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寧願「泯然眾人」,也別「鶴立雞群」

寧願「泯然眾人」,也別「鶴立雞群」

-1-

高中時有一個同學H,畫畫特別棒,高中的美術老師已經沒什麼東西可教給他,他的目標是要以藝術生的身份報考中央美院。

H在學校從來都弔兒郎當,文化課不好好上,美術也沒見怎麼用心鑽研,卻總能在一些繪畫比賽中拿獎。當時我們覺得,這或許就是天才與常人的差別。

高三的時候,H參加了中央美院的專業課考試。回來後,鬱鬱寡歡,無比消沉。

跟他相熟的同學透露,一向自命不凡的H去了北京,遇見了全國各路高手後,才看到自己的差距。

有一個他眼中的水粉高手小A,用色的流暢與大膽是H無法企及的,他認為高手小A在水粉畫組裡至少能排TOP5。

小A的排名在50之後。

回來後,那個輕狂的H不見了,他考慮良久,申請去了外地的一所藝術高中復讀。在那裡,H低調,踏實,非常不起眼,用他的話說,「每天淹沒在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中,壓力很大,卻很充實。」

每天跟和自己有同樣水準的人討論專業課,跟高手各種過招,就一個技巧反覆討論,這的確是從前的學校無法給予他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H數年沒有進步的繪畫技巧突飛猛進,他所以為的瓶頸輕易突破。

再一次去參加專業課考試,H的成績比之前進步了幾百名,到達了他曾無法想像的位置。

我想,如果沒有那次去北京受刺激的經歷,H可能一直要活在「他很卓越」的假象之中。

鶴之所以比雞高大,只是因為站錯了隊伍而已。

-2-

今年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給女兒轉了個幼兒園。

轉學之後,負責接送的父親頗不適應,多次流露出還是曾經那個幼兒園好的想法。

細聊下來,發現,父親的心理落差來自於女兒被老師對待的方式:

在從前的幼兒園裡,我給女兒做過一些學前教育,女兒在班裡的聰慧程度明顯超過普通學生,老師因此非常關注女兒。

而在現在的幼兒園,大部分的孩子行為舉止和女兒差不多,所以女兒沒有受到老師特別關注。

女兒由「鶴立雞群」變得「泯然眾人」,父親有點失落。

幸好在這一點上,我和先生達成了共識,即:就算是幼兒園,圈子也相當重要。

在家長不能觸及的範圍,女兒的視野,朋友圈子,將是她養成氣質的重要因素。

女兒在之前的幼兒園,雖然頗受老師器重,卻也沾染了不少「壞習慣」,比如翻白眼,以及無理取鬧。不滿足她的時候,她就大吵著「我不跟你玩了!「

我能理解,那個幼兒園裡,孩子的家庭環境大多比較複雜。我覺得這些孩子的父母們在他們成長中的引導,與我學到的育兒知識有很大出入。

現在這個幼兒園,大部分家庭背景與我們家類似,我跟其他家長接觸下來,無論談吐,三觀,還是教育理念,都與我的認知很接近。

這些認知,也反應在孩子的性格與教養之上。

昨天我還跟先生說,之前的壞習慣怎麼教育都收效甚微,女兒轉學之後,沒太注意,竟漸漸都消失了。

說來也怪,在之前的學校女兒雖頗受關注, 她卻不太喜歡那個氛圍,每天耍盡百寶不想上學。而在這個學校,雖然女兒不再受到矚目,她卻每天都期待上學的時刻。

如果是鶴,為什麼要跟雞混在一起彰顯優越感呢?跟同類在一起才更快樂不是嗎?

-3-

就在剛剛結束的聖誕節中,我參加了今年的MBA聯考。

報考的學校把我們這些有可能成為同學的人聚集到一起,成立了學習小組。但因為我已報了聯考培訓班,所以從沒參加過學習小組的集體學習。

10月-11月,我的自信心爆棚,因為我在培訓班的成績斐然,幾次模考都是第一。一票人喊我「學霸」,從未體會過的榮耀讓我飄到了雲里霧裡。

12月,培訓班的課程結束,我加入了報考學校的學習小組,信心滿滿的參加了集體學習。

被碾壓得體無完膚。

組裡充斥著「數學滿分」、「只看英語原版專業書」、「邏輯測試全對」、」古詩詞信手拈來「的各種奇才。

看著他們隨意做一套難度係數最高年份的真題,緊鎖眉頭喃喃自語,「太差了,居然錯了5個!」我頓時覺得自己血壓有點高,要來口二鍋頭壓壓驚。

那一刻,盤旋在我腦中揮之不去的一句話,是「你還是見識太少了!

被碾壓過後我浮躁的心終於沉下來了,那天起我才知道,我離真正的學霸,相差萬里。

我也更加堅定了一定要與他們為伍的決心。就算在這群人中我「泯然眾人」,我獲得的見識與高度,也是從前無法企及的。

-4-

什麼叫有見識?

曾經大家都誤解了這個詞。以為吃了幾頓奢侈餐廳,去了幾處異國他鄉,欣賞了幾個歌劇畫展,買了幾個名貴包包,擁有幾隻限量口紅,就算是見過了世面。

真正的見識,從來不是這些物質,而是和優秀的人,一起經歷過什麼事。

看看你周圍的人,就知道自己所在的層次。

以我在的行業舉例,售貨員的好友都是售貨員,主管的好友都是主管,經理的好友都是經理。

你混跡於什麼樣的人群之中,便代表了你此刻的身份與階層。

優秀的人始終與優秀的人同行。

就像熱愛健身的人周圍沒有胖子;學霸周圍沒有學渣;富人周圍沒有窮人。

要跟比你優秀的人做朋友,必然要有可以交換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自我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提升了,不是嗎?

有句話叫「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那麼此刻我的主張,便是「寧做鳳尾,別做雞頭」。

說到底,不做雞頭,不追求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就是要勇於突破舒適區,努力跨越當前階層。

寧可在比你更優秀的人中毫不起眼,也別在不如你的人中刷存在感。

泯然眾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站在雞群里一覽眾人小,還以為自己可與天比高。


推薦閱讀:

試錯的小孩
2018 ,永遠年輕永遠幸福
17歲王源如何一步步成長蛻變為如今模樣?
沒靈感沒素材,不知如何下筆?模塊式寫作來幫你

TAG:成長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