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常見的幾種建設模式

智能工廠常見的幾種建設模式

  由於各個行業生產流程不同,加上各個行業智能化情況不同,智能工廠有以下幾個不同的建設模式。

從生產過程數字化到智能工廠

  在石化、鋼鐵、冶金、建材、紡織、造紙、醫藥、食品等流程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內在動力在於產品品質可控,側重從生產數字化建設起步,基於品控需求從產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式控制制轉變。因此其智能工廠建設模式為:

  一是推進生產過程數字化,在生產製造、過程管理等單個環節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基礎上,構建覆蓋全流程的動態透明可追溯體系,基於統一的可視化平台實現產品生產全過程跨部門協同控制。

  二是推進生產管理一體化,搭建企業CPS系統,深化生產製造與運營管理、採購銷售等核心業務系統集成,促進企業內部資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三是推進供應鏈協同化,基於原材料採購和配送需求,將CPS系統拓展至供應商和物流企業,橫向集成供應商和物料配送協同資源和網路,實現外部原材料供應和內部生產配送的系統化、流程化,提高工廠內外供應鏈運行效率。

  四是整體打造大數據化智能工廠,推進端到端集成,開展個性化定製業務。

從智能製造生產單元(裝備和產品)到智能工廠

  在機械、汽車、航空、船舶、輕工、家用電器和電子信息等離散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側重從單台設備自動化和產品智能化入手,基於生產效率和產品效能提升實現價值增長。因此其智能工廠建設模式為:

  一是推進生產設備(生產線)智能化,通過引進各類符合生產所需的智能裝備,建立基於CPS系統的車間級智能生產單元,提高精準製造、敏捷製造能力。

  二是拓展基於產品智能化的增值服務,利用產品的智能裝置實現與CPS系統的互聯互通,支持產品的遠程故障診斷和實時診斷等服務。

  三是推進車間級與企業級系統集成,實現生產和經營的無縫集成和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共享,開展基於橫向價值網路的協同創新。

  四是推進生產與服務的集成,基於智能工廠實現服務化轉型,提高產業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從個性化定製到互聯工廠

  在家電、服裝、家居等距離用戶最近的消費品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重點在於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實現規模經濟生產,側重通過互聯網平台開展大規模個性定製模式創新。因此其智能工廠建設模式為:

  一是推進個性化定製生產,引入柔性化生產線,搭建互聯網平台,促進企業與用戶深度交互、廣泛徵集需求,基於需求數據模型開展精益生產。

  二是推進設計虛擬化,依託互聯網逆向整合設計環節,打通設計、生產、服務數據鏈,採用虛擬模擬技術優化生產工藝。

  三是推進位造網路協同化,變革傳統垂直組織模式,以扁平化、虛擬化新型製造平台為紐帶集聚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發展遠程定製、異地設計、當地生產的網路協同製造新模式。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建設模式,不同的企業也會各自的特點;在升級智能製造之前,需要對企業進行診斷分析。

  如果您關於智能工廠建設有任何相關的問題,歡迎諮詢我們的專業顧問,可以將您的疑問在下方留言,也可以給我們來電。


推薦閱讀:

無錫工廠裝修中如何做出相對準確的預算
富士康連環跳的七年後, 我拜訪了田玉
樂高在嘉興設廠,我們和全球CEO聊了聊這個「寓教於樂」的生意在中國會怎樣
無錫工廠裝飾中如何區分各類瓷磚的用途

TAG:人工智慧 | 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