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力004:升級自學方式的第一步

深度學習力004:升級自學方式的第一步

來自專欄 深度學習力

當你開始學習一個新領域時,第一件做的事情是什麼?

學習是一場遠行,旅程的起點是你現階段的位置,終點則是學以致用,不僅僅是獲得一堆知識,更能夠充分運用這些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做到那些在學習前無法做到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到達學習之旅的終點,是因為在一開始就錯了。在進入一個新領域學習時,你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套路:

  • 上豆瓣搜和學習主題相關的書和豆列,然後買來一堆書開刷
  • 做一個計劃,未來三個月讀什麼書,寫幾篇筆記,規劃得清清楚楚
  • 上知乎搜「如何入門xx?」相關的話題
  • 找專家老師推薦的書單和方法論文章
  • 啥也不想,花錢買幾門課或者請教練直接開始學習

上面這些方法都沒有錯,但未必是最恰當的起手式,盲目開始反而容易和目標南轅北轍。試想當你準備去遠方旅行,媽媽為你準備了圍巾、帳篷、手套、登山杖和野外生存手冊,實際上你只是去泰國玩幾天,這些東西根本用不上。

當我們決定學習某個新領域時,常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我該學些什麼,才能做到學習前無法做到的事情?」。如果你希望學習之旅能順利到達終點,不只停留在了解知識的層面,那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己和終點間存在哪些差距,認識這些差距,那麼你就能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

學習差距一般有四種,知識差距、技能差距、動機差距、環境差距。以學習產品設計為例,產品小汪在成長為產品獒的路上會有哪些差距呢?

知識差距

信息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可擁有信息本身並不能完成任何事情,只有你使用這些信息做某些事情時,才能使這它們具有意義。就好像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台專業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卻還是一樣的糟糕,說明你還沒有能力使用它。

處於信息時代的一個便利就是學習者在學習旅途中不需要一路都攜帶所有信息。如果能挑選少量的必要信息輕裝前進,那麼就可以將精力集中在更關鍵的知識上,這才是整個旅程中真正需要的。

因此對於一個產品新人來說,掌握自身知識層面的差距,你得逼自己去尋找最關鍵的知識:

  • 要成功掌握這個領域,需要什麼樣的信息?
  • 20%的核心知識是什麼?
  • 最重要的10本書是什麼?
  • 最重要的10位專家是誰?

去年剛轉行做產品的時候,我嘗試從產品分析入手卻沒有堅持下來,可是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設計師,肯定不能只會做產品分析。問你自己一個問題,是否只要人們一心想做某事,那麼他們就能夠做成那件事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不僅僅是單一知識的差距。如果一直努力彌補產品分析方面的差距,你勢必沒有時間去彌補用戶研究、產品定位、交互設計等差距。

知識上的差距,你得明白產品需要學習哪些內容,不需要學習哪些內容。擬定一份閱讀清單,通過主題閱讀在1~3個月內建立起對產品工作的全局了解,構建出知識框架的雛形。

技能差距

有時候學習的主要差距在知識層面,但更多時候知識和信息是次要問題,主要問題應該是培養技能。

過去我常常以為學習就是讀書,我們從書本里獲得知識,卻少有獲得實際練習和發展技能的機會。如何確認你的差距是在技能層面還是在知識層面,你只需問一個問題:

我要學習的東西不通過任何訓練就能成為專家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只要死記硬背就好了;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就得多花些心思練習。

當你準備開始一次獨自騎行川藏線,做完攻略買好裝備立即出發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進行大量的身體訓練。這些訓練的強度一開始不能太大,要有針對性地練習和提升體能。沒有優秀的的體能和技能,即便把旅行攻略背得滾瓜爛熟,你也沒法完成這次旅行。

作為一個產品新手,你不可能什麼都學習,入門初期勢必要有所側重,結合工作所需挨個點亮技能樹:

  • 什麼是我需要練習以達到熟悉掌握的?
  • 我實踐的機會在哪裡?
  • 依據我目前的技能水平,完成這個學習目標有多難?

