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筆記-為何愛/家會傷人

讀書筆記-為何愛/家會傷人

馬上要過農曆新年,提前給大家拜個年。

小時候的新年是無比快樂的。樓主印象最深的新年是某一年大雪,一群野孩子,打完雪仗,渾身濕透。回到家中,被父母數落一番,趕緊拿出乾爽的衣服換上。過後,野孩子們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又偷偷溜出門,放煙花。

現在的新年年味已經散去了。未婚人士,回到老家,大概是被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介紹對象。已婚人士,大概是酒桌上明槍暗箭,明爭暗鬥誰更有權,誰更富有,誰江湖路數更多。

閑話少說。今天想要推薦的是《為何愛會傷人》和《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北大心理系畢業。除了受眾面比較廣的這兩本書,還有一本在心理學範疇內比較有名的,但是目前已經被禁的書。樓主擔心此文被封,就不提了。感興趣的人士自行搜索。

樓主近幾年才開始閱讀心理學相關的書籍,關注的話題包括原生家庭、自我認知、自我成長、家庭關係定位-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更重要、孝道/愚孝、重男輕女等等。這方面知識還不成體系,遂開始仔細閱讀心理學兩大體系的相關書籍,即佛洛依德和榮格派系相關的書籍。角度和觀點必然偏頗,只做話題引導,各抒己見。

為了整理這篇短文,破費了一番周折。原因是樓主非常贊同文中的許多觀點,之前已經迫切地將這兩本書借給了朋友。待到想作此文之時,手中無書。臨時又買了兩本新書。新書的麻煩之處在於標記的觀點和重點無法查詢,無奈倉促之下重新閱讀了一番。

以下是摘錄和整理的一些觀點。

《為何愛會傷人》

戀愛的感覺,無非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異性的模型。理想異性,則源自於缺失和幻想。所謂缺失,也就是說,假若生活中那個重要的異性-異性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的異性撫養著-讓我們不滿,那我們勢必會勾勒一個理想異性的模型。所謂幻想,即我們在心目中勾勒這個理想異性的模型時所用的方式。缺失,不是指現實父母的缺點,而是指,在撫養孩子的時候,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缺憾。

如果一個人沒有從現實的異性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愛,他/她內心的理想異性對他/她而言就尤其重要,而且這個理想異性,與他的異性父母的差異也非常大。

經營感情其實是一種能力,它需要安全感做基礎。當內心有濃重的不安全感時,一個人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不愛」的信息上。一旦嗅到「不愛」的信息,就會立即後退,並很容易在後退時做出嚴重傷害關係的行為。這些「不愛」的信息,很多時候只是自己以為的「不愛」。

安全感與不安全感,多是三歲前在孩子與媽媽的關係中形成的,而一個人如果沒有形成安全感,那麼心目中就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總渴望著退行到嬰兒狀態,繼續在媽媽懷裡吃奶。

我們看見的,只是自己的世界,而並沒有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

一個人不管多麼愛你,她/他仍然不能如你所願-自動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報你的「好」。甚至,即使知道了你的渴望,她/他仍然不能甚至不願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報你。因為,一旦這麼做,作為一個人的獨立存在就不存在了,對方就淪為一個工具,一個滿足你的夢想的工具。

投射性認同。投射性認同是一種孤獨的遊戲。沉浸在這種遊戲中的人,會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親密關係,但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是看不到對方的真實存在的,他們只關注對方是否如自己所願,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對待自己。

《為何家會傷人》

無意識當中,我們都將戀愛當成了治療,希望戀人能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並將我們治好。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為愛情的墳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們過去家庭模式的複製。

事實。你說談到的事實只是你眼中的事實,你並未真正思考對方的判定、理解和感受。

規則。將家庭和工作分開對待,在家裡奉行珍惜規則,在工作中奉行權力規則。

鏡子。一個人之所以對別人的反應極度在意,都是因為對方好的反應會讓他有短暫的存在感;而對方壞的反應,會讓他的存在感瞬間崩塌。一個人太脆弱,多是幼年時沒被看見和關注,母親情感或者角色缺失。

喜歡使用獎罰手段的父母和老師,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長變化,那樣孩子就是他們意志的結果,就是他們的作品。

婆媳關係。婆媳關係是謬論,在於丈夫角色的缺失。在於如何分解為母子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在一切關係中,夫妻關係是最最重要的關係,一個家庭的基礎。

幸福的家庭極其類似,不幸的家庭故事萬千。

以上摘錄和歸類匯總,非雞湯,是自省,也是分享。

新年快樂!


推薦閱讀:

遠方的遊子,歸來的夢!
我看過100套房,其中97套都毀在門上!
七:失能。1,苦旅
閑談 | 如果愛是一個謎,家就是謎底
你從哪裡來?你的家在哪裡?

TAG:心理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