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追劇黨開啟「倍速模式」,這讓內容創作者們情何以堪?

追劇黨開啟「倍速模式」,這讓內容創作者們情何以堪?

作者/香雪蘭

視頻內容和娛樂方式極大豐富的當下,時間卻是有限的,逼得青少「追劇黨」們紛紛開啟了倍速觀看模式。一旦這一習慣養成,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恐怕之前積累的所有內容創作方面的「金科玉律」都要失效,怎麼破?

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受眾隨時可以接觸到的內容呈現「爆炸」級別的增長。而且,除了觀看感興趣的視頻之外,遊戲產業蓬勃發展,還有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需要「關照」,青少受眾的「娛樂總時間」明顯不夠用了。

於是,「倍速模式」追劇、追動漫,甚至是追付費課程,已經成了青少觀眾新習慣。這背後,除了充分利用時間的原因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產劇確實注水嚴重。另外,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接受信息的「帶寬」和方式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這可能也是倍速模式能夠興起的重要原因。

對於受眾而言,倍速模式節省了時間,但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就尷尬了。那些精心布置的場景,高調渲染的氛圍,還有演員費力拿捏的表情和語氣,都在倍速播放模式下一閃而過,所有的努力似乎都付諸東流了。這讓內容創作者情何以堪?

1.5倍甚至2倍、3倍速度播放視頻成青少觀眾新習慣

目前,移動端視頻APP基本上都設置了倍速調整按鈕,從1.25倍到1.5倍、2倍,甚至是3倍播放模式都有。親測之後發現,1.25倍觀劇居然感覺很舒適,1.5倍、2倍看劇就有點搞笑了,3倍看劇就已經不知所云了。按照1.25倍速來算,一集45分鐘的劇用36分鐘就可以看完,節省9分鐘。

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可能會激發「倍速觀看模式」呢?

一是製作水平一般且注水明顯的劇集。國產劇大多按集數定價,集數與收入完全成正比。這種情況下,國產劇動不動就上百集,要說沒「注水」,估計出品方自己都不相信。節奏緩慢、劇情拖沓,幾乎就成了國產劇的代名詞。

用緩慢的劇情來考驗青少觀眾的後果就是,激發出了倍速追劇模式。而且與「拖拽」「快進」等方式不同,倍速觀看模式不會拉下任何一段故事情節。而且,觀看過程中如果遇到感興趣的場景和橋段,可以隨時恢復正常播出模式,認真的欣賞。

但對於那些製作精良,演技精湛的劇集而言,是捨不得倍速播放的,比如我最愛的《琅琊榜》。將來,劇集可能會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正常速度播放的劇集,一種則是需要倍速播放的劇集。

二是時下熱議的節目或劇集,但興趣不大,只是不想在社交時,聽不懂時下流行的「話題梗」。社交場景中,很多流行的話題梗都來自影視節目和劇集,比如近期的某衛視綜藝節目與出演嘉賓之間的「大戲」就是如此。而青少受眾可不願意放棄這麼有趣的「話題梗」,於是儘管對內容本身興趣不大,但通過觀看這些內容,了解更多的花邊和趣聞還是有必要的。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激發「倍速觀看模式」。

三是影視作品中沒有偶像出境的片段,或者表現形式單一的片段。對於自己的偶像出演的影視作品,粉絲是一定要看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場景都會有偶像的身影。於是,會在偶像出現時正常播放,偶像不見時就倍速播放,了解大概情節即可。這也是倍速模式常用的場景。另外,部分情節和場景對後續劇情發展比較重要,但表現形式單一,比如大量的人物對白等,也可以通過倍速模式,達到既不丟劇情,還能節省時間的目的。

除了上述視頻內容之外,2017年,大量的知識付費產品興起,而且多採用的是音頻格式,講師的語速有快有慢,授課的內容有簡單有複雜,這種情況下,也會大量激發倍速播放模式,用最短的時間,最高效的獲取知識。羅胖的「得到」APP就設置了倍速播放調整按鈕。

倍速觀看習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倍速觀看模式在青少受眾中比較盛行,在年齡稍大的受眾群中似乎還不太常見。除了節省時間、想看的內容過多、劇集自身品質不過關等原因之外,倍速觀看習慣得以養成的背後還有一些什麼原因呢?