用戶調研、競品分析、原型設計、需求文檔、測試用例、數據分析……這些技能作為產品的基本功,你至少得花三個月扎紮實實練習,多接觸用戶和競品,熟練使用原型工具,撰寫簡潔明了的需求文檔,用數據溝通,打牢基礎入門小汪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動機差距

你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但是卻選擇不做,這就是動機差距。動機差距要回答的是你為什麼學習,以及如何保持學習熱情。

動機一般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與只為自己而做的事情有關:儘管沒有其他人的參與,但是內在動機主導的學習充滿了樂趣和滿足感。

與之相反的是完全的外在動機,即只是為了獲得獎勵和避免責罰。完全外在動機經常兼有「威逼」和「利誘」的形式,因此它也是有效性和持續性最差的形式。一旦獎勵或懲罰停止,學習行為也會隨之停止。

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領域,要求你改變過去的習慣和行為,勢必會受到原有習慣的束縛,你必須有意識地去控制和避免那些會下意識做的事,這將比有意識去做一些新的事困難得多,讓你感到非常不適應並且心煩意亂。

不習慣帶來的是與學習目標相抵抗的動機問題——學還是不學,多學還是少學,開心才學還是堅持學?

問問自己,你是出於什麼動機學習,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你是真心喜歡產品設計的過程,還是出於薪酬、職位名聲的吸引。提醒自己在設計學習形式時別被外在動機過分干擾,少去尋求外在的獎勵,潛下心來學習。

環境差距

在一個優質信息豐富、同儕壓力適當的環境中學習,可以大大減少你自己尋找信息、過濾信息的工作量,積極向上的同伴會鼓勵你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習,而不是苦逼的消耗自己的意志力。環境差距會有很多種考量的方式:

  • 環境中有什麼會阻礙達到學習目標?
  • 需要什麼以支持你達到學習目標?
  • 是否能夠從改變中得到相應的鼓勵和獎勵?
  • 當你回到自己的工作環境,是否能得到相應的實踐機會和反饋?
  • 如果你希望改變自身的行為,那麼其中的過程以及身邊的環境能夠支持你自身的改變嗎?

剛進入社會工作時我常會抱怨公司很少組織專業培訓、工作沒人帶、經常加班沒時間深入學習……時間久了我才明白環境上的差距沒有任何人能幫忙,你只能靠自己主動搭建學習部落,在工作中爭取練習和反饋的機會。

小結

成年以後的學習,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決問題,通過學習做到之前不能做到的事。升級自學方式的第一步,不是優化書單、買最好的課程、看前輩的成功經驗,而是了解自己差什麼,針對差距下功夫。

如果你不先了解這些差距,你無法設計解決它們的方案。跨過一條小河也許只需一個弔橋,但這樣的弔橋能跨越大峽谷嗎?如果你能夠清楚地了解差距在哪裡,差距是什麼,差距有多大,你就能夠設計出更好的學習方案。

行動指南

設計一套「學習差距自測卡」,在每次學習之旅開始前用下面這些問題檢測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知識差距

  • 要成功掌握這個領域,需要什麼樣的信息?
  • 20%的核心知識清單是什麼?
  • 最重要的10本書是什麼?
  • 最重要的10位專家是誰?

技能差距

  • 什麼是我需要練習以達到熟悉掌握的?
  • 我實踐的機會在哪裡?
  • 依據我目前的技能水平,完成這個學習目標有多難?

動機差距

  • 我是為了什麼而學習?
  • 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我希望學習之後獲得的獎勵是什麼?

環境差距

  • 環境中有什麼會阻礙達到學習目標?
  • 需要什麼以支持你達到學習目標?
  • 當我回到自己的工作環境,是否能得到相應的實踐機會和反饋?

參考資料

  • 《認知設計:提升學習體驗的藝術》

推薦閱讀:

教你免費獲取Coursera上優質學習資源&證書,輕鬆入門機器學習
【想學平面設計的都進來】自學能學會平面設計嗎?
深度學習自學指南:6個月,從基礎知識到模型構建
國內目前最詳盡的ACSM CPT(美國運動醫學會私人健身教練)自考備考攻略
極速搭建你的個人博客(一)

TAG:學習方法 | 自學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