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鴻溝:從教育大數據到個性化教學應用
來自專欄 教育大數據
寫在文章前的話:第一次寫文章&&在專欄上寫,緣由是因為經常在知乎上看各類文章,認知增加了很多,於是想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在文章中若有不妥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什麼是大數據?很多人都會滔滔不絕的講起,這裡筆者就不對這些一一詳述了。那什麼是教育大數據?筆者想通過自己的實際經歷,從背景、目標、方法三個方向展開,給出一個參考定義。
背景:大數據技術被業界公認起源於雅虎公司2005年發布的hadoop分散式開源項目,其發展至今已經十年有餘。它時刻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與思維方式,砥礪ICT產業與TMT行業進行深遠的技術變革、商業變革、管理變革與思維變革。
奧巴馬政府發布「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計劃」,保安全、促開放,滿足了「數據之和的價值遠大於數據的價值之和」的大數據定律,從而產生了價值發現的巨變效應;英、德、韓、日等國從戰略層面認識大數據,發布各自的大數據計劃,為治國理念與治理模式的變革提供了發展機遇與技術支撐;學術界從數據視角帶來「第四範式」,由實踐場景缺乏的裹足不前邁向了宏觀、微觀研究相結合的廣闊舞台,為數據科學在理論與實踐間架起了直接橋樑;產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整合與改革,促進了一數據資產為核心競爭力的行業互通互融,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再造提供了全新的整合邏輯與實現契機;企業以大數據倡導的「泛互聯網文化」審視戰略、重塑組織、再育文化,逐步形成了以平台化競爭、特色應用生存的「星空格局」為主的企業發展形態,從而贏得勝利天平的傾斜;資本市場憑藉大數據提供的價值分析新視角,洞察行業發展趨勢,幫助產業開拓融合,生成了產業與資本的良性紐帶。
我國黨中央、國務院也高度重視大數據發展,黨的十八界五中全會明確將大數據提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也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發展與應用,建設數據強國。浩如煙海的自然實時與社會實踐表明,從政府到國家,從學界到產業,從企業到資本,大數據戰略已被廣泛認同,成為了國際競爭的主戰場、政府治理的好工具、科學研究的新範式、產業變革的驅動力、公司重塑的內在因以及投資決策的強依據。
教育,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社會重要領域,歷來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並被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即深化教育領域綜合鈣和。為貫徹黨的要求與部署,教育部也提出相關意見,指出應認識改革的緊迫性並聚焦改革重點。大數據作為社會變革的一股洪流,正在成為推進教育創新發展的科學技術與教育系統變革的顛覆力量。
教育大數據是大數據的一個子集,特指教育過程中產生的或依據教育需求採集到的一切可用於教育發展的數據集合。這就是教育大數據的定義。
發展教育大數據從微觀、中觀、宏觀層面對教育變革都具有積極意義。「關注學生不同特點與個性差異」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必然要求。利用大數據為受教育者量身定製教育目標、計劃、方案、資源,有助於實現「因材施教」,為個性化教育指明方向。基於課堂行為數據發展領域知識模型構建技術,研究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實時聯繫,有助於揭示深層次教育規律,為教育質量提升提供依據。面向在線數據探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教師評價模型並發展校園和區域學情、輿情監測技術,有助於滿足不同層級的教育管理需求,提升教育決策科學化。
由此,教育大數據以深入教育創新發展與教育系統變革的方方面面。發展教育大數據研究勢在必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