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貫通了儒道釋文化

中醫:貫通了儒道釋文化

來自專欄 張其成講國學

中醫(包括中國各民族醫學)是世界上唯一保留到今天並廣泛使用的傳統醫學形式。中醫的形成與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人的宇宙觀、生命觀、人體觀,在中醫里得到了充分體現。

中醫作為一種醫療技術,起源很早且早於哲學的形成。但中醫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形成比較遲,一直到了《黃帝內經》才形成。它是唯一一本託名黃帝而保留到今天的奇書,裡面充滿了諸子百家尤其是黃老道家思想,當然也反映了儒家、兵家等其它學派的思想。

中醫與儒道佛互相融合

儒家、道家、醫家這三家都來源於早期的《易經》,都是陰陽八卦。這種陰陽的哲學思維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才分劃為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等,但它們的源頭是相同的,它們的哲學基礎就是陰陽。從陰陽這個角度來看,儒家是偏向於陽,道家是偏向於陰。道家講以柔克剛,強調的是陰的方面,儒家講自強不息,是陽剛的文化。而中醫呢,它講究陰陽和合,陰和陽都不能偏廢。它怎麼講有病呢?陰陽失調。怎麼治病呢?調和陰陽。病治好了,恢復到正常狀態呢?就是陰陽調和了。這三家的關係是互補、互動的。

到了後來,佛家傳入,佛教的醫學也給後來的中醫發展增加了內容。它也屬於東方思維的一部分,從根本上來說也是講天人合一的,它說的是佛我合一,而不是天人二分。

儒家、道家、醫家、佛家這四家之間在根本思維方式上是一致的,都認為人和天之間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儒家講人最後要成為聖人,眾人和聖人之間沒有一道鴻溝。道家(主要是後來的道教)講最後要成為仙人,那麼仙人和眾人之間,沒有一道鴻溝,人人都可以成為仙人。醫家講最後要成為真人,那麼真人和普通人之間也沒有一道鴻溝,你只要去修鍊就能成為。佛家是講要成為一個覺悟的人,佛就是覺悟者,它跟眾人之間也沒有一道鴻溝。

易經儒道對中醫的影響

易經與中醫

中醫理論基礎是《周易》的陰陽哲學。《易經》雖然沒有直接用「陰陽」二字,但它用符號、用數字(九、六)表達了陰陽的哲學思想。陰陽是分層面的,陰陽可以分四象,四象可以分八卦,還可以無限分下去。中醫採用這種思維方法,將人分為陰陽,以可以細化,分為五臟六腑,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人還分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脈里有三陰三陽,手三陽陰三陽、足三陰三陽。

儒家與中醫

中醫從孔孟那裡接受到了倫理思想,所以中醫講究「德術並重」,中醫有一句話說「醫乃仁術」,這個「仁」就是儒家的「仁」。

道家與中醫

道家的養生思想對於中醫的養生修鍊方面影響極大,尤其是《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是對道家養生的繼承和發揮。反過來,中醫到後來也影響並豐富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是單方面的。

中醫是一種特殊的科學形態,包含有人文的因素,還有社會的、心理的等等多方面因素的科學形態。這種科學更符合於人,因為人不僅僅是物質的,也不是簡單的工具,而是非常複雜的,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疾病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說癌症,癌症有三分之一都是嚇死的,那種心理的作用非常之大。所以說中醫是綜合的,對人體最具有人文關懷。


推薦閱讀:

漢朝初期對於儒家和道家的理解是不是有偏差?
如何理解儒家「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未來會有傳統文化的復興嗎?
五經為何把舜的父母打造成惡人
重釋甲骨文「干」,揭秘乾爹與華表之密切「干」系

TAG:中醫 | 儒家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