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老了,「空巢」養老面臨多重困境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老了,「空巢」養老面臨多重困境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作者:岳磊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作為與改革開放同行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曾經是令人羨慕的對象,所有的寵愛都是一個人的,可是當父母漸老,養老問題日益加劇,一個子女如何照顧兩個長者乃至上一代的四個長者成為許多家庭面臨的難題。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獨生子女人口總量早已超過1.45億,在其背後是更為龐大的老齡人口數字。國務院近日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預測,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養老形勢非常嚴峻。

只有一個孩子的現實,使獨生子女父母更早且更長地經歷「空巢」生活,同時也將他們置於一種更為脆弱的家庭養老基礎之上。

如何幫助獨生子女家庭解決養老難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當前中國的獨生子女總量超1.45億

探討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需要重溫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計劃生育政策。

1979年1月,為了改變人口無序增長狀態,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孩子的數量「最好一個」,獨生子女政策至此正式開始。1980年9月,國家發出了《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這是一個標誌性時間。直到2015年10月,國家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終結。

在政策執行的30多年時間裡,究竟有多少獨生子女出生呢?

2007年,國家人口計生委曾公布:中國累計出生9000萬獨生子女,但由於出生漏報和統計口徑等問題,這一數字與相關研究數據頗有差距。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預測專家王廣州,運用人口抽查數據和計算機模擬模型估計,2010年全國獨生子女的總量在1.45億人左右。

獨生子女父母養老正面臨多重困境

如今,198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很多已經結婚生子,在家庭結構上形成了「四二一」模式。獨生子女成為中間的「二」,作為整個家庭的支柱,上面供養四個老人,由此將遭遇很大的經濟壓力,何況還要養育孩子。

而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如今已基本步入晚年,他們面臨的是一個迅速老齡化、未富先老的局面,同時也是社會急劇變化、代際鴻溝擴大的時代,其養老面臨著多重困境。

第一,經濟贍養壓力不斷加大。步入老年的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普遍缺乏教育機會,實際收入水平和經濟積累不會太高,主要經濟來源一般是城市養老保險或農村耕地所得。而獨生子女本身多數工作不久,處於房貸車貸壓力之下,同時他們的子女教育費用很高,在贍養父母、提供經濟幫助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普遍的狀態是獨生子女從父母那裡獲取房子首付、照看子女的幫助。隨著父母年齡增加,身體狀態變差,一旦遇上大病,就需要子女的幫助,整個家庭很可能面臨較大的經濟負擔。

第二,獨生子女難以顧及父母的生活照料。古語云,「父母在,不遠遊」,但進入現代社會,子女外出工作、出國學習已經成為常態,子女與父母的居住形式也發生變化,特別子女結婚以後,與父母分開居住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分開居住或者遠離父母,帶來的問題就是對父母缺乏照料,特別是在父母生病時,獨生子女分身乏術,還需要兼顧工作和自己的家庭。有調查表明,獨生子女父母的生活照料多數靠自己或者配偶,幫助子女做家務、帶孩子的更非少數。家庭照料難以滿足時,尋求社會資源幫助,卻同樣面臨問題,機構養老資源供需不平衡,適合的養老院一床難求。

第三,精神慰藉匱乏。在通訊技術日漸發達的今天,電話、QQ、微信成為很多家庭維繫感情的紐帶,幫助很多遠在外地的獨生子女與父母實現溝通。但現在的年輕人,多數面臨繁重的工作任務,往往很難有足夠而合適的時間與父母深入溝通。對於父母而言,退休帶來的生活方式變化、或患病幾率上升出現的病痛折磨,都會帶來巨大精神負擔,但他們又體恤子女辛苦,往往不與子女溝通,又進一步影響了心理狀態。此外,獨生子女一代與其父母算是代際衝突最嚴重的一代,兩代人的教育背景、人生經歷、面臨的社會變化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在生活、工作、婚姻等問題上有代溝,在精神交流層面更容易有衝突。

第四,二胎政策。隨著二胎政策施行,獨生子女一代家庭形成「四二二」結構,作為家庭支柱的獨生子女不僅面臨贍養父母的壓力,又面臨撫養兩個孩子的經濟壓力,壓力進一步加大。特別對於城市獨生子女,撫養兩個孩子,需要購買新房、增加教育支出,還需要父母照看孩子,導致在父母養老方面的支持更加有心無力。

