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局外到局內:觀局、入局、設局、定局、解局、破局、救局
從局外到局內:觀局、入局、設局、定局、解局、破局、救局
人都有自我正當化的傾向,這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堪,我們都是自我欺騙的大師:壓抑本性、選擇性失憶、否定現實、逃避心理、歸咎他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更與社會同化,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而掩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帶上虛偽的人格面具、甚至不惜抹殺真正的自我……背叛他人,萬劫不復,背叛自己,又該當何罪?然而,誰又不曾欺騙過自己呢? 每個時代都是混亂的,世界只是你心的幻影。一旦擺脫歲月的假象,這世間便美好了起來。所以這輩子學不完的古琴,看不完的書,愛不完的人,下輩子可以接續。是你的,永遠是你的,直到你也不想成為你之時。 孤獨。不求人看望,不期待被想起,斷絕所有與外部世界的連接,赤裸裸直面自己內心,直到逼出真實的自己,而後一點一點更深地認識它,同情它,消融它,成為虛空,成為眾生。人熬得過恐懼熬不過孤獨,寧願被嚇死也不能被悶死,可以跟老虎做伴兒卻無法跟自己做朋友。 岸雖然已經不同,水還是那條水,只是時而混濁時而清澈,這不妨礙水聲如昨,山色依然還是山色,客官還是客官,民歌也還是民歌,從古至今從未變改。願再聽一曲者可順流而下,另有它途者亦無妨離舟游閑於岸。這些不打緊的事體,來日或許又再相逢,亦未可見。如果可以,我想邀你與我同乘此舟沿江流而下,一閱時光峽谷中的水岸山色。此地此時人皆相傳有一歌者,善唱山歌而自稱這些古老的民歌皆為前人所留,不避年月,畢竟也只是抒發了他人胸襟,至於自己是否留情在內,世人閑談有說絕不可無,有說也許歌者已將自己抽離在歌聲之外,才有那些山峽迴響中的陰影、日光,甚至水面映照在崖岸上的樹叢、山花。人間的傳言終歸就象這江水一樣,分不清那些混淆的是來自哪個自以為水滴的水滴,又與哪個或哪個水滴並不相同,唯取一瓢吟而忘卻時代,唯有民歌者的歌聲依然質樸如在,若有興緻,不妨與我同試。
用自己的雙手,去破除命運界定,讓願景變成了現實,容貌的更易,是不服輸的勇氣,一個夢的結束,是另一個夢的開始。繁花幾許,經年一夢便好;落英隨風,葉綠根深又濃。 破局首先需要的是一雙慧眼,能夠識別他人的計謀。如不然,暈乎乎地走進去,成為他人盤中之餐,怎能破局?陷入僵局之中,如果不能引起警覺,就這樣一直陷在裡面,等到醒悟過來時已經是無力回天,這樣的局面何以破局?所以,能否識局,對於破局者來說是最基本的要求。識局的方法可以是不拘一格的。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人生當中,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塊肥肉砸到你。 所謂觀局,就是在破局前對敵我雙方形式的考察,是破局前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觀局,要有全局觀念,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盯著一處不放,結果損失更多。觀局,還要有大局觀念,因小失大,丟掉西瓜撿芝麻這樣的行為是相當愚蠢的。觀局,還要有長遠的籌劃,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能做好權衡,盡量獲得最大的利益。觀局,不能只顧敵我兩方勢力的權衡,要有開闊的眼界,把握大局勢,考察局外力量,爭取獲得局外者的支持。 所謂穩局,顧名思義,就是在自己力量還沒有足夠強大,還不能與對方立即抗衡的時候,不要讓這個局的敵我鬥爭趨於激烈,趨於白熱化。而讓對方停下來,麻痹對方,讓他休息一下,讓他歇口氣,喝點水,悠哉悠哉。而這個時候,你就有足夠的時間走出被動的局面,最終打亂對方的計劃,鑄成破局之勢。因此,看似平靜的穩局之中往往卻是鋒芒暗斂,靜若止水的局面背後有蠢蠢欲動的力量。 從這裡可以看出,有時的退是為了進一步的進。當取勝的時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要敢於退,等待時機,不能盲目地進。兵貴神速,是用兵的一般規律;緩兵之計,也是指揮上的常見之法。戰爭中的情況多種多樣,行動計劃,則應有張有弛。以退為進,在兵法上是說,以退卻為手段來達到進攻的目的。 緩兵之計,在兵法上是說,暫時使勢態緩和,拖延時間,以便從中脫離危險。