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校慶:第一百零六回的對峙與相惜
有生之年,遇到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那是福氣
北大虛長清華十四歲,本是一個兄長的角色,怎奈隨著時間,竟變成了對手。
清華晚生北大十四年,本該是個乖巧的弟弟,怎奈年歲越大卻越是冷面相對。
兩人打小就是鄰居,隔著一條馬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彼此之間情誼深厚;在現世安然平和的歲月中,彼此之間卻是並驅爭先。
戰亂時的同仇敵愾,文革紛爭時的各執己見,和平年代裡的互爭雄長。只是,無論如何,你依舊住在我家對面,而我家門前的馬路上也有你留下的印跡。
彼此之間,似是,諸葛亮遇到司馬懿,才算是遇到了一生之中旗鼓相當的對手;
彼此之間,又好似,薛寶釵遇到林黛玉,傾盡青春年華彼此對峙卻又彼此相惜。
只是,沒有一對實力相當的對手能夠過招百年,唯獨他倆。
一
清華與北大有著一牆之隔,清華很熟悉北大,並與他有著各種千絲萬縷的聯繫。
北大生於1898年,那時候,他的名字是教書夫子那般迂腐的「京師大學堂」,他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戊戌變法,後來,戊戌變法很快就失敗了,各項政策都被廢除,一個國家從轟轟烈烈的變法中出來,又變回原來死寂。
所幸的是,京師大學堂存了下來。
然而,似乎正是因為出身於戊戌變法之中,所以,北大的個性較之清華更加張揚,更具有批判精神。
別忘了,他出生時還是清末年間,周圍都是為封建科舉制度服務的學堂,唯獨他獨樹一幟,更注重「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
二
童年時的北大,作為中國最高學府,不僅是一所近現代的綜合大學而且還是中國政府的教育部,統轄全國各省所有學堂;但是少年時的北大卻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好在這時候清華與他相伴,雖然艱苦卻也是彼此相持;後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北大終於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再次與清華隔牆相望。
有人說,清華生不逢時,非也,從出生就有些固執的他渾身傲骨,雖然與北大「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不同,他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訓,卻和北大有著一樣的熱血,有著一樣的擔當。
三
北大,從新文化運動中心到五四運動策源地,演繹著不同的角色,呈現著同樣的精神,那是與理想並肩作戰的精神。
其實,這樣的精神不止是有著濃厚人文氣息的北大獨有的,強調務實、行勝於言的清華也有。
所以,在一二九運動中,我們看到了北大和清華的身影,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看到他們並肩作戰,抗日戰爭中的北大清華和他們遠在天津的同學南開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望。
新中國成立之後,北大清華成為國人眼中不相伯仲的兩所高校,考入北大成為莘莘學子們夢寐以求的事。但是,文革的爆發令北大和清華陷入政治泥潭。這時候,以務實為主的清華在整個運動中受到的傷害比北大小很多。
北大,濃厚的人文氣息被破壞,一時之間,天翻地覆。那段歷史中,他們也是攜手共進。一個時代都獨有一個符號,所以,文革無關功過,只是那次合作,似乎讓北大和清華精疲力盡,元氣大傷。
好在,底子硬、功夫深。文革之後恢復高考,他們也再次踏上承載著、孕育著一個民族希望種子的征程。
北大和清華,一起顛沛流離過,一起並肩作戰過,一起抵制壓力,也一起丟過人。彼時的他們,更像是睡在上下鋪的兄弟。
四
經過短暫的分分合合,他們做了多年的鄰居,成了情比金堅的兄弟。
一起走過百年,一百一十九歲的北大望著一百零六歲的清華,會是怎樣的感慨?
一百零六歲的清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又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北大的祝福?
兩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訓條,卻有著共同的精神,同樣的擔當。
於是,這麼些年都過去了,北大突然發現馬路對面的清華還是那般執拗。
可是倘若沒有了這樣的清華,北大即便再如何的輝煌也是無趣;
只是不知倘若沒有了文人墨客的北大,清華會不會形單影隻的做著那最耀眼的星辰?
應該是不會。
北大畢竟不是諸葛亮,不會在人生走向盡頭時才遇到一生中旗鼓相當的對手司馬懿;
清華亦不是司馬懿,絞盡心思一步步與北大周旋,只為爭一朝夕勝負。
他們只是相互博弈,享受暢酣淋漓的過程,最終是彼此的進步。
五
北大是個從出生就轟轟烈烈的人,清華更多的時候卻是沉寂的。
一個用自己不羈的風格推崇著民主進步標新立異的意義,一個用不苟言笑的闡述著行勝於言腳踏實地的作用。
北大和清華明明一起走,卻偏偏你追我趕,一個在前面不回頭,一個在後面緊追不捨。
他們就是這樣,在追趕中相伴相依,雖然也有大打出手的時刻,但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溫馨相處。
說起來,北大清華,多麼美好的一對竹馬。
聽說你家辦酒席,好吧,我家也來一場。
於是,在清華的校慶活動意猶未盡之時,北大的生日,亦是辦的熱熱鬧鬧!
聲明:本文由錄取吧原創,轉載請添加原文鏈接
↓↓點擊「閱讀原文」體驗最智能的高考志願填報系統,幫你進入理想的大學~
推薦閱讀:
※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0歲一直到青春期
※我們把北大校徽上的紅色做成了日曆,獻給同樣熱愛過日子的你
※中國式教育的兩大極端:一個拚命「拒絕」一個拚命「滿足」,結果都是親子關係斷絕
※為什麼大家這麼愛批評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