第五,失獨家庭。曾有專家測算,國內失獨家庭超過百萬戶,未來還會持續增加。多數失獨家庭失去子女後很難再次生育孩子,這對家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失獨家庭的父母步入老年,無論是在經濟贍養、生活照料方面,還是精神慰藉方面,都缺少依託,生活質量沒有保證。對於子女發生嚴重病殘的家庭來講,不僅嚴重影響父母未來的養老,子女的未來保障也是需要擔憂的問題。

這些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困境是整個國家面臨快速老齡化難題的一個縮影。

2017年2月最新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預測,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養老形勢非常嚴峻。

破解獨子家庭養老難的四大建議

從客觀實際來看,要破解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難,需要多方面的協調與安排。具體來說,至少需要兼顧下述四方面。

第一,從國家層面重視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難題。從目前的人口規劃、產業政策來看,決策層面並沒有對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困難給予太多重視,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也僅是基於個體家庭層面的困難描述。即使在《「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也沒有提及。在2016年底公布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僅提到一句,「加大對計劃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在社會保障、集體收益分配、就業創業、新農村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

筆者認為,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難題應上升到社會發展工程、民生工程、重點工程的高度來做,加大對獨生子女家庭養老、住房、醫療、稅收、照料等方面的支持。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經有個別地區對獨生子女做出一些優惠規定。比如,今年實施的《福建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規定,父母年老患病,獨生子女每年有10天帶薪護理父母假,用人單位違反該規定將面臨罰款;《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獨生子女家庭有每年累計不超過20日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住院護理假。

第二,完善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同時獨生子女父母轉變養老觀念。長久以來,中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在老人身體健康、自身生活能力和照料能力較強、子女較多和就近照料的情況下比較合適。對於獨生子女父母而言,與子女分居、異地情況常見,隨著父母年齡增加、身體變差,居家養老可能會給獨生子女帶來較大的負擔。所以,很有必要完善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未來國家在養老服務業政策上,對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養老體系,舉全社會之力做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同時,獨生子女父母也需轉變養老觀念,選擇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或者新興的「以房養老」,一方面獲得專業全面的養老服務,另一方面減輕獨生子女的生活壓力。

第三,發展長期護理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是指對被保險人因為年老、嚴重或慢性疾病、意外傷害等原因導致身體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接受長期的康復和護理,接受他人護理時支付的費用給予補償的一種健康保險,屬於社會保障的範疇。2016年6月2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在上海、南通、成都等15個城市展開試點,探索試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通過發展長期護理保險,以保險方式購買社會機構提供的服務,可以激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護理,減輕政府壓力,更重要的是減輕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壓力。《「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也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做好政策統籌,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產品和服務。

第四,高度重視「失獨」家庭的養老困難。有關部門首先要正視「失獨」家庭(包括獨生子女病殘的家庭)的正當訴求,在政策層面要加大對「失獨」家庭的關懷和扶助力度,逐年提高補助標準,解決後顧之憂。具體來說,相關部門應每年對「失獨」家庭總量進行排查統計,建立「失獨」家庭檔案,建立人性化關懷體系,鼓勵和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通過社會化、專業化運作,把對失獨老人開展心理輔導、家庭創傷治療,延伸發展到日常照顧、上門義診、助老陪聊、臨終關懷等系列服務。同時,可考慮建立服務「失獨」家庭的養老機構,解決好特困的「失獨」家庭養老問題應由政府全部承擔,保證他們老年衣食無憂、醫療護理不愁。

最後,筆者想說:寫了那麼多,落到現實的每一個獨生子女家庭,能做的其實還是多從自身想辦法。父母們,注意身體健康、定期鍛煉、每年體檢、購買各種保險,為未來養老做好準備;獨生子女們,多努力工作、多回家看看,同樣也要多關愛自己、注意身體健康!

(作者為CFA、中國精算師,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專註養老、保險、銀行等領域研究)


推薦閱讀:

不同等級的護理員原來要做這些事情!一篇文章就可以搞明白!
做居家養老助餐服務一定能用得上的管理制度!快收藏!
居家老人是中國養老的最大市場?!快看這篇文章有數據有真相!
悠然小鎮甘期兵獲評2017中國養老產業最具影響力100位領軍人物
多樣變化的養老公寓,長者居住的綠洲

TAG:養老 | 獨生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