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在同一時代,劉邦和曹操誰更厲害?

如果在同一時代,劉邦和曹操誰更厲害?

來自專欄 人性職場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劉邦和曹操誰更厲害?」較新穎,挺有意思的話題。

先討論一個問題:不同時代的人,是否可以比較呢?有人說,沒法比較。就像關公戰秦瓊沒有可比性,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關公,戰的是兒童時期的秦瓊。雖然兩人差了幾百年,但誰更強一些、應該是能立見分曉的。所以說「不在同一時代」不可比較,那也不是絕對的。

比較需要參照,不同時代的人、由於參照的歷史背景不同,不太容易作比較,但是有些原則是跨越時代,而幾乎不會變化的。比如剛才的例子,成年人的力量比兒童大,古今就沒有多大變化。同理,作為政治家的劉邦和曹操,他們做事依據的軍事方法和政治策略有很多也都是相通的,這些方法和策略就是衡量他們做事對與錯,高與低的尺子,用這些尺子就可以對不同時代的人做比較。另外,不同時代的政治家比武將容易比較些,政治家的很多事迹,都滲透在他們言行當中,而武將的招式,記錄下來的就很少。

言歸正傳。比較劉邦和曹操方面有很多,以下簡單列舉:

一、兩人最初的創業資本。

劉邦父兄務農為生,可以說劉邦最初是一個不安份於耕地的農民。曹操的本家夏侯氏和後來的曹父,是寄於中常侍曹家的。都是官僚家族,這使曹操後來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裝。所以說創業資本曹操比劉邦雄厚。但局勢,比劉邦面臨的要複雜。對手,也比劉邦面對的要強大。所以,劉邦用八年得了天下。而曹操從黃巾之亂,到死、用了三十多年得了三分天下。

二、軍事方面。

劉邦的戰爭可以說是一場全局的戰爭,聯動的戰爭。劉邦兵出漢中時,進軍很快。廣大的秦國土地,也隨之平定了。誰為他平定的?沒有記載詳細,因為需要記錄的,劉邦的大動作太多了。入漢中時劉邦是最偏遠的諸侯,出漢中時卻能劫五路諸侯之兵打下彭城,怎麼做到的?雖然有記載,但仍然不可思議。當劉邦正面和項羽僵持時,北面韓信平定的魏趙,酈食其定了齊國,彭越在項羽後方給他破壞。就是當劉邦大敗的時侯仍然能說動英布來投。試著把自己放在那個處境下,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怕是劉邦的作為,很多人是想都想不到的。

有人說劉邦自己沒能力,只是會用人。不會打仗。這點上,只能說劉邦是個帥才,但不一定是將才。沒能力這種說法,我覺得是不成立的。沒有能力怎能分辨出誰有才,該放權給誰?沒才幹的人,怎能知道誰是才,誰不是?又怎麼能駕馭,那一幫厲害的文臣武將?

再看曹操的戰爭,同是亂世。但群雄割據已久,群雄雖隸屬中央,但早就不聽中央的指揮了。曹操的每一場戰爭,都是局部戰爭。曹操定天下的做法是安定其它諸侯,自己騰出來、先對付一個對手。曹操的地盤,大凡都是自己帶兵打下來的,屬於自帶主力。

三、政治方面。

劉邦和曹操都較重視百姓、生產和安定社會,但曹操攻下徐州時,屠殺了十幾萬當地百姓,一是為了報父仇。當然,當下的處境也是沒有糧食,養這些百姓。人在沒飯吃的時候,也指不定會有什麼樣的舉動。所以曹操屠城,這種做法不好評價。但確實是因為這個舉動,百姓更多的是懼曹。而不是向曹。在曹操和袁紹相持時,後方給他送的軍糧當中,竟有部分人肉乾。這些事說明,曹操在仁政方面不如劉邦做的好,這也是,他把很多老百姓趕到劉備一方的原因。(三國時劉備在仁政方面還是很像劉邦的,所以他雖然勢力很弱,但也有很多老百姓跟隨,也有很多士人因為劉備仁的一面,而願意為他做事。但劉備在謀略上不如他的先祖劉邦。)劉邦戰爭一直打著為天下興利除暴的旗號,劉邦本人也給別人一種厚道長者的印象,這一點也深得民心。曹操的政治策略是對上脅天子以令諸侯,以謀略打天下。對下用法家思想統治百姓,相對比較嚴酷些。所以曹操在爭取天下人支持方面做得不如劉邦好。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權謀馭天下的做法也為後世作了不好的榜樣,使曹魏幾乎在相同的做法下被取代。曹操有兩個故事,望梅止渴,借糧官人頭。這兩件事,雖然顯示出曹的計謀很多,也解決了當時的問題,但是事後總會讓人知道,人們知道後便會對曹畏懼,不敢深信,也會使官場風氣,重詐謀,輕仁義。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比如殺楊修,殺蔡張等。

