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會不自覺的打罵孩子,這回對孩子今後造成影響嗎?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喜歡用言語傷害孩子
換個角度看問題,因為他們也是孩子,曾經受過傷的孩子。
我有一個朋友,她三四年前生的孩子。她對孩子最大的願望,可以用一部日劇來形容,《交響情人夢》。她很早就開始培養孩子彈鋼琴的興趣,比如給她經常孩子播放一些鋼琴曲的音樂。還專門買了一個玩具小鋼琴,希望孩子能夠對鋼琴有興趣。不過,孩子的表現似乎很難讓她滿意,聽音樂的時候愣愣地發獃不知所措,把玩具鋼琴捶捶踩踩甚至扔在在一邊。「又呆又傻」是她經常形容孩子的詞語。見面時她不時地向我抱怨,詢問我如何讓孩子喜歡鋼琴。
我問她,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鋼琴呢。她說,學鋼琴的孩子很聰明,長大以後會很有出息。我問,從什麼地方得到這種感覺呢?她說了自己的很多見聞。給我印象深的是,她最早對鋼琴有感觸,是一部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電視劇里,杉菜用嫻熟的鋼琴技巧向道明楓示威,這讓當時還是初中生的她十分解氣,感覺到了鋼琴的美麗和力量。當時,她和母親的關係有點僵。鋼琴讓她覺得有种放飛自由和夢想的力量。因此,她日後一直對鋼琴情有獨鍾。
這讓我覺得,她在鋼琴身上寄託了很多願望,而孩子只是她承載期望的一個虛擬容器。當孩子達不到期望的時候,他們會失望、受傷和發怒。這也是很多家長會對孩子使用言語暴力的原因。言語暴力的背後,是挫折和憤怒的情緒。從精神分析師的角度,這種憤怒的情緒里,可能隱藏著羞恥感。這種羞恥感,或許基於自身的受傷。進一步說,如果大人無法容忍孩子的「調皮」,意味他們無法容忍內心的某種脆弱。他們可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某種陰影。
這種陰影可能也是在他們童年的時候產生的,我們諮詢師有一個形象的術語叫做內在小孩。有時候,當你不由自主地憤怒時,不妨靜下來想一想,這種感覺是怎麼出現的。也許你一開始對自己的感受毫無頭緒。但沉靜一段時間後,你可能發現這源自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而這一段經歷的場景,很多時候發生在童年。也許你會進而回想到這樣的場景,你面前是你的父母,他們用怎樣輕蔑的口氣和你說話,讓你產生深深的羞辱感。你想發泄但又不得不壓抑,因為你只是一個孩子。
作為孩子時的羞辱,深深地埋在你的心裡,甚至成為你成就的動力。也許你在意識中不在乎它了,但它並沒有完全消失,僅僅悄悄地潛伏著。在孩子出生後,很多人更容易發現自己的無力感,因為他們要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角色。這意味著他們要做真正意義上的大人了,而他很有可能還是習慣做受傷的小孩。於是,他發現小孩無法符合自己的希望,在孩子身上無法獲得自身的控制感,他們會焦慮不安,失望受挫,身上的傷口又隱隱作痛,他們言語否定孩子,也在否定自己。
孩子期望獲得父母的接受和疼愛,而這個願望如果受到了挫折,那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傷害了。而遺憾的是,很多父母恰恰自己也未能獲得這種需要,他們也無法給與孩子充分的滿足。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因果循環。一個人童年時候的情感受到阻礙和壓抑,即使在成年後他內心還是受傷的小孩。在成為父母以後,他與孩子發展情感紐帶,內心的傷口又會不經意觸摸。於是,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他,又會在孩子身上種下新的傷口。這樣,命運循環的輪子又重新開始滾動,碾壓原本該自由茁壯成長的幼苗。
如何斬斷這種命運循環呢,這需要洞察、寬容和勇氣。能夠理解父母是不完美的,同時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將自己和父母的陰影下剝離,成熟、自信和優雅的生活。學會寬容並不容易,它需要在寬容的環境下熏陶和練習。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是找一個心理諮詢師,這可能需要花費一定的金錢和信任,但諮詢師回報的是專業、責任和精力。你將在諮詢室溫暖安全的氛圍內,去宣洩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壓抑,同時諮詢師能夠給予足夠的支持,去引導你發現自己生命中新的可能。
其次是學會自我處理創傷。你可以告訴自己,慢慢長大的你會擁有力量,可以去自主自信情緒的創傷。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個人歷史,試著在自己創傷回憶的基礎上重新建構意義。這需要掌握意象對話的技術,還需要足夠的力量和意志,因為你得完成來訪者和諮詢師兩份角色。不過,無論是尋找諮詢師,還是自我處理創傷,你都需要坦誠面對自己的勇氣,和深入探索自己的動力。
推薦閱讀:
※勵步英語是如何給孩子們儀式感?
※養了好幾年的娃才知道,孩子不聽父母指令原來都得怪父母
※如何讓寶寶更加聰明
※繪本故事 | Picky Nicky 挑食的妮琪
※【教育】父母在等孩子道謝,孩子卻在等他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