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抽象之路:小核化人格設計漫談

抽象之路:小核化人格設計漫談

來自專欄 生命設計

小核化的思想是我在之前的生活中一步步得到的。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我也成長了許多,回首那些我做得好的部分,或多或少都有著小核化思想的體現。因此,儘管接下來的內容不一定就是我現在的樣子,它也代表著我最根本的信念與發展方向。

什麼決定了我的樣子?我們從這個問題開始

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意志決定了我的樣子」,但這並不是全部。

你能夠回想起你小時候的樣子嗎?天真無邪,有著各種各樣外放的情感和衝動。而現在,我們或多或少地收斂起當初外放的情感,開始以頭腦和智慧和人相處。我們變成現在的樣子並不全是我們自願,它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 我需要新的變化來解決某個問題(環境反饋):為了追求另一半,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水平;為了讓自己不孤單,更多地和人進行交流,等等
  • 我覺得我這種樣子會很不錯(思維定勢):一種常見的思維定勢就是男性/女性到了什麼年齡,就應該是什麼樣的

畫成圖的話,大概是這個樣子:

這不是最高效的——思維定勢的問題

我們來看幾個常見的現象:

  • 已經很累了,但覺得要認真負責,寧願對著工作拖延到下班時間,也不在上班時間做別的事情
  • 吵架之後好好溝通就能夠挽回對方,
    • (大眾版)無奈自己也很生氣,於是兩個人鬥氣看誰先投降
    • (男生版)覺得自己也很委屈,但又覺得自己作為男生應該包容對方,於是一邊委屈一邊沉默
  • 明明意識到自己錯了,卻拉不下臉來認錯,等待對方原諒

當這些現象發生之後,做出這種決定的人或許會怨恨他們的決定。這些決定一方面沒有解決問題,沒有讓自己變得好受一點,另一方面甚至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最令人生氣的是,如果這些決定沒能帶來他們想要的效果,那麼他們不僅要承擔原本問題帶來的麻煩,也要給自己的糟糕決定買單,真是得不償失。

而這些決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放大了「我」的存在,為了自己心目中自我的形象,或者過於看重自己在事情中的情緒,偏離了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

那麼,如果我們更加關注於解決問題,我們勢必要縮小「我」的存在,這也就是小核化思想的由來。

小核化:專註於解決問題的思想

小核化的思想建立在這樣一個思想基礎上:達到目的最重要,為此我可以在能承受的範圍內放棄自我

我相信大多數有理想的人都可以理解這一點,畢竟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我們會多多少少改變自我。但如果我們放得再開一點,還會有更有趣的變化:

  • 我想要幸福,如果工作能讓我覺得很開心,那麼就不去糾結我的生活被工作佔據
  • 我想要尋求理解,如果直接把感受告訴你你能理解得更快,那麼就不去藏著掖著
  • 我想要尋求和解,如果我的道歉對你管用,那麼我會道歉的
  • 我想要和你相處得更有人情味,如果撒嬌能讓你受用,那麼就不介意你說我是男人還是女人

可以看到,如果我們不總是追求自我的定義,我們達到目的的方法將靈活得多,而我們也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特別地,以下內容聽上去會有些過於理性:

  • 如果我和你有矛盾,但我沒有辦法讓你彌補我受傷的心情,可我還是想和你相處,那麼我便放棄計較這種受傷,好好對你
  • 如果終將不會有人像我期待的那樣對我,那麼我只好放棄這種期望,改變自己

我並不鼓勵一個人忽略自己的情感,事實上情感構成了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如果有可能撫平自己的傷痛,還是要為自己的感性而爭取的。可有的時候,自己實在是沒有辦法得償所願,這種情況下,是選擇將現狀變得更加糟糕,還是承認這種感情已經過去,不再糾結呢?也許後者更加艱難,可是如果想要更好地達到目標,我們又必須做到。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理性。理性並不是限制感性,相反它保護自己在低谷的時候不受到來自己的傷害,從而讓自己的感性更加壯大,更具生命力

如果我們不對自己設限,不再時刻關注我是什麼樣子,會發生些什麼呢?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大概會變成這樣: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簡潔多了呢?當然,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一些東西,人的思維定勢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但從以上的圖我們可以得到一條貼近人格本質的結論:

你的目的決定你的樣子,而非你決定你的樣子

接下來,我們基於以上結論,做一點推論。

放大他人,和世界溫柔相處——正向人格投射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我們有著同樣的目的,只是達到目的我們展現的姿態不同,或許這個世界就能夠更加包容和開放。

承認這個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人,事實上是承認解決一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靈活手段。而對他們的人生加以好奇和理解,則是希望知道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解法之間的優劣,日後即使不能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遊刃有餘,也一定能夠自信地說用了最好的方法。

這便是思想的解放帶來的生產力解放。事實上社會對效率的要求越高,對人性的束縛便會越少,我們就會變得越發開放。

如果能和不同的人和睦相處就更好了,而小核化在這一方面是有優勢的。除了根本目的之外,我不會特別去和他人比誰更厲害,也願意在他人表達的時候安心地做一個聽眾——畢竟我對自己是什麼樣的沒什麼要求,因此也不會特別想去證明自己。我只關注自己的目標,其他的您高興就好。

此外,由於目的決定我的樣子,因此如果我的目的是和一個人搞好關係,那麼在我能夠做到的前提下,我願意改變一下我的人格來適應那個人。當然人格的修改涉及到和其他人相處的問題,需要謹慎對待,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

堅守信念,改變他人的觀念——反向人格投射

一個人時常會有一些目標是自己一定丟不掉的。即使一個人有很多不同的方面,但從目的上而言,也就寥寥幾句話能夠概述,而人就活在那幾句話裡邊。

知道了這一點之後,能夠看淡許多事情,而對於這些為數不多無法改變的東西也尤其珍惜。如果有一些存在能夠威脅到這些東西的話,那便要去捍衛這些觀念。

我無法說想要去改變他人這件事情有多麼容易,甚至多么正確。但一旦人意識到自己的精神與這些理念共存的話,就能生髮出很強大的勇氣和韌性。

人並不是無法相互理解的,我也相信這個世界終將朝著更加包容的方向邁進,為不同信念而戰鬥的人,將推進著這個世界達成共識和發展。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的空虛和迷惘久治不愈?

TAG:生活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