:

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佛經里對人和人溝通方式的展現,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像這種無關境界提升、而只屬於告知性的信息,往往並不需要任何傳話的人,或者傳遞的媒介。此人一念方起,另一人便立時知道了。比荷馬史詩中「長了翅膀的話語」,還要空靈。

此時維摩詰得到文殊要來的消息,同樣如此。沒有人告訴他,他只是「心念」,然後就知道會有誰來參會了。

得到消息後,維摩詰做了一件事情。他用神力把室內的所有東西、包括侍者,全部都清楚掉了,只剩下一張病床,自己在上面躺著。

清掃場地當然有容納來賓、「打掃屋子請客」的意思在裡頭,是有一種俗世的、待人接物的尊重在裡面的。閱讀下文可以知道,保持室內之空,其實還另有佛法辯論層面的用意,牽涉到對「空」的認知,而這也是佛教裡面的一個核心問題。

文殊師利和維摩詰的辯論,是本書里的高潮,可以說是花雨滿天、異彩紛呈,限於篇幅,本文就不再做展開分析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看,從「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開始即是。

在最後,我還想分享經文里提到的另一個故事,我認為這個故事於維摩詰的修行而言,非常之具有代表性。

波旬,是個無惡不作的大魔王。有一次,持世菩薩在靜室里修行的時候,波旬來了,還帶著一萬兩千個天女,裝扮成帝釋天的模樣,唱著跳著就過來了,跟個模特經紀人一樣。

波旬帶著小妹兒,稽首頂禮持世菩薩,裝作非常馴服恭敬的樣子。裝成帝釋天的波旬說:正士啊,這一萬兩千個天女,就送給你吧。如此可備日常掃灑之用。然而佛門清地,容由這等天女以備支用,這算是什麼道理?持世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不合適宜,就言辭拒絕了。

波旬實際上正是在調戲、詰難持世。你不是號稱正士嗎?我就拿這麼多女色來難為你,你頂天了也就是拒絕,等於否認這麼多天女在你修行世界裡的存在資格。

如此,小乘佛法的弊端也就暴露無遺。

小乘佛法只知修己,卻把自己和人群、和世界割裂開來。能向善,卻難於化惡,遇到波旬這種主兒,這種來自於惡意的挑釁,便頓時無措手足了。

於是乎,「人群中一個智者笑了」的戲份該出現了。

維摩詰看透了波旬的把戲,也識別出他並不是帝釋天。你不是要用女色誘惑嗎?好,那我直接收了。維摩詰照單全收,並開始向眾天女講解佛法,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眾天女都被渡化了。

目睹於此,波旬慌了。他還沒有放棄,又提出一個要求,要眾天女和他一起回去。天女怎麼說呢:

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

此間樂,不思蜀。跟著維摩詰在此,有法樂。法樂比上面的色聲之樂有意思多了。

等於是打了波旬的臉,但是波旬仍舊未放棄。他又對維摩詰說:居士,可舍此女?

既然號稱有為菩薩,布施幾個侍女,總不是什麼難事兒吧?波旬可以說已經狡猾的讓人喜歡了。

然而維摩詰更絕。他答應了下來,便主動勸說眾天女回去——回去對其他人傳播「法樂」。

維摩詰的方法,簡單說,就是不二,沒有分別心。再者就是深入人間,哪裡都是道場。此一心凈,則佛土凈。至若有道德潔癖者,其實跟沉溺於行樂為惡的人一樣,仍舊是沒有通達。

下面這段舍利弗和螺髻梵王的對話,我非常喜歡。舍利弗以智慧第一著稱,同時也可見其略微執於道德感處。下面把這段話分享給大家: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凈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凈,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凈。」

這便是【500份閱讀指南計劃】第 21 份。我為大家推薦:《維摩詰經》

我的公眾號:凱鵝


推薦閱讀:

精選《了凡四訓》
【換書吧】一句頂一萬句
讀書筆記1705-讀蘇東坡傳
你很努力,也僅僅只是看起來而已
真正聰明的人,都是這樣讀書的 | 讀書技巧類書單推薦

TAG:佛經 | 閱讀分享 | 鳩摩羅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