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身邊的90後說方言嗎?
?你見過你的小夥伴們說方言的樣子嗎?
隨著自己逐漸長大,圈子越來越廣,我們遇到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大家不僅擁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習慣,當然也會說不同的方言。小時候覺得每個孩子都是會說方言的,可是長大了以後,碰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現不會說方言其實也很普遍。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方言正在逐漸離開我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的Mandarin普通話。
普通話很方便,很官方。相對的,方言似乎就是我們內心深處一個非常柔軟的地方。與方言相綁定的,不是「拼搏」,不是變得「優秀」,也不是血淋淋的「社會現實」。相反的,與之相關的是我們的「童年」,是我們的「發小」,是我們回家時父母暖暖的一聲「你回來了」。
方言真是一個神奇有趣的東西,可不是嗎?但是我們又對它了解多少呢?
方言是有自己的名分的。比如南方的粵語,江浙的吳語,還有閩語,客家話等等。這些才是它們真正的名字。在國際語種代碼標準中,漢語被分為了18種語言之多。我們最熟悉的普通話,僅僅是漢語-官話下的一支。大家可以在圖中看到中國各個地區語言的分布(來源:Wikipedia)。
我們收集了怎樣的40個樣本呢?
在這次的Project中,我們收集了全國各地40個方言版本的《背影》。對,就是那個幫你去買橘子的父親的背影!
選取《背影》是因為它既有書面的描寫部分,也有口語化的對話部分,能夠較全面地體現一個方言的特點。大家會在這些錄音中發現不同方言之間的聯繫,也會發現各地方言對於同一個概念截然不同的表達。在40個錄音中,「爸爸」就出現了超過10種說法,而對於「蹣跚」的表達,更是一人一詞。漢語表達的多樣性,可見一斑。
?
最初我們會要求同學們去【朗讀】這段文字。可是之後我們就發現【朗讀】根本行不通。因為普通話就是普通話,和別的方言無法直接轉化(其實也可以非常耿直的一個字一個字轉化,可是那樣就會十分生硬)。於是我們開始要求同學們【翻譯】,將這段話【翻譯】成你的方言,而不是硬生生的【朗讀】出來。這個時候方言是不是聽起來更像是一個獨立的語言了呢? (因為它本來就是呀,親愛的你在想什麼?)
? 以下為上海話白話文版的背影,更改的文本超過50%
在我們收集這些音頻的時候,很多同學感到害羞,更有同學一臉懵逼,表示已經不會講方言了,或者講的不好不標準。尤其是當父母雙方不是說一種方言的時候,或是舉家移民的時候,方言傳給後代的機率似乎就會變低。
方言危機的鍋也需要社會環境來背。比如,對於普通話的大力推行,人口的頻繁流動,以及普通話的方便實用,讓方言在人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語文課上,老師也似乎從來沒有提到過一個正確看待這樣一種語言的方式(也有可能我聾了)。
方言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扎心了,老鐵」,沒有「伐開心」,沒有「猴賽雷」,沒有「藍瘦香菇」,那我們的生活該少了多少傳神的表達,少了多少相視一笑的樂趣。不希望看到未來有一天,我們只能在歷史的錄音中發現方言的蛛絲馬跡。
相信方言們可以繼續勇敢地活下去。
在聽錄音前,讓我們來做一個小調查吧!
?你會教你的孩子說方言嗎?
會或者 不會(請在評論處作答)
點擊音頻播放列表可以進入40種《背影》的音頻播放列表哦!
90後各種方言版【背影】 - 主播電台 - 網易雲音樂(進入後點擊右側「節目」鍵進入列表喔)
推薦閱讀:
※寧夏話音節表Nìngxiǎhuǎ Yīnjiě Biáo
※沒有普通話,古人怎麼交流?
※《中原音韻》指掌圖
※【原創】明末官話試讀·系列視頻 Lingua franca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