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於實現人性化的產品需求
來自專欄 一起聊產品
做產品的同仁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實現人性化的產品需求不過是最基礎的要求,可是在產品的過程中,因為需求的混亂和經驗的不足,出來的東西往往就是一個堆砌了功能,充滿個人主義的糟粕。至於之前所說的基礎,早就拋在了腦後,再也不提。
首先,完美的產品是不存在的。
產品針對的是人,滿足的是人的需求,雖然說人的需求是無限的,但產品的成本卻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做的產品首先得是人性化的。這裡所謂的人性化是面向用戶為本,不做面面俱到的產品,只做符合人興趣所在的功能。
其次,太多的功能是不必要的。
有些發散思維強的產品人,拿到一個項目一下子思維就爆發了,滿腦子的功能,四面八方的構想,這麼多想法似乎給旁人一種錯覺,就是你的產品創意很多,適合發展產品。其實,產品人要把握的是方向,而不是日夜的添加功能,沒日沒夜的提需求,要麼激怒開發人員,要麼就是令用戶疲憊和反感,最後就是導致開發失去邊界,產品成了四不像。
還有,懂得抽象出用戶的需求。
缺乏經驗的產品經理,一開始總會恪守一種執念,反正我只要滿足用戶需求就好了,他一樣會去做用戶訪談,一樣會收集目標用戶的反饋,一樣會追蹤用戶需求,但最後會發現,五花八門的用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需求,甚至從界面上,一個按鈕都能有四個角落的擺放要求。此時你奔潰了,麻木了,迷茫了,為什麼?因為如果不能抽象出用戶的需求,缺乏獨立的思考,就會糾纏在用戶的需求細節中,從而失去獨立自主的產品需求掌控能力,失去焦點,疲於應付。正常的做法是,歸類各種用戶,然後將需求的本質抽象出來,就像四個按鈕的方位擺放無非是為了方便用戶點擊,抽象一下就成了一個可以自定義或者漂浮的按鈕。
最後,減少個人主義。
就像開頭所說的,當產品做好了,面世了,反饋也不錯,產品人就沉浸在狂妄中,其實,產品的成功有很多因素,甚至還包含了各種運氣的使然,當然,最大的原因是你擁有一幫很好的夥伴,你得感謝他們。可是,在現實中,很多產品人做成功了產品,就開始進行所謂的優化了,譬如一個界面變個三五次又不進行數據分析,譬如加一些很雞肋的功能,借口就是多點功能總比少點功能要好,這些多餘的優化,往往會毀了產品。遙想當年的115網盤,總是十幾天換新衣……變化多端的產品就像變化多端的人一般,並不能討好對象,只會讓用戶覺得不知所措。
推薦閱讀:
※怎樣提高產品經理的撕逼能力?
※高階產品經理能力解析:通才與專才的結合體(附產品經理必備工具)
※關於移動端提示(dialog、toast和snackbar)的一些思考
※說說產品職位的劃分
※產品是什麼·之·千島湖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