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追蹤顆粒污染物的「神探」 |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來自專欄 DeepTech深科技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推出「35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旨在於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共分為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類。
2017 年,該全球權威榜單正式推出中國區評選,並已公布並首屆評選結果。現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正式開設「35歲以下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以人物報道的形式幫助中文讀者了解這些來自中國的新生代科技力量。
劉倩·人文關懷者
專註入微的分析者
年齡:34歲
獲獎年份:2017 年
職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獲獎原因:基於新型超痕量分析檢測技術,針對環境中的顆粒污染物,開發出能夠甄別其來源、追蹤其行為、以及對其快速篩查鑒定的技術,為環境科學中顆粒污染物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霧霾」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陰影,讓我們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也讓我們認識到環境中那些看不到的小顆粒對我們健康的巨大影響。這些小顆粒的組成往往十分複雜,不但能對空氣質量造成不小的影響,而且裡面含有很多對我們健康有害的污染物質。
但現有的技術難以快速靈敏地分析和檢測這類污染物。其次,現有的檢測技術普遍步驟複雜,耗時耗力,而且目前仍缺乏能夠判斷污染物來源的可靠方法和技術。這也是如今科學家對環境及人體中的污染物進行研究的最大的阻礙之一。
來自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劉倩研究員,深知開展顆粒污染物研究的緊迫性,採用多種新型超痕量檢測技術,針對自然環境及人體中的納米到微米尺度的顆粒污染物,開發出能夠甄別其來源、追蹤其行為、以及對其快速篩查鑒定的技術,為環境學科中顆粒污染物的研究帶來新的活力。
劉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發現了自然環境中的銀納米顆粒的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提出了不同來源的納米顆粒物的同位素分餾效應的差異性,為甄別環境中納米顆粒物的來源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技術途徑,從而有助於實現有效的顆粒物污染控制。該研究也將穩定同位素技術拓展到一個新的應用領域,並於 2016 年 6 月刊登於《Nature Nanotechnology》,獲評為「一項開創性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近年來他也一直在探索針對霧霾顆粒物的新的分析手段,希望能夠藉助新的分析技術來更好地闡明霧霾顆粒物的來源及其對我們健康的危害。
劉倩是一位追求盡善盡美的分析工作者,他一直堅持將環境污染研究和分析化學中的新型檢測技術結合起來,儘力地在二者中找到關鍵的交叉點,並同時瞄準國際學科發展最前沿和我國亟需解決的環境問題。這些很大程度上源自他的執著和對完美的追求。
他有一個準則,一件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去儘力做到最好。所以,從各種體育運動,到繪畫、多媒體設計,甚至電玩,他都廣泛涉獵並認真鑽研或努力練習過。他頗為得意的一件事是,大學時他作為一個化學專業學生,還曾擊敗設計系的同學拿到過全校網頁設計比賽第一名。
34 年前,劉倩出生在湖南革命老區茶陵。父母從小在學習上就對他嚴格要求,並著重培養了他力爭上遊的進取心。雖然父母在學習上有較高的要求,但卻從未限制過他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所以他從小就喜歡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即使在工作多年之後,這些愛好他依然還在堅持。
對於這些「不務正業」,劉倩覺得反而對後來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有幫助,一方面豐富了生活,拓展了圈子,更重要的是養成了他開放不拘泥的思維模式。後來他走上科研之路,又幸運地遇上了兩位科學大家成為他的導師,在他的研究生和博士後階段,用嚴謹純粹的科學精神和正直謙遜的人品感染了他,慢慢樹立起了自己奮鬥的目標。
現在,劉倩研究員已在國際 SCI 期刊上發表論文 78 篇,其中在國際學術頂級期刊 Nat. Nanotechnol.、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Environ. Sci. Technol. 等期刊發表第一/通訊作者論文 35 篇。2014 年獲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2013 年入選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並於 2015-2017 年任理事長。2017 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目前劉倩主持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項目-拔尖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等研究。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 獎)特等獎(排名第 1)、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中科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等獎勵。
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的主要任務是鑒定物質的化學組成、測定物質的組分的含量、確定物質的結構(化學結構、晶體結構、空間分布)和存在形態(價態、配位態、結晶態)及其與物質性質之間的關係等。而在劉倩手中,分析化學就成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利器,他希望他的研究能夠提供闡明環境因素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的研究工具,並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檢測及追蹤環境和人體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從而消除這些潛在的健康危險因素,給我們帶來更加綠色、安全的生活環境。
推薦閱讀:
※空氣凈化器有效果嗎?家用空氣凈化器哪個牌子好?
※甲醛危害這麼大,你知道嗎?
※3M防霧霾口罩能用多久?
※京津冀霧霾的根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