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對孩子進行職業教育——讀《人生設計在童年》
來自專欄 iYC親子功課
前言:
這本書其實去年有在荔枝電台上朗讀和分享,也有聽者來問我要電子版,但遲遲沒有在公號平台上發布,有兩點原因:其一是自己還沒有完全讀完;其二是怕傳播一套精英教育理論會誤導一些家庭。所以今天分享之前,還是先作一些個人理解和說明。
首先,家長需要正視自身條件和資源。
家長可以為孩子設定高目標,但絕對不是異想天開的目標,而是要結合自身條件、家庭背景和資源來設定。畢竟所有的發展都是一步一步積累而成,不是每一位父親都能像這位「哈佛爸爸」一樣,本身就具備給孩子進行職業教育的知識和資源。
「哈佛爸爸」高燕定先生在去美國之前就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到美國後在一所有4萬多學生的著名研究型大學工作,接觸的都是靠數理化本領謀生的科技人才。而像「農村孩子考上哈佛大學」這樣的案例畢竟是個案,家長不能因此就質問孩子:「為什麼別人可以考上哈佛,你考不上呢?」要知道這個別人的概率可能只是十萬分之一而已。孩子能夠在家庭現有條件下比家長本身做到更好一點,就是一個家族幸福發展的根源。
其次,家長應了解孩子的特質和抗壓能力。
雖然孩子們的智商沒有太大區別,但是每一個孩子的性格千差萬別,有的孩子性格堅韌,越挫越勇,而有的孩子則外表強悍內心脆弱,如果孩子在高壓學習下表現得日益沉默,不願與家人溝通,家長就需要及時反省並調整目標,不要讓孩子承受的壓力超越極限。
在明確以上兩點前提之後,安吉拉正式推薦《人生設計在童年》一書,需要電子版的朋友可以查看文末下載方式。
《人生設計在童年》是一個關於美籍華人家庭教育的成功故事,書中細膩真實(當然可能不乏某些誇耀)地描述了一個女孩如何在5歲就定下人生理想,又如何一步步實現理想的過程:
作者高燕定先生,20世紀80年代離開中國,去美國定居。他的女兒生在中國,5歲隨家人前往美國。在這位父親的精心培養和女兒的執著努力下,她一步步邁向了美國最著名的兩大學府——從哈佛大學畢業,馬上被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錄取。
在書的開頭,作者用了很多篇幅來比較中美兩國在職業發展教育上的區別,雖然我並不認為留學就可以解決根本問題,但高先生所指出的國內職業教育發展領域存在的諸多不足還是非常切合實際情況的。
他指出:
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人才推向市場,使人才被社會接受,為社會所渴求。不難發現,各種職業都有種種必須具備的素質和知識,都有從小就開始進行相關訓練的必要,而不是到上了大學或者大學畢業以後,才開始思考,才開始作準備。
然而在中國,由於高考的壓力,學生和家長一起跟著高考指揮棒轉,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考大學、上大學、拿學位。很多中國家庭齊心協力,奮鬥十幾年,最後的目標是讓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學。至於之後做什麼,怎麼發展,很少有人認真考慮過。
很多中國學生沒有理想,不知道今後做什麼。上大學學什麼?上大學為了什麼?學完以後又要幹什麼?這些都是使絕大多數孩子和家長非常迷茫的問題。不少學生從小到大都不知道,甚至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對大學專業的選擇是盲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少人在挑選大學專業的時候就決定了終生職業。而現實中,很多大學生沒有職業意識,即使大學畢業,也因為沒有足夠的與職業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職業市場上缺少競爭力。
在中國,這個現狀普遍到了令人驚駭的地步。到了臨近畢業,仍然對自己今後學什麼、做什麼,既一無所知也一無所思的高中生比比皆是。我接觸到不少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他們甚至對自己今後要學什麼、做什麼都沒有明確的概念。
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中缺少職業發展教育,沒有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時代,對他們理性、科學、「超前」地進行長遠的職業指導。沒有理想,人生迷茫,許多孩子從小沒有生活和奮鬥的人生目標。
基於此,這位本身就從事大學教育研究工作的父親從女兒5歲起就給她設計了一條人生路線:
進入哈佛大學,進入頂尖的法學院,未來的職業生涯從事律師工作。
