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大打老二,不是為了爭寵,而是......

老大打老二,不是為了爭寵,而是......

作者|花山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很多二胎父母,在兩個孩子發生爭執時,往往會教育大寶多讓著二寶一些。我們以為老大在這樣的「讓」中,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怎麼做一個哥哥/姐姐」……可實際上,他們收穫的,很可能是危害。

見了一位多年未曾謀面的老朋友。

說實話,我很吃驚。

她剛三十齣頭,卻滿臉憔悴。

看得出,為了照顧倆兒子,她耗費了大量心血。

兩個男孩,一個剛好4歲半,一個馬上6周歲了。

我倆聊天時,她的眼睛一直往孩子們身上瞅。

孩子們的嬉鬧聲中,我們特意提高嗓門談話。

一句話還有一半兒含在嗓子里,

就聽見兩個孩子為了一個玩具爭執起來。

朋友趕緊上前調解,並喝令他們安靜。沒用。

我走過去拉住她,並對倆孩子說:

你們的事,自己搞定。

朋友不放心地跟我走開,留孩子們待在原地。

很快,我們就在不遠處看到,

兩個孩子停止了爭執,

開始研究起一輛玩具車來。

「你看,他們可以自己玩的。」我說。

「我很擔心,你知道嗎,他們倆真的……

喂,大毛,你怎麼又去搶弟弟手裡的車?!」

叫大毛的孩子不出意外地回答道:「我沒搶!」

弟弟喊道:「搶了!他搶了!」

「沒有!」

兩個孩子都停下了遊戲,

一起陷入跟媽媽三個人的爭戰里。

同為二胎媽媽,我理解朋友的心情。

孩子們偶爾犯錯、偶爾調皮搗蛋可以忍一忍。

但是孩子們天天打打鬧鬧,爭爭搶搶,

很多媽媽可能就淡定不了了。

想起我剛生完二胎的那段時間。

妹妹出生時,哥哥7歲半。

妹妹那麼小一丁點兒,

哥哥卻已足夠像個男子漢了。

我之前給哥哥做了很多的心理工作,

心想,總不該有什麼衝突吧?

然而,問題仍然出現了。

每次妹妹揮舞小手,不小心碰到他身上,

他就用力地打回去。

有一天,我從外頭回來,

撞見哥哥正用手指尖兒掐妹妹,掐得妹妹直哭。

我下意識地衝上前大喝道:你在幹什麼?

哥哥蹭地跳起來,連聲說:

沒有沒有,我就是摸了摸她。

這樣的場面,我無法不生出要介入,

無法不生出防備哥哥、護住妹妹的念頭。

可一味地被情緒挾裹著介入,

往往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孫儷曾經描繪的有趣:

這其實就是父母不當介入的最常見結果。

你很厲害,很有力量,

總能慷慨地奉獻出你的智慧,

那我們可不就靠定你了啊!

於是孩子們總也學不會獨自解決他們的問題。

下次衝突,下下次衝突,他們仍然還會去煩你。

不止如此。

時間久了,父母企圖掌控衝突局面的行為,

還會造成另外兩個後果。

?後果一:親子間陷入權利爭鬥

文章開頭就是個典型例子。

那對兄弟不是不能解決他們的衝突。

當我第一次拉開媽媽,

把問題還給孩子們自己的時候,

他們很快就和解了。

然而,媽媽的不放心,

變相給了孩子們過多的關注。

過度關注就是越界,是控制,

會模糊兄弟姐妹們原本單純的遊戲與互動。

當孩子被父母管控,真正的遊戲就會消失。

孩子會從操作玩具,轉而開始去操弄父母。

於是好好的兄弟姐妹之間的遊戲,

變成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場權利爭鬥。

最後的結果是,倆個孩子會不斷製造衝突,

去引起父母的注意。

他們還會通過一次比一次翻新的惡作劇,

去跟父母玩這個「貓捉老鼠」的你追我趕的遊戲。

於是,筋疲力盡的父母會發現,越想控制,

情況就越趨失控。

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

遊戲的時候,孩子們需要儘可能地被大人遺忘。

孩子們所玩的最棒的遊戲,就是自由。

沒有大人的限制,絕對地放飛想像。

哪怕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

也是遊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孩子們需要儘可能多的空間親自去體驗,

找到自己的遊戲之道和相處技巧。

?後果二:孩子們被催眠成糟糕的樣子

比如我家的兄妹倆。

最初制止哥哥的敵意行為,

去保護幼小的妹妹,沒什麼問題。

(老二1歲半以前,自我意識弱,

自保能力不足,需要父母的守護跟安撫,

必要時將他們帶離衝突現場。)

然而,當我隨後一直懷著戒心,

企圖隔開兄妹倆的接觸時,我明顯感覺到,

哥哥對妹妹的敵意不僅沒少,

反而有變多的趨勢。

很快我就回過神來。

若我持續地戒備、不信任哥哥,

以及時刻準備著守護妹妹,

將會無形中催眠孩子們,教會他們下面這些東西:

哥哥你太壞了,你愛欺負弱小。

妹妹你太弱了,你需要特別的保護和幫助。

若哥哥無力申辯,那他就會越來越壓抑。

等他長大了,

遇到衝突也只懂得忍讓和委屈自己。

若哥哥有力量反抗,那他會越來越愛欺負妹妹,

甚至欺負上癮。

因為他其實對大人一肚子的憤怒。

但這個憤怒他無法朝大人發泄出來,

於是全部轉移到最小的那個身上。

與此同時,總被保護著的妹妹,要麼變得很弱,

凡事都要求助於大人;

要麼會變得過於自我為中心,甚至仗勢欺人。

這些結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的。

如果要避免上述不良後果,該怎麼辦?

