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日本酒品鑒
05-21
記一次日本酒品鑒
來自專欄 對方正在輸入...對於日本酒的分級(junmai,ginjyo,daiginjyo)不再贅述了。對於每種酒的味道特性憑空用語言描述也很蒼白也沒什麼意義。
自從合法酒齡之後,當酒鬼幾年時間,美國能喝到的少得可憐的清酒七零八落喝了不少,昨日去了sake tasting,突然有心總結。首先,侍酒的方式是否「正確」。酒器(的溫度)和酒的溫度是最簡單直接的兩點。酒的香氣揮發,味道濃淡,都取決於入口一瞬間的溫度。「正確」之所以是相對的,不僅是因為每個人的味覺以及對於一款酒的期待不同,更是因為偶爾不按常理出牌的侍酒能帶來超乎尋常的體驗。其次,食物搭配,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對的搭配能激發出彼此最大的潛能,勉強配對恐怕尷尬收場。
美食與酒對於味覺是一種體驗,一種挑戰。我是贊同「取決於和誰吃(喝),而不是吃(喝)什麼」的人,也是相信「喝酒應該用來慶祝,而不是借酒澆愁」的那類。道理都懂,於是提供點花絮吧。1981年,一個年輕的日本人在完成他的壽司廚師訓練之後第一次來到美國。他沒有去亞裔密集餐飲業發達的紐約或是加州,而是有些莫名其妙地來到日本人面孔稀缺又常年積雪覆蓋的中西部農牧業州威斯康辛。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叫Nobu的廚師在洛杉磯創立自己餐廳品牌的故事,也不是Masa來到紐約打造自己全美最貴餐廳的經歷......
主角叫英雄的日本小伙兒在威斯康辛一家亞洲餐廳當廚師,然後偶遇到了一個白人姑娘,K。英雄桑當時別說流利會話,連一句「你願意跟我喝一杯么」的英文都說不全。另一面,K則是在農業小鎮土生土長,對遠東文化一無所知的傻白甜女大學生。反正天知道這是怎樣的電光火石鬼使神差,倆人相愛了。然後剛剛畢業的K嫁給了英雄桑,年僅21歲。幾年婚姻生活,倆人搬到加州,英雄開了自己的第一間餐廳。他對於食材的堅持以及好酒好客的個性,馬上就讓他在Burlingame這個灣區富足的小鎮站穩腳跟,狹窄的店鋪生意興隆,每晚爆滿。又過幾年,他們租下了更大的店面,也就是昨晚sake tasting的地方。酒過三巡,K坐在吧台後面,一邊流利日語對清酒燒酒如數家珍,一邊掏出了單麥說這麼多年有時候還是習慣喝個威士忌伏特加龍舌蘭啥的。聊了許久之後我問她,對於和一個完全是從不同世界來的另一半相伴多年是怎樣的體驗。她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就二十五年過去了」。只知道她看著遠處和客人飲到盡興在Karaoke唱著日語老歌邊手舞足蹈的英雄,眼角帶著笑...
推薦閱讀:
※【尋味順德一】牛展煲仔飯,微風拂面路隨我走!
※深夜食堂里的那些菜要怎麼做?
※不與宵夜為伍的人,不知飲食煙火的撩人
※泡椒酸豇豆炒肉末怎麼做?
※抹茶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