他的選擇理由為:
在美國,很多政商名人都是律師出身,有人甚至說,美國是一個由律師控制的國家。律師的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名校法學院畢業生就業前景美好。近年來,美國經濟雖不景氣,但頂尖法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仍高達95%以上,遠遠高於商學院,6位數的年起薪也沒有因為經濟不景氣而縮水。女兒如果加入這一行業,對她自己而言,既能立足於社會,又能生活富足,也有益於提高中國人的社會地位,是很榮耀的。
在這一場漫長的職業設計生涯中,他主要採取了以下方式:
首先,在女兒5歲的時候就告訴他這個打算,為尚未形成自我想法的女兒樹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
我在幼時就建立和培養女兒對法律的興趣和愛好,使她從小喜歡看人物傳記、紀實文學作品,並對政治事件敏感,對政治人物關注。
女兒7歲那年暑假,我帶她到哈佛大學去朝聖。人生總該有個夢,不妨給孩子一個夢想、一個目標,好讓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在孩子的心中點燃一把火,讓它燃燒,成為自己努力、奮鬥的內動力——這是人生設計最重要的第一步。
有人會覺得孩子這麼小就確定他做什麼是不公平的,但作者認為,與其什麼方向都沒有,不如給他一個選擇的方向,這並非強迫,他長大後不喜歡也可以有別的選擇,當然很幸運的是,他的女兒全然接受了父親的規劃。
當然,作者也提出其它家長可以採取如下的作法培養孩子的職業意識:
從孩子童年起,就可以經常在家庭中營造氛圍,共同探討孩子感興趣的職業;
有意創造接觸各種工作的機會,讓孩子和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多接觸、交談,儘可能多地了解各種職業以及工作對個人素質和知識能力的要求,這些工作的性質、未來發展前景,等等;
經常閱讀報紙雜誌,尋找媒體的職業信息,關心職業發展動向,了解職業的可轉向性,擴大孩子的相關知識面。
根據孩子的特徵,潛移默化地給以引導。
其次,作為父親,為年幼的女兒設定這一目標之後,並不是就放手讓她自己去磕磕碰碰,而是同樣做了大量的功課,去了解成為一名優秀律師需要具備的素質,指導女兒的學習方向。
作者了解到的律師素養:
知識面廣博
語言能力優秀
了解經濟和商業
雄辯的口才和說服人的能力
律師專業知識
針對此,他對於女兒的一些指導和鍛煉方式:
從小閱讀浩繁的書籍,涉獵面幾乎無所不包;
注意語言能力的培養,能夠說英法西漢四種語言;
高中加入了商業與法律交叉的專業設計,暑假到大學修經濟課;
兼職選擇上力求與職業方向吻合,做珠寶銷售兼職,併到IT調查公司當電話調研員;
花大量的時間,投入多種與自己未來職業有關的社會活動,高中參加模擬法庭審判比賽,應聘成為市少年法庭的律師和檢察官,定期出庭參與審判少年罪犯,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演講比賽;大學競選成為社團領導,到哈佛招生辦義務做法律諮詢。
對於如何獲取職業信息,作者提出如下建議:
職業信息的獲取是人生設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職業信息很大地影響了人們的職業規劃。
許多人把職業信息的領域局限於招聘廣告、薪水調查、畢業生就業數量和比例的報告上。其實,除此之外,職業信息還應該包括過去和現在看起來並不相關的信息。很多普通的圖書,特別是人物傳記,都可以被認為是職業信息的來源。不少人就是受人物傳記的影響,樹立了人生目標,從而立下自己的人生志向。
家長在引導和協助孩子設計人生、選擇職業目標的時候,應該協助孩子了解各種職業的薪酬,對各職業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甚至今後的考研升級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評估。讓孩子自己知道,他們成為某種職業人才之後,將獲得什麼樣的待遇,具有怎樣的生活條件。具有優厚的薪酬、高尚的社會地位的職業是很多人嚮往的。但是,在選擇這個職業之前,這些人最好及早認識到,在高薪、高尚社會地位的後面是巨大的辛勞和付出。
第三,除了學習指導以外,他也給予了女兒很多近水樓台的鍛煉資源。
我曾是大學裡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活躍分子,我們家也是留學人員經常聚會的場所,因此朋友很多。由於女兒活潑而且時常登台表演,因此在這個社區里小有名氣,也有大人緣,很多人沒把她當小孩,能夠和她平等交流。