第一,信任孩子

我們之所以會頻繁地想替孩子掌控衝突局面,

不過是有所擔心。

而所有的擔心,都源自對孩子的不信任。

孩子們總能讀出我們潛意識裡的台詞。

當我們隨時擔心、戒備著孩子們惹事,

孩子們一定會折騰出點響動

配合我們的擔心和戒備;

當我們不信任孩子的能力,

孩子們將很難學會獨立解決他們的問題。

不是孩子真不能自己搞定他們的問題,

而是父母的每一份擔心和不信任,

都在告訴孩子:

你們是沒辦法自己搞定這些衝突的。

孩子們也就相信了,認同了。

從這個角度說,信任最難,也最重要。

這需要父母堅持覺察,

去看到我們的很多「擔心」並非孩子的需要。

一次次試著放下擔心。

相信孩子,多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和能力,

多給孩子們積極暗示,

孩子們才有可能積攢能量,

去獨自解決他們的衝突以及其他人生課題。

第二,接納衝突

在很多父母心中,「衝突」是不好的,

需要儘早被消除。

這個觀念,

往往導致他們忍不住要替孩子儘快解決衝突。

他們不知道的是,

衝突是孩子們成長的重要部分。

孩子們可能前一秒還抱在一起嘻嘻哈哈。

下一秒卻怒目相向,咬牙切齒。

然後就是在這樣愛與恨的交互中,

他們慢慢學會了兄弟姐妹的相親相愛之道。

所以,父母必須能夠接納孩子們之間的衝突,

尤其要有足夠的耐心,

去等孩子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每次倆個孩子發生衝突,請深呼吸,

按捺住要上前干預的衝動,告訴自己:

真好!孩子們又迎來一次寶貴的成長機會!

然後,等待,等待,再等待。

孩子們往往

會給出讓你出乎意料的衝突解決辦法。

第三,鼓勵與陪伴老大

搞定老大,能有效緩和二孩衝突。

因為很多時候,

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直接源自於

老大對老二的敵意。

父母需要做的,是儘可能接納這個敵意。

須知,有了老二之後,老大心理失落的感覺,

不啻於戀人們被橫刀奪愛時的感受。

他需要時間去化解這個情緒。

而最好的化解良藥,就是父母的陪伴與愛。

父母給老大支持、鼓勵,

爾後,

老大才有能力慢慢看到擁有弟弟妹妹的好。

你還可以試著把老大培養成為我們的小幫手,

讓他們自願去引領老二、照顧老二。

試著安排力所能及的事給他做。

多鼓勵他照顧弟弟妹妹的行為。

孩子需要感受到被重視,被委以重任。

當孩子的感受變好,他們的行為也會相應變好。

要提醒的是,

「強求大的讓小的」不叫委以重任,叫剝奪。

它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跟需要,

只能激化手足間的敵意與摩擦。

?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你還可以這樣做

要讓衝突中的每個孩子都明白:

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

同時也不能影響和傷害他人。這是底線。

若孩子年齡低於1歲半,那轉移小寶寶的注意力,

即可有效緩解孩子們之間的衝突。

若孩子超過1歲半,那尊重他們的自主意願。

他們不求助,就不主動施助。

若他們開口求助,那麼試試下面這四步:

1)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看到,你很生氣/難過/害怕……。」

2)傾聽每個孩子的講述:

剛剛發生了什麼,矛盾是什麼。

3)表達信任:「我相信你們能夠找到方法;

你們倆一起商量一個辦法吧。」

4)離開現場。剩下的交由孩子們自己處理。

但願你修鍊到最後,

根本用不上這些調停衝突的技巧跟方法。

當衝突不成其為衝突,

那相對應的辦法也就不成其為辦法。

比如下面這個小故事:

一位父親,面對兩個爭吵中的孩子,

在邊上戲謔道:

哎呦,在比賽嗎?來,我看看誰能贏。

結果倆孩子都停了下來,牙關還咬著,

眉梢已浮現笑意。

他們都撲向爸爸。

很快父子三人就哈哈哈地鬧作一團。

至於剛才倆孩子到底為了什麼鬧彆扭,

爸爸沒問,孩子們也沒再提起。

早忘了。

本來也不值一提。

手足之間,百分之九十九的衝突都如此。

它們往往並無危險性,愛與恨交織著,

來得快,走得也快。

唯一需要的是時間。

時間會磨合所有的關係。

父母能做的,就是守望在側,並給以祝福。

文章轉載自 凱叔講故事 公眾號

了解更多的科學育兒知識,點擊下載嘟嘟醫生嘟嘟醫生app


推薦閱讀:

生活很不易,且活且珍惜
趙薇酒後吐真言,被曝懷二胎?
為什麼很多人說二胎養不起?以前那麼窮不都能養得活嗎?
如何看待《二胎政策下,中國女性有何出路》這篇文章?
「已經建議開放三胎了,不生二胎就是自私?」

TAG:二胎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