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學霸貓,青城山,六善酒店:一些不得不說的奇妙緣分
來自專欄 學霸貓星球
這篇文章是送給所有一路支持我的各種作品的小夥伴們,也送給六善酒店集團,以及合作方多彩投的朋友們,感謝你們,讓我體會到「道」的妙不可言。
—— 前言
冥冥之中,一座山,一本書,一家酒店,是過去十年的很多念想的漸漸成型,卻也是未來更大圖景的點滴呈現。過去與未來,皆匯聚於此,一念。
第一次去青城山的時候,我十六歲。剛上高二的國慶節,與父母一起登山。那時候我還尚未成為一個真正的學霸,僅僅有一顆做學霸的心罷了。我一直記得那段山路,是壓力,是挑戰,就像那時候走在生活里的路,總是帶著一些害怕,一些浮躁和不安,卻不知道它會通往哪裡。我能上什麼樣的學校呢?我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一個人對生命的困惑,無解,從那時候被感覺到。在山下買了《道德經》,並沒有好的解讀版本,便也看不懂。在許多個自習結束後的夜晚里,在日記本上寫下「上善若水」,一次次祝福自己的心,可以更平靜,更安寧,在面對學校和考試的壓力時,不急不躁,穩步向前。
那時候,我可能連《道德經》的百分之零點一都不曾讀懂,身邊,也不會有任何人可以教我。只是,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嚮往,去體會「道」,活在「道」中,超脫這個疲憊局限世界的種種限制。
那是一顆種子。相信我會成長得很大,可以將自己變成一面海,讓一切世俗煩惱都變成浪花,它們來來去去,從不影響一面海的深邃平靜。
高考前,成績已經很好。有踏踏實實學習的過程,帶來一些踏踏實實堅實的信心。卻仍有表象之下,無法忽視的躁動和不安。心始終是不踏實的。到高考前,想去一個地方好好靜靜心,梳理情緒的願望已經很強烈。考前只想去青城山住上幾天,讓這山上的靜氣,好好洗滌洗滌自己的燥氣。
那是2018年的5月。我的高考前的一個月。來了一場地震。都江堰和青城山受災嚴重。進山靜心的願望變成了在板房裡靜心。那是一次很極端,很幻滅的經歷。那一個月的巨大動蕩,讓進山靜心,變成了全城告急的躁動。餘震,救災,堰塞湖,北川,流言蜚語和小道消息。在幾天前,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是高考生。在幾天後,這群以為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忽然明白了幾個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前一秒你覺得自己成績很好簡直可以是天之驕子,後一秒老天爺就用一場地震告訴你:「天之驕子,你好,天之驕子,再見。」
恍惚。極其恍惚地過了那一年。2008年的18歲,提早到來的存在主義危機。來得太早,太深刻。之前所有的價值觀和認知全數崩塌,整個人蒙圈兒了。學習,吃飯,睡覺,繼續儘力獲得好成績。但生活幕後的那個小心翼翼被隱藏的東西,再也蓋不住了。
那是什麼呢?我讀一切我能讀到的哲學,社會學,佛學,道家的書,去找答案。有時候,覺得自己有了答案。卻很快,又知道那只是一個概念罷了。什麼是空?什麼是道?彼時我尚以為一切事物,都像課本上的公式一樣,有絕對真理。我尚以為生活有那麼一兩條終極公式,學會,理解,剩下的全是應用題。
彼時,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接受,那些不可說的,是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
一邊生活。一邊尋找答案。做世俗里該做的事,也儘力把它做得更好。慢慢有了更多領悟,就像是一點點把自己的牆敲碎的過程。所有認知的牆,一點點敲碎。每敲碎一點兒, 就有更多的光,可以透進來。敲碎下一點兒,也就更容易。
有的人說,靈性開悟,就是內在的牆全部碎掉了,鐵通的底穿了。這可能是人們對「頓悟」的一種美好幻想。而在我的實際經歷里,更為合適的表述是,每一個當下,都有一個「頓悟」。每一個當下,我們的「頓悟」都只是敲碎了一點點的牆壁。而人的整個一生,或許是無止境的頓悟,我們只是越來越能夠看見牆,越來越能夠輕輕鬆鬆地敲掉牆,讓更多的光透進來罷了。
我一直避免使用「靈性」或是「開悟」這樣的詞,大抵上,是因為它們涵蓋了太多缺乏邏輯思維的浪漫幻想。對於「開悟」之後,「覺醒」之後,一勞永逸的幻想,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否認牆的存在。「牆是什麼?沒有牆。痛苦是什麼?沒有痛苦的。」
人的語言和實際生活,是有距離的。語言上可以豪情萬丈,實際生活中,可能已經被牆撞得頭破血流了。還一邊擦血,一邊說:「什麼牆?不存在的,沒有牆的。」
那我們追尋那個答案,去體悟「道」,體悟「智慧」的人,到底是追尋什麼?我想,是從一種渴望逃避現實的浪漫幻想里,慢慢發展出一種全面的勇氣,真正去接納現實,面對現實,接納自己的愚蠢和盲點,活在真實的當下里——活在真實的人,事和情境里,而非頭腦和情緒製造出的幻覺里。