她從10歲開始就能幫大人做點事了,我常常把寫作、編輯節目單的活攬回來,讓女兒去做。有一次,旅美歌唱家宋楊開專場演唱會,我負責接待,乘機為女兒「攬活」,讓她為宋先生的演唱做鋼琴伴奏。有幾次大型活動主持人的英文稿和大會主席的正式講演稿也是她起草的。從12歲念六年級開始,她就不時做這些工作。
對於家長將資源應用在家庭教育中這一點,作者在另外一個案例中也直言不諱。
我認識的一個年輕人,他的父親是國內大型企業的老總,從小告訴兒子要上哈佛,要讀MBA。他在爸爸的影響下,從小就有了要讀最好的大學,要上哈佛MBA,要經商的思想。
從小他爸爸有機會和他多呆一些時間,也著意給他一些商業方面的熏陶。從他七八歲開始,他爸爸就有意拉他去參加會議,包括董事會的會議。他說,從小在那樣的環境里長大,使他知道,要辦成一件事情實在不容易,也知道了作為一個商業管理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是什麼樣的。
由於受了父親的影響,他已經具有豐富的商業知識,從小對股票就很感興趣。他父親的公司里有一個證券業務部,他常常到那裡去轉,學到很多東西。出國以前,他還有一個獨立的股票賬戶,也有了3年的股票實際運作經驗。
大學他報考來商學院,一年級第一個學期他就參加了商學院里的一個榮譽學生組織,而這個組織一般只收三四年級的學生。大一聖誕節別的孩子都準備回家,而他留在學校里對今後的職業和就業做研究。他在一個只對榮譽聲組織開放的網站上找到了著名的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招收實習生的信息,並根據自己的興趣,申請金融部的顧客服務部中一個為顧客管理股票賬戶的工作。
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沒有一句客套話,開口就說「談一談股票吧」。 他滔滔不絕,輕鬆地「獨唱」了20多分鐘,當然順利通過了面試,成為最年輕的一名實習生。
他年紀輕輕就懂得很多,這是他父親對他進行職業啟蒙,引導他從小建立職業意識,培養職業興趣,立下職業目標,並且根據這個目標,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結果。
客觀地說,《人生設計在童年》一書里有不少家庭教育的細節,值得家長仔細閱讀和領略。然而有意思地是,據百度上對此書的介紹,書籍的出版引起了中國最初的留美熱潮,而作家高燕定先生也從事起出國留學諮詢顧問的工作。這可能也是作者意料之外的一個收穫。
不過,家長拚命把孩子送出國,就一定能夠獲得像書中女生那樣的教育成果嗎?我倒是覺得,看此書的家長們需要認真分析家庭發展的定位,切莫盲目覺得孩子想要有出息就必須出國留學。
對於條件足夠的家庭,家長在決定讓孩子出國前應想清楚基本問題:
1、自己能否對孩子在國外的發展有一個清醒的了解呢?能不能像作者那樣獲得足夠的信息,給予孩子關於海外發展的指導呢?或者有沒有親朋好友可以協助呢?
2、家人是不是打算陪同孩子一起出國?如果孩子中學或者高中就一個人出國,那麼很可能導致和家人在關係或文化觀念上的疏遠,這是家長願意接受的後果嗎?
對於條件不足的家庭,家長可學習書中具實際指導意義的教育理念:
1、盡己所能,給予孩子接觸各類職業知識的機會,包括接觸從事不同職業的朋友,以及收藏一些歷史人物傳記,指導孩子了解從事不同職業需要具備的素養,而不僅僅是督促他考一個優秀的大學。
2、擺正心態,優秀的大學和高薪職業並不是劃等號的,背後涉及更多的還是家庭的資源和實力。如果家庭條件本身貧窮,而父母又學識有限,指望孩子考北大清華也許有極小的概率,但指望孩子因為考上好的大學就能賺到大錢,那對孩子顯然是不公平的。
記得之前網上曾經流行過一些文章,比如「寒門再難出貴子」,或者「這個世界可怕的地方在於,比你有錢的人比你更加努力」等,有人為此感到焦慮,覺得貧富懸殊不斷拉大,且似乎沒有改變的機會了。這種焦慮就顯示了一種浮躁的心態,一種把高等教育作為改變命運的走捷徑心態。
我們應該知道,教育雖然可以改變命運,但卻不能在短時期內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它是在改變一個家族的發展趨勢。
如果僅僅把考上優秀大學作為孩子教育的終點目標,並期待獲得超越大學四年學費的終生投資回報率,我只能說這個如意算盤打得未免太好了。
——安吉拉讀書筆記,寫於2017年1月12日
《人生設計在童年》電子書免費下載方式:
擊 「閱讀原文」 即可跳轉到下載頁面獲取電子版
密碼獲取:請在iYC親子公號內直接發送關鍵詞 rensheng ,即可獲取
推薦閱讀:
※你可以不出國,但你需要知道你的同齡人在做什麼
※好消息!4月9日起,留學生檔案存檔可以直接在網上辦理!
※「地中海貓咪共和國」馬爾他,貓比人多的吸貓聖地
※出國留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泰國,不單只有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