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の月:月亮何時升起
來自專欄 沒錢談天
(本文前半不涉及日語,請不懂日語的朋友放心)
月亮可謂是除太陽以外大家最熟悉的天體,很多人認為月亮黃昏時升起,清晨落下是「常識」。酈道元《水經注》說「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表示只有在正午和半夜,太陽月亮的高度角分別達到最大的時候,才能看見它們,體現兩岸連山高聳,遮蔽了大半片天空。
但事實上這並不正確。
太陽何時升起,何時落下,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太陽照亮了我們的白晝,就算不知道太陽在哪個方位,憑藉明暗,至少也知道太陽有沒有升起或落下。
而月亮卻沒有這麼明顯。某一時刻它是否在天上,多數人並沒有特意去關心。實際上,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時間,可以分布在白天到夜晚的各個時刻,這是以朔望月(農曆平均每個月的長度)為周期變化的。
從下面的簡圖就能看到變化過程。(每一豎列表示同一天的4個時刻;月亮被照亮和未被照亮的部分用亮黃色和灰色表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月相,看看當天地球人看到的月亮是什麼形狀。)
但為什麼很多人只在夜晚見過月亮呢?很簡單,因為白天太陽光太強,不容易看到月亮。事實上,如果注意觀察,還是能經常在白天看到月亮的。(當然,初一前後月亮過於「纖細」,很難辨認,沒有相當能力的人,還是避開那幾天吧。)
上面的簡圖只列舉了一個月中的4天,而且是個簡化的模型(例如同一天的日月地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實際上月亮在一天內也會公轉「一小段」),那究竟每天幾點到幾點月亮在天上呢?
看一個實例:2022年4月,杭州每天的月出和月落時間(如下表)。之所以選這個月份,是2022年4月1日正好是農曆三月初一,該月公曆、農曆日期重合,看起來比較方便。(其實杭州這個地點也不是隨便選的,只是與本文主題無關,大家不必關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猜一下~)
(表中的角度指方位角,不知道這是什麼的朋友,可以忽略,只看時間即可。)
由表可見,每一天的月出和月落都比前一天晚一些。以一個朔望月(29.53天)變化24小時來算,平均每天推遲約 小時,即約50分鐘。(附加題:為什麼分母要減1?)當然這只是平均值,具體到每一天或長或短,從上表中也可看出,15日的月落只比前一天推遲31分鐘,而24日的月落比前一天推遲了足有68分鐘。原因之一就是月球公轉軌道是橢圓而非圓,公轉速度會變化。
大致把一個農曆月分成4個部分來看:
- 初一(朔日)到上弦期間:大致在上午月出,前半夜月落。
- 上弦到滿月(望日)期間:大致在下午月出,後半夜月落。
- 滿月(望日)到下弦期間:大致在前半夜月出,上午月落。
- 下弦到初一(朔日)期間:大致在後半夜月出,下午月落。
有了這些知識,大家不僅能發現《水經注》中的失誤,還能在去某些旅遊景區時,看到展覽館裡「罕見奇觀日月同輝」的照片時胸中有數,這是多麼不值一提,「日月同輝」非但不罕見,反而常見得很,月亮有一半時間都在白天出現。
思考題: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假設這首詩中所寫之事都在不長的時間內發生,則當天的農曆日期大致是?
(以下部分涉及日語,不懂日語的朋友可直接跳過)
今來むと いひしばかりに 長月の
有明の月を 待ち出でつるかな——素性法師(そせいほふし)
有了上述知識,解讀這首平安時代的和歌中的「有明の月」(ありあけのつき),就非常容易了。
農曆下半月的月亮在黑夜裡才遲遲地升起,日出之後,仍然留在天上(夜が明けて、なお空に殘っている月),因此被稱為「有明の月」。在了解月出月落的規律之後,不禁感嘆這個名稱多麼貼切!
可惜,在中國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個翻譯版本卻並不準確,據查是由一位日語教授翻譯的。這位教授也許是代入了「月亮只在晚上出現」的直覺,認為到了深夜,就只能等待清晨的月落了,但實際上等待的恰恰是月出。
其實,日本出版的書籍中,現代語翻譯都準確地理解了「月出」。也許譯者參考過日本的書籍,但覺得等待月出違背了「直覺」,所以自己改掉了。先不說五言漢詩是否是翻譯和歌的最佳格式,至少「月西沉」是不符合原意的。
すぐ行きます。というあなたの言葉を信じて待っていましたが、あなたは來ず、待ちもしない九月の夜遅く明け方に出る月を待つことになってしまった。(現代日語示例一)
「今すぐに行きましょう」とあなたがおっしゃったので、(その言葉を信じて)九月の長い夜を待っていましたが、とうとう有明の月が出る頃を迎えてしまいました。(現代日語示例二)
至於如何譯成漢語,我水平有限,不敢輕易下筆。各位朋友如果想到了恰當的譯法,歡迎盡情留言。
推薦閱讀:
※《小倉百人一首》含中文翻譯
※《唐紅的戀歌》關於紅葉的歌牌其五
※日本詩歌集《小倉百人一首》中, 讓人一眼不忘的和歌
※小倉百人一首 ①
※專欄|悠遠的修行——淺談《花牌情緣》中的日本古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