讀了很多很多的書,走了很多很多的路,西方的居多,再回到《道德經》的文本,已經是2016年,距離第一次遇見,已經十年了,這十年再沒有翻閱過。卻因為凱文·凱利的《失控》,再次回到《道德經》。再讀,才發現,走過十年的路,才真正開始入門了。
人生,就好似一次次的回到自己的起點。對生命的求索,從《道德經》開始,中途忘記,過了這麼久,又再回到《道德經》。2017年的每一天,起床冥想,然後學習一章節的《道德經》,寫下來,慢慢寫出了自己一個版本的理解。
不知道是哪來的勇氣,我對自己說:「這一年,就完全遵照著《道德經》的指引生活吧。」
當人不再按照舊的思維和框架去生活。盡全力以「道」的方式,來思考,生活的時候。變得很順遂,也很輕鬆。不再去想一個決策的得失成敗有多少,只是去做。慢慢把心打開的多一些,本著一種更服務的態度去做事,不急不躁的,把《道德經》寫完。
跟隨著《道德經》,離開廣州,回到四川。又回到青城山腳下。遇見了六善酒店。而與六善酒店的緣分,又更是這個世界冥冥之中不經意的手,寫就的妙筆。
2015年的夏天,李欣頻老師的課,有全國幾個城市可選。我想回成都上的話方便看看父母,於是就選了在成都的課。課程的地址,就放在青城山的六善酒店。那時候,六善酒店的房費是2000元一晚,超五星級酒店,對於我當時的認知而言,太昂貴。我始終覺得,或許是不匹配,配不上的。
2017年,慢慢把自己給自己的限制放鬆了太多。成了一個更捨得花錢的人,享受過更好的酒店,更好的所有事物。不是因為發了一筆橫財,而是因為,慢慢能夠懂得生活的質地。不再是活在「等我怎麼樣了……」的幻覺里,而是在當下,就給自己多一點品質,多一點價值。
在廣州一家很好的spa做臉,旁邊新來的女生不甚了解這一家,我便義務地給她介紹這家好在哪裡,可以用哪些方式去保養。後來留了微信,而我沒有想像到的是,幾天之後,這個女生的公司,舉辦了六善酒店的粉絲私享會。她覺得這家酒店和我很契合,於是邀請了我……
於是認識了六善酒店的全球市場經理。一個很棒的香港女生。很快,17年6月,我的第一次《道德經》線下課在青城山的六善酒店開展。很多朋友在網上關注我很久,這次終於在這裡見面,探討,聽著每個人的故事,只覺得生命無比奇妙,這些年在網上寫東西,分享,早已結成了一張網,我們的生命,在這一張網裡,共同改變。
到了年底,完成最後一部分的《道德經》寫作,又坐回六善酒店裡,那一天青城山正好下雪了。帶著完畢的手稿進山,把本子埋在雪堆里。感激。這些智慧的話語就像雪一般,慢慢消融,早已在無聲中,沁潤我心。
也就是那一天,剛剛走進酒店的房間。收到了多彩投的朋友發來的邀請。下一個月多彩投會和青城山六善酒店做一次眾籌發布會,在網上看到我和六善酒店有合作,便發來邀請。那是很奇妙的一刻,一個我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時刻。我在這裡寫完了《道德經》,這是一個終點。而這個終點的句號尚未畫完,下一個起點便已然開始……
2月末,春寒料峭,又回到六善酒店。多彩投和六善的眾籌發布會。青城山賞花的季節。認識了六善現在的總經理,一位很有趣的美國人。他並不會中文,卻學了很多的《道德經》,事實上,《道德經》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和影響力遠比在國內要大。他感到奇怪,為什麼中國人自己已經不學《道德經》,而西方人卻更喜歡《道德經》了呢?
我無法回答。卻想起了另一個日本朋友和我講的故事。她初去美國留學時,所有人聽說她來自日本,便開始問她禪宗和佛教的問題。她自己一無所知。後來,是在加州,透過正念導師Jack Confield,才重新理解正念,再回到佛教上來……
我們大體上,對自己文化里的寶藏,有一種太多的習以為常,不以為意。認識這個世界,與更大的世界碰撞和交流,我們才會重新回過頭來,發現那些被自己遺忘過的珍寶到底是什麼。
而或許,這又是一個提示,是讓我向更大的世界進發,走得更遠一點……
今年的課,會繼續放在六善,但或許不再會是青城山六善,或許是8月將開業的不丹的六善,在不丹去冥想,去講講《道德經》,又或者是在東南亞的海島。我從來不知道,因為合適的時候,合適的機緣,「道」總會把做一件事的合適方法,推到我面前。
也謝謝許多朋友一路以來的支持和關注。今年的線下課已經被多次詢問,原定4月在上海的課,覺得不是很想講,也就取消掉了。願我們都能將自己打得更開一些,讓可能性更多地湧進來。精彩,總是在不期待時,發生。
最後:做一個小的廣告,青城山六善的首次消費眾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這個鏈接參與:
青城山六善酒店-多彩投行筆此處,感念緣分,一句《道德經》來結尾: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天尤。
推薦閱讀: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聖經》告訴你一個好名字有多重要
※《易經》六爻系列 第二章 學習誤區
※為什麼那麼多身心靈老師感情婚姻還是不好,原來是名字出了問題
※讀曾仕強老師的《大易人生》的感悟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