四、用人。

劉邦首先是唯才是舉,曹操用人,同樣也是唯才是舉。不過,曹操也用到很多自己本家夏侯和曹家的人。放權方面,可能比劉邦略差一些。劉邦用人能放開手腳,比如,百萬軍隊敢交於韓信。給陳平四萬斤(銅)而不問他怎麼用,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曹操的將領作戰,常會被曹操授以計策。雖然曹操很多方面有才略,但也顯示出他用人放不開手腳,使他作戰效率不如劉邦。比如劉邦除和項羽作戰僵持了多年之外,其它戰爭如平定三秦,平定秦國剩餘國土,平定魏、韓、燕齊等國幾乎是一掃而過,因為將士們在自動作戰。而曹操由於很多事要自己來謀劃,所以既使平定張綉、馬超等過程也費了很多事。

最重要的一點,不得不說的是:時代背景。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劉邦和曹操都可以稱得上是傑出的政治家。不過,就劉邦來說,自公元前209年斬白蛇起義後,僅僅用了7年時間,就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漢王朝,並擊敗了項羽等諸多強敵。與此相對應的是,曹操用了30多年的時間,最終的結果依然是蜀漢、曹魏、東吳三國鼎立,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曹操的能力不如劉邦嗎?

首先,在我看來,之所以劉邦可以迅速一統天下,而曹操歷經數十年的征戰,依然三分天下的原因,並非曹操的個人能力不如劉邦。並且在個人綜合能力上,曹操要強於劉邦,比如在具體率軍征戰上,曹操要遠遠將劉邦甩在身後。

由此,造成以上結果的第一個原因,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也即曹操和劉備面對的局勢不一樣的。對於劉邦來說,在起義的時機恰逢其時,也即「天下苦秦久矣」,而且有陳勝、吳廣等先行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與此相對應的是,曹操處在的東漢末年,即便漢獻帝再沒有本事,但是天下的人心還是向著大漢的。特別是對於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謀士武將,也是希望光復漢室,而不是建立一個新的朝代。由此,對於曹操來說,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能直接廢掉漢獻帝劉協,自己稱帝後剿滅其他諸侯。並且,對於蜀漢的劉備,正好藉助於漢室後裔的名義來獲得相應的資源,從而成為曹操難以徹底消滅的競爭對手。

進一步來說,劉邦推翻暴秦,建立西漢王朝的阻力相對較少。而對於曹操來說,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面臨著「名不正則言不順」的問題。同時,在面臨的競爭對手上,曹操所處在的東漢末年,不少諸侯早都已經割據一方,也擁有比較穩定的基礎,比如孫權擁有孫策、孫堅留下的文臣武將班底,袁紹四世三公,手下人才濟濟等。與此相對應的是,劉邦在一統天下過程中,因為天下大亂,不少諸侯王都是趁亂才據有的地盤,缺乏比較穩定的統治,被擊敗的難度自然要降低不少。

最後,雖然劉邦面臨項羽這一大強敵,不過,項羽雖然個人勇猛無敵,但是其身邊缺乏優秀的謀士輔佐,其主要謀士范增更是受到項羽的猜忌。與此相對應的是,不管是東吳孫權還是蜀漢劉備,手下都是文臣武將層出不窮,而且二位諸侯也懂得知人善用,也即不會像項羽一樣不會用人。由此看來,如果劉邦處在三國時期,是否能統一天下也就難說了,也可能早就被殺了。

總結一下為什麼劉邦八年定天下,而曹操三十年得三分天下:

1、時機:

劉邦:在起義的時機恰逢其時,也即「天下苦秦久矣」

曹操:處在的東漢末年,即便漢獻帝再沒有本事,但是天下的人心還是向著大漢的。特別是對於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謀士武將,也是希望光復漢室,而不是建立一個新的朝代。「百足之蟲,雖死而未僵。」

2、戰略:

劉邦:全局的戰略眼光。可能會比曹操要略勝一籌。劉邦的行動是在全局範圍開展的大動作。劉邦更善於用運外交,不戰而屈人的手段。多次使用非戰爭手段,使諸侯和自己聯合或使諸侯屈服。

曹操:打天下是通過一場接一場的局部戰爭。而不是全面開花。當然也可能是歷史環境不同所致。

3、用人:

劉邦:愛才,信用人才,敢放權,能放權。有獨擋一面的人才。

劉邦因「不會」而一統天下。

例如:劉邦不擅長軍事,他直接敢讓韓信做大將軍去統率全軍。楚漢戰爭中,也正是有了韓信超強的統籌布局之才,才能多次扭轉乾坤,最終才能打敗項羽。在戰場中,至關重要的後勤之事,劉邦也大方交由蕭何打理。憑著蕭何在關中累死累活的忙活,讓多次被項羽大放血後的劉邦,每次可以及時補血。

