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賴利夫婦的傳播系統模式的個人理解
在社會傳播的系統機構中,對於賴利夫婦的傳播系統模式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以微博為例:
A建立一個討論組#我吃了個蘋果#並發微博說我吃了個蘋果,蘋果真好吃。
B看到此微博後向A發表公開評論:我也吃了個蘋果,也挺好吃的。
C了解到這個討論後,也也參與進來並發出了一條微博#我吃了個蘋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
D看到C發出的微博,向C發表公開評論:蘋果確實有營養。
E吃了一個梨,看到此討論組,頗有感觸,並也建立了一個討論組#我吃了個梨#並發微博稱我吃了個梨,梨真好吃。
F、G、H相繼作出與B、C、D類似反應。
兩個討論組由於情投意合,隨之開展交流。
由於突發變異,所有水果存在毒性的可能,故Z發布一條微博:變異致水果有毒,呼籲大家禁食水果。
兩個討論組嘩然,有相信和不信的,爭論之劇烈使Z開始產生懷疑。
A和B作為傳播者和受傳者可以被看作一個個體系統,這些個體系統各有著自己內在活動,C和D,E和F,G和H由於評論角度不同,所以內在活動存在不同,但他們都為人內傳播。
個體系統與其他個體系統通過#我吃了個蘋果/梨#這種討論組的方式相互連接,形成人際傳播。
由於看到A的討論組,E也發布類似討論組,也建立了一個群體系統。
兩個群體系統之間的交流,引發群體傳播。
由於群體系統又是在更大的社會結構和總體社會環境中運行,其運行軌跡與社會大環境相互作用,在環境的影響下,群體系統做出反應,同時又改變了環境。
按照馬萊茲克的觀點,大眾傳播中存在包括社會心理因素在內的各種社會影響力的交互作用。
此例中,每個人作為傳播者又是受傳者,由於自我印象、人格結構、社會角色、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不同,所傳播出來的觀點和理解對方觀點的能力有著個人色彩,存在差異。
另外,媒介和訊息本身也存在變數。比如Z發出的信息存在不確定性,同時微博平台亦存在不確定性,有人堅信微博上信息的正確,有人則看透微博的亦真亦假而存在懷疑,受傳者對媒介的印象有差異,於是便產生了爭論。
這個小例子只是社會傳播中一個很小的方面,卻告訴我們社會傳播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蘊含著諸多因素,解釋一個傳播過程都需要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分析,關於社會傳播的系統研究還需更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足,還望指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