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生活,上癮,萬能的金錢,和...

極簡主義生活,上癮,萬能的金錢,和...

我曾經思考一個問題很久,那就是,我究竟要不要進行有規律的健身,並且持之以恆地學習一些軟技能,比如畫畫寫作摺紙網球旱冰。這些我都嘗試過,三分鐘熱度過後就擱置一邊,等著來年又有三分鐘熱度時再撿起來玩一遍。在這三分鐘和三分鐘的間隔期,我時不時的就進行一次反省和懷疑,質疑自己生活的不夠積極健康陽光,懶惰並且欣然處之,毫無追求沒有上進心。這些懷疑和自我批評並沒有帶來任何動力,除了羞愧和感嘆不如別人之外,第二天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後來我在自我批評中又加入了新的說辭,比如你什麼都不會怎麼跟別人有話題聊啊,朋友那麼少也不主動社交,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別人怎麼跟你玩到一起去呢,blablabla。

再後來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了,雖然自己對現狀沒什麼不滿意,但總有個居安思危的聲音在一邊聒噪,讓我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懶惰且不思進取。為什麼我不覺得自己活得單調乏味,為什麼我對旅遊社交健身攝影就是沒有那麼大的興趣呢?(答案也簡單,性格如此)

後來我發現自己相當一部分理念和極簡主義生活相似,頓時覺得自己成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高級組織的會員,一切的顧慮都煙消雲散了。

以上並不是我感興趣之處,在回憶起這些矛盾時,我想的更多的是自我懷疑的導火索。

有時候我是真的覺得自己再這樣下去不行,每天沉浸在電視劇或者遊戲中不能自拔,最嚴重的時候一天耗費七八個小時,直到夜深人靜必須入睡。這時候自我反省一下是對上癮的警醒,雖然沒什麼用處。

有時候我沒有對任何事情上癮,是看知乎看多了。一些人討論跑步健身旅遊帶來的好處,一些人會剪紙會畫畫會這會那晒圖。這時候我被外界的觀念影響,非黑即白的慣性思維讓我覺得不去做那些別人大力提倡的事情就是錯的。處在一個跟大部分人的觀點都不一樣的環境中,自我肯定總是比較孤單和艱難(由此可以推想出小眾群體在生活中的限制及心理發展過程,少數民族,LGBTQIA......)。所以「極簡主義」這個標籤讓我有種找到組織價值被肯定的感覺,雖然我過得並不一定是極簡主義生活,但不那麼糾結了。

更有意思的是,這兩種原因於我而言解決的方法是一樣的。那就是深入的親密關係和情感支持。物質成癮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情感缺失,而自我懷疑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可以通過跟親密的家人朋友集體組織(如果是諮詢中遇到自我肯定方面的問題,需要考慮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的差別,個體主義強調個體本身存在的價值,集體主義強調人在集體中體現出的價值。論如何將西方的心理諮詢中國化)溝通來抵消,從而變成自我肯定。

由此我推測極簡主義生活也不是想擁有就可以的。當一個人精神上感到孤單無依靠的時候,他如何能忍住不通過物質上的補償來獲得些安慰呢。培養意志力並不是解決買買買的根本,所以有些人看了很多培養意志力的乾貨,然而沒有什麼卵用(同樣,無法從虛擬的精神快感中自我發力跳出惡性循環,所以也不能解決網癮遊戲癮刷微博知乎,無法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人生意義,所以不能解決不讀書不學習瞎考證。論培養意志力的實用性)。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意識不到自己處於情感缺失的狀態中,因為習慣了如此的生活,因為別人過得跟自己差不多,生活里多少都會有些小問題,沒有人會放在心上。這樣的習慣造成了麻木,麻木讓人缺失自我,而不能夠自我麻木的人可能會轉為抑鬱(事物之間確實有意想不到的聯繫。論抑鬱是否對人有正面影響)。

情感缺失久了,人會漸漸喪失愛和關懷的能力,可能會因此變得非常功利(一切都可以被數字或者金錢衡量,參考耶魯公開課《正義》),再潛移默化出下一代的情感缺失(論如何培養小孩的同理心)。這讓我想起一個很著名的外國小說。孫子認為金錢不能買到一切,比如愛情。他爺爺花錢製造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堵車,為他和他的意中人製造了一個小時的浪漫時間。這個故事也曾經讓我懷疑,是不是金錢真的可以買來全部,只要能想到方法。但是現在我終於可以肯定金錢並不是萬能的,因為錢不能製造特定的感情和精神體驗。

情感有其不可代替性和不可控制性,因此相較理智來說更加神奇也更加珍貴。做事情不走心的人也許不能跟寵物有很深的感情,因為他看不懂動物眼中的凶光和溫存(論如何跟荷蘭豬培養感情)。過於理智的人可能對於生命的體驗是非常單薄的,因為生命的一些特性並無道理可言,然而帶給人很多感受(論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用理智的態度去討論為什麼基督永遠也不出現,也不可能有什麼結果(論宗教情感)。

小說中是因為孫子和那姑娘本來就有愛的能力,但不見得所有情況都如此,不能被重複驗證。金錢在這裡是一個隨機變數/混淆變數(extraneous variable)。將EV當作事情(DV)發生的根本原因(IV)可能會很愚蠢。舉個教科書上的例子,某小鎮夏季冰激凌銷售量比春季高出15%,此鎮夏季犯罪率比春季也高出15%,因此人們是因為吃多了冰激凌才會犯罪(論EV在實驗研究中的干擾)。

說到EV,又想到有些勵志的公眾號宣傳,努力完善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自己,然後就會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可以自我實現,變得優秀,提高社會層次。但是對於談戀愛來說,它是一個EV。不然如何解釋殺人犯有人愛,大齡優質男女青年渴求愛情不得,高智商高學歷惹人厭的也大有人在。對於戀愛來說,情感才是重要的,而不是能力有多優秀。這樣的勵志宣傳不見得完全不好,但是這種價值觀容易誤導人,似乎提高自己可以一勞永逸,有一條路能通向全世界,有洗腦的嫌疑(論如何培養思辨能力拒絕被洗腦)。

扯太遠了……給自己扯出一堆論題。有一兩個也許有能力討論,到將括弧里大部分論題都能討論出獨到看法時,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也想像那些優秀心理問題回答者一樣,寫一篇文章各種引用文獻,看上去非常有說服力且高大上。但是這樣的發散思維,把許多不相干事情寫在一篇文章里,於我也是很好玩的事情。何必因為一點別人的認可就要模仿,會心累。***

推薦閱讀:

「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病,說的是你吧?
社交迴避,迴避的是什麼?
你想和怎樣的人共度一生?
心理諮詢是什麼?心理諮詢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