曹操:愛才,信用人才,能放權,但不會絕對放權。

曹操因「啥都會」而割據一方。

曹操:權謀、軍事、政治、用人樣樣精通。也正因啥都會。身邊雖然有著大量優秀的謀士和大將,但始終都是輔助性的人物。曹操雖然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但決策還是看自己。所以,很少能有獨當一面的幹將,缺少決策性人才。幾乎所有關鍵的戰役,都是曹操親自統率帶兵去打。兵權,事權基本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如此將相一起做,就算是拳頭再硬,也總有是不堪重負的時候。不能放開手腳去用人,使他的效率不如劉邦高。

4、民心:

劉邦:仁政得民心。

曹操:權謀得天下。

相比之下:劉邦比曹操更得民心。

政治上劉邦使用的很多謀略,做法。也是很多後世帝王的做法,曹操多使用詐謀,後來得了「奸雄」的稱號,用謀略是王道,用「詐謀」是術道,用王道使劉邦可以做到天下歸心,而用術道的曹操使一部士人不願意歸心。

說道這裡結論是什麼呢?

個人觀點:

劉邦:劉邦的全局部署比曹操強。例如(謀略、眼光、放權、得民心)

曹操:曹操綜合能力比劉邦強。例如(軍事、權謀、文學、書法)

在此解釋一下:謀略和權謀的區別。

謀略:指通過對眼前和長遠的問題思考而制定的解決對策和方案。

權謀:是以領導關係進行的政治操作,相當於權術。權變的謀略,機宜之法。權為利,謀為智,權謀乃為利智之法。

其次,「 劉邦活得更像一個政治機器而非一個人」

比如;劉邦逃亡,途中踹下兒女。和項羽對峙時,不顧老父妻子,以年邁之身出征陳豨、彭越!為皇權不惜在仇敵、家族和權臣間翻雲覆雨等等。

劉邦在和項羽爭天下時,就確立好了天下到手後、如何使各方權力達到平衡的計劃。建立漢朝後,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也是為漢朝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劉邦一直被後人所唾罵。得到天下後,就殺戮開國功臣。其實,也是在為其子孫後代掃清威脅。正因如此,西漢才能在後來順利熬過諸呂之亂以及七國之亂,最終傲然向匈奴開戰。

而曹操還沒有完全政治化,還「殘存」有常人,之人情、人性。這即是人們喜歡曹操而討厭劉邦的原因,也是劉邦功業超過曹操的原因。

劉邦不過是,當時社會人倫價值觀缺失的普遍反映。只不過他作為一個具有流氓特質的帝王,表現得更明顯一些罷了。劉邦時期,重視親情、倫理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型。

而到了三國時期,兩漢的社會價值觀體系重塑,已經基本完成。這一價值觀體系,是以武帝時提倡的儒家倫理為主軸,忠孝文化從此才真正開始注入中國傳統文化母體,社會對家庭及家族成員的感情認同。

而曹操的時代,儒家是這種普世價值觀已經形成。而曹操不拘世俗的行事作風,讓他失去一部分民心。所以,他的創業路程,舉步維艱。

從建功立業的角度上講,劉邦確實比曹操的成績要更大一些,劉邦創立了一個統一的王朝,當上了皇帝。而曹操三分天下只得其一,連皇帝也沒有當上。我倒覺得,曹操並不是不當皇帝,他不過是把皇帝的龍袍當內衣穿罷了。

把處在兩個不同歷史時代、承擔不同歷史使命的人放到一起,劉邦和曹操都是各自時代的英雄。把劉邦放到三國亂世,他可能不如曹操(當然也可能比曹操更有作為);把曹操放到秦末亂世,他可能比劉邦更有作為(當然也可能會不如劉邦),將處在不同歷史時空的劉邦和曹操拉到一起對比,肯定會產生很大的爭議、但爭議的背後,則是我們要去研究,探討、學習的地方。

當然,更重要的是政治家,還是應該閃耀一點兒人性的光輝,應該有一些人道情懷和價值追求。政治家為鞏固或擴張權力,採取一些鬥爭手段,有時候即便冷血無情也無可厚非。但政治家如果為了個人或家族權力、不顧,其應該承擔的國家和社會責任。不具有,超脫一般的人道主義和人類關愛精神,就不是政治家,只能是政客了。

從這個維度上說,我覺得曹操更可愛一些。但總體來說,劉邦和曹操都是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們也都有封建帝王的普遍特質。劉邦結束了暴秦並開創了一個偉大時代。而曹操,也為歷史的推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他的詩歌里,都能感到他的使命、抱負和悲憫精神。

推薦閱讀:

正史中的周瑜
太祖秘史中努爾哈赤的五個女人都是怎樣的人?
簡單介紹一下《漢武大帝》里的漢武帝?
戲說乾隆春喜喜歡皇帝嗎?
寶島忠魂:你不知道的台灣抗日往事

TAG: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