首先,倍速觀看模式對於受眾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從被動的接受內容的節奏到主動選擇內容的節奏。

傳統電視時代,受眾不僅需要被動的接受播出的內容及播出的時間編排,還要被動的接受內容的進展節奏和播出進度。總之,就是毫無主動性的收看模式。

隨著智能電視、IPTV電視以及高清互動機頂盒的誕生,電視可以點播、回看了,受眾對內容的播出時段等有了更多的主動性。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大量內容同時在線,觀眾可以隨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收看。

而倍速觀看模式對於受眾而言,意味著可以控制內容的播出節奏,而且,可以確保不丟下任何情節。受眾的主動性進一步提升。

其次,互聯網一代的青少受眾已經「進化」,信息接收能力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羅胖」羅振宇在2017「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提到了「機器快、公司快、市場快、用戶快」等演化之快。尤其是用戶變化、迭代之快,讓人焦慮。

羅振宇說,「2017年,我自己也有這麼一個非常震撼的瞬間。有一次我在一個朋友家裡,他們家的孩子,在做作業。做作業,這對我的少年時代,那是多麼神聖的事情。但是那個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放著一部電影,一邊跟同學在聊天。手機、電腦、iPad,三頭開火。他爸跟我說,這孩子是學霸,學習成績好著呢,他們這一代人就這樣,他就能做到。他說他們這一代孩子,大腦的接受信息的帶寬,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的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受眾,是擁有這種高強度、強刺激、多通道的信息接受技術的。這就是我們的內容創作者即將要面對的一代人,即將要面對的一代受眾。

而且,羅振宇還提到一個規律,那就是「人的體驗能力,分辨力是可以訓練的,你從一倍速到1.5倍速,你也得適應一個星期,但是很快,你就會到兩倍速然後一點一點去增加,你的耳朵是能被訓練出來的。而且,一旦訓練出來,你可以聽高倍的,你就再也退不會去了。就像那個童話故事,豌豆公主說的,我隔著20層床墊,隔著20床鴨絨被,我還能感受到一隻豌豆硌著我,這叫豌豆公主效應。」

難以想像,這一代青少受眾一旦養成了倍速播放習慣,而且是不可逆轉的,這將會給內容製作行業帶來怎樣的衝擊和顛覆呢?

內容創作者要如何應對?

用倍速模式播放影視作品,對於青少受眾而言,將意味著從「欣賞」轉化為「淺淺的了解」,這一變化的內涵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至關重要。而且,倍速模式背後凸顯出的用戶迭代過快問題,也非常值得關注。那麼,內容創作者要如何應對這一局面呢?

首先就是要創新,需要更多的對用戶的新穎刺激。用戶進化速度過快的情況下,就要求內容創作者要不斷的有新的刺激和新的方式出現。而且,這也意味著「套路」在第二次就可能失效,創新成本大大提升。

其次就是提高內容的「可欣賞指數」。有趣的、精美的、吸引點足夠豐富的段落,受眾是不忍心倍速播放的。

再次,可以增加每一個畫面的信息量和細節精緻程度,迫使用戶不敢倍速播放,否則就會損失很多細節和愉悅感。

最後,還可以順勢而為,針對受眾這一習慣,加快敘事節奏和情節曲折度,打造出來的劇集用常態播放模式就像是在倍速播放的感覺。

近年來,媒介從業者都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媒介形態的更迭、媒體競爭格局的演化等層面,卻沒有真正的關注到受眾行為的「快速迭代」和「進化」。一眨眼的功夫,這一代人已然與我們完全不同。現在開始,趕緊關注他們吧!


推薦閱讀:

『追劇大吃貨』《大王不容易》白鹿用月餅賄賂大王幫她追到男神, 然而慘遭被拒
《大王不容易》機智白鹿就地取材自製小廚房
『追劇大吃貨』《大王不容易》大王張逸傑給太后下廚,開心到彭恰恰
『追劇大吃貨』《大王不容易》張逸傑無法忍受難吃的宮廷御膳,親自下廚嚇壞太監
《大王不容易》張逸傑給白鹿第一次準備宵夜,白鹿無奈只能跪著吃完

TAG:追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