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利他」就比「利己」高尚?

誰說「利他」就比「利己」高尚?

我很少聽到有人公然說人的本性是利己,但我卻經常看到一些人為了達到利己的目的,竟把損人的事做到了絕處,甚至還惡意鼓動人們發揚和實踐利他的精神。結果社會上就發生兩種惡性事件:一是人人都抱著損人利己之心,但嘗到的卻是害人害己之果;二是善遭惡報,惡得善果。

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問題,一些好心的思想家開出的藥方是:抑制人的利己本性,或乾脆將人的利己本性改造為利他。可結果非但沒有任何療效,反而還產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虛偽、欺騙、暴虐等。

我們先來看一看人的本性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所謂人的本性,是指一個人在處理與他人的利益關係時所做出的本能反應。為了能說明問題,我們設想這樣一個極端的情景:兩個都快要餓死的人,同時看到了只夠一人活命的食物。假如你是其中之一,你會怎麼做呢?是拚命去搶,還是拱手相讓?我想你要是神經還正常的話,一定不會選擇後者。

我們對此該作何解釋呢?道理其實很簡單:你吃到食物就能幸福地活命,他吃到食物你則會痛苦地死去。我們知道,雖然所有人在趨樂避苦的作用下都渴望幸福,排斥痛苦,但實際能得到什麼卻是由創造者宇宙決定的。宇宙在創造人類時賦予了人類一定的使命。當一個人履行宇宙使命有效時,宇宙就會給予他幸福;當一個人履行宇宙使命無效時,宇宙就會給予他痛苦。可見,宇宙在為人類配備了趨樂避苦的能力後並沒有撒手不管,而是在用幸福和痛苦時刻控制著人類。趨樂避苦就像是宇宙安裝在人類身上的接收器,而發放苦樂的遙控器卻掌握在宇宙的手中。宇宙就這樣用「趨樂避苦」和「苦樂發放」兩套程序,建立起了一個控制人類的賞罰機制,人的利己本性也正由此而生。

利己是宇宙管理人類最有效的方法。假如宇宙賦予人的本性不是利己而是利他,那人類就不僅不能完成宇宙的使命,而且連自己的生命也難以保全。還以我們設想的那個極端情景為例,假如他們的本性都是利他,即讓對方吃了食物自己就幸福,自己吃了食物反而痛苦,那麼他們倆都必死無疑;但如果其本性是利己,那麼他們即便發生爭鬥,只要不被對方打死就仍有活命的希望。

雖然每個人都是利己的,但對其他人又都是依賴的,因為沒有哪個人只靠自己就能完成全部的宇宙使命,或是把任何一種宇宙使命都完成得不能更好。人們所具有的這種利己性和依賴性,決定了他們必定會發生互利的關係。互利的原則是:你想從他人那裡獲得利益,那就必須給予他人利益;你不想受到他人傷害,那就不能傷害他人。用孔子的話說分別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說,利他是手段,利己是目的。如果利他不能達到利己的目的,那就非但沒有高尚可言,反而還是低賤的。

在這裡,我們需要對「利己」、「自私」和「無私」正名。「利己」是人的本性,是宇宙管理人類的手段;「自私」是損人利己,是對利己本性的錯誤發揮;「無私」是損己利人,是對利己本性的扼殺。我們應當反對的不是利己,而是自私和無私。(關注微信公眾號「問答人間」閱讀其他文章)

推薦閱讀:

野心勃勃的瓦爾拉斯均衡
如果評價綠野仙蹤里那隻獅子?

TAG:無私 | 本性 | 自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