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不夠的她是如何實現純母乳餵養的?

奶水不夠的她是如何實現純母乳餵養的?

很多寶媽在給寶寶哺乳時都或多或少遇到了奶水不夠的問題,找各種醫藥偏方來下奶,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問題到底處在哪裡呢?其實,人類作為高級哺乳動物,是不會缺奶的,只是我們有些時候沒有從本質上認識餵養的原理,和心裡作用罷了。下面是一位寶媽的親身經歷,看看她是怎麼從剛開始靠奶粉,最後全部實現純母乳的。

作者:圖小蕊

先我女兒吃母乳的狀況:按需餵養,剛出生時1.5—2小時一次,後來時間逐漸拉長。剛出生時吃奶效率低,一次吃很久,越來越大後吃奶效率越來越高。這是孩子自己的生長規律發展所致,我沒有進行引導或干涉。滿6個月開始吃輔食,隨著飯量逐步增大,奶量慢慢減少。女兒9個月23天,我上班,單位準許遲到2小時,早退2小時,保證了母乳頻率。到了一歲我開始正常上班,早晚吃兩次母乳,夜奶一兩次。現在15個月,以飯為主,計劃喂到兩歲或更久。

我家的母乳餵養環境:總體而言,不夠好。老公總懷疑我母乳不夠寶寶吃,老媽總說我喂的太勤,每次喂的時間太長,應該攢一攢。女兒出生第一天在醫院被要求餵奶粉,回家後,每天晚上睡前餵奶粉60——120毫升(當時每天都做詳細記錄)。後來我在微博上關注了幾個靠譜的育兒賬號,自己學習,寶寶兩個月時,實現全母乳。具體如下:

我和女兒從醫院回家後,她白天吃奶還好,1.5-2小時一次,在下午黃昏時期會非常頻繁半小時一次,持續兩個小時或兩個半小時,總覺得我母乳的產量達不到這麼快,老公也懷疑不夠,所以就睡前餵奶粉,喂完女兒就睡了。直到產後42天去醫院體檢,護士說我乳汁淤積,不可能不夠,於是每天去醫院乳房按摩,錢花了不少,但也並不解決問題。才開始在網上查資料,學習,沒有什麼竅門,就是勤喂,母乳喂到女兒自己鬆口,餵奶粉前先吃母乳,增加刺激頻率,想著把能做的都做了,如果奶真不夠,就心安理得的餵奶粉吧。就這麼,循序漸近,不知不覺的實現了純母乳。可是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奶太多,吃不完,乳汁淤積,有硬塊,直到4個月才供需平衡。

我自己關於母乳餵養知識的一點心得:

1、竊以為,人類作為哺乳動物,應該大多數人都是有奶的,奶夠的,真正沒奶的只是非常非常非常少數的人。生活中沒有實現母乳餵養的媽媽應該都是沒有及時得到專業指導,而不是真的沒奶。

2、剛生完前三天,奶少是正常的,早點親子接觸,早喂、多喂,別管有沒有都喂,有利於奶水充盈。

3、奶少怎麼辦?不能餓到孩子,該餵奶粉也得喂,每次餵奶粉前,先喂母乳,增加刺激頻率,或者用吸奶器吸,盡量頻繁,多次比一次長時間更有效。比如,隔2小時吸奶一次(單次20分鐘)比隔3小時一次(單次30分鐘)要好。別信那些偏方啊,中藥啊什麼的,外國人沒有中藥不也活得好好的?

4、奶多怎麼辦?不要每次都排空,排空只會給大腦一個信號就是需要更多奶。慢慢的奶就少了,達到供需平衡。

5、乳汁淤積怎麼辦?冷敷,別熱敷,淤積期間盡量排空。

6、不脹奶也有奶,脹奶只是剛開始時的狀態,供需平衡後就會達到現吃現有的境界。

7、供需平衡還是要靠供應方(我們的身體)和需求方(孩子)相互磨合,達到默契,沒有竅門、沒有捷徑。奶少了就多喂喂,奶多了就別每次都排空。我總覺得我老媽那代人母乳餵養率高,就是因為她們那時國內奶粉技術不成熟,除了母乳,孩子沒有替代食物,沒有了退路和指望,把一切交給自己的身體和孩子,反而實現了高母乳餵養率。

8、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孩子沒有那麼多問題,很多問題是新手媽媽的焦慮、缺覺和家裡環境的不夠理解造成的,放寬心,輕鬆下來,反而一切都來的容易一些。如果實在不行,那就餵奶粉,也別糾結,相信奶粉也已經是足夠好的嬰兒替代食物了。

母乳餵養一路跌跌撞撞走來,付出努力,總算有好的結果。最大的體會就是還是要相信科學,有時的迷茫和不確定只是因為我們不是真懂。國家的官方支持做不到位,自己就更要多學習,求人不如求已。看網上有在國外生活的媽媽說生完有專業的哺乳指導上門指導,可我們國內連母乳餵養的特點和優點都宣傳不到位(身邊經常有人說什麼母乳8或10個月後就沒有營養了),更別提其他,咱自己的娃只能靠自己了。知識在手,信心我有。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實現全母乳。

寶媽的親身實踐和科學操作能夠實現純母乳餵養,那你何不試試呢?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是更胖呢!

迎大家關注公眾號:寶寶時光書。時常更新科學育兒資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育兒篇丨丨「我的爸媽生下了我,又親手把我送給了惡魔......」
孩子粗心、愛摔跤、挑食、淘氣?99%父母忽略了0-6歲兒童感統失調最佳干預期!
孩子,我想儘力寵你,但現實並不允許
孩子,先學自愛,再學善良
寶寶便便的學問 看這篇「粑粑說明書」就夠了

TAG:育兒 | 育兒經驗 | 育兒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