更多的是用於不利形勢下,爭取一段喘息的時間。 破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心急。故益以緩兵計,保存自己,發展自己,相機而動。破局者若能深切體悟緩兵計的智慧,將大有裨益。 破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裡面,充滿著鬥智斗勇的激烈和堅持道理的忍耐。而很多時候,或許就在你的眼前,有細小的利益顯得唾手可得。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的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間互相依存,應全局整體思考的寓意。鼠目寸光和只追求眼前利益者難成大事,有句話說得好:你能看多遠,你便能走多遠。 破局者,唯有把目光放長遠,不光顧眼前的得失而悲喜,方能成就大器。看一個人的底牌,要看他身邊的好友。看看他身邊圍繞的都是些什麼樣子的人,通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大多數是因為志趣相投,並且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有的人是為了一個相同的事業走在一起的,他們有著一個共同創業進步的偉大目標;而有的人純粹是為了吃喝玩樂而走在一起的,他們有的只是在一起賭博、胡鬧的隨意性;而最可憎的應該是那些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走在一起的,他們內外勾結、狼狽為奸。所以,根據不同人所交結的朋友不同,我們就可以來認識所考察的人是賢才,還是不肖的壞人。這樣,我們就能對他人保持警惕,避免被他人所利用而掉進他人所設的局裡面。
賢士是永遠和賢士趣味相投而在一起的。俗話說,魚愛魚,蝦愛蝦,烏龜愛的是王八。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集團,是怎樣在"物以類聚"這一規律下聚在一起的。 但求掌握全局,不因貪小利而失大局。這是破局者所應銘記於心的法則。有的人從小的地方觀察入微,但是反而會忽略了大的問題。有的人能把毫釐之差算得一清二楚,但是經常忽略對天下形勢的了解;有的人對小事一點也不放過,對於大事常常會感到困惑不解。對局之中,把"抓大放小"之計用在正道上,則多少有些悲壯和凄涼的色彩。大難當前,有人主動站出來代人受難是一種犧牲小處,完成大局;為了渡過暫時的難關,而被迫放棄眼前的利益也是一種抓大放小。 要做到"抓大放小",應該有了長遠和總體的把握,就如多了一隻眼睛。這隻眼睛長在身外,高屋建瓴,從上往下俯視。這樣,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能看到自己,也看到對方,看到事件之內,也看到事件之外,看到現在,也看到過去將來,因此能做出英明的決策。 一個複雜的局,裡面各項事務層出不窮,紛紜複雜。破局者如果想要事必躬親,對於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做到親自過問,都想要做的完美無缺,這樣的破局者,恐怕只能被那些瑣事纏身,終日疲於奔命。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抓關鍵的智慧。 一場局,裡面複雜的事務當中,總有最為關鍵的部分。如果抓住了關鍵,也就能夠很好地駕馭全局。至於那些非關鍵的瑣事,大可以交給他人去處理。千萬不能讓那些瑣事佔據和浪費了你的心智。 有人說:聰明而懶惰的人可以做將軍,聰明而勤奮的人可以做參謀,又笨又懶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奮的人只會添亂。將軍之所以能夠懶惰,是因為他很聰明,這種聰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懂得選拔利用人才,而不去親自做應該下屬做的事,這是秉要執本。 所謂觀局,就是在破局前對敵我雙方形式的考察,是破局前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觀局,要有全局觀念,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盯著一處不放,結果損失更多。觀局,還要有大局觀念,因小失大,丟掉西瓜撿芝麻這樣的行為是相當愚蠢的。觀局,還要有長遠的籌劃,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能做好權衡,盡量獲得最大的利益。觀局,不能只顧敵我兩方勢力的權衡,要有開闊的眼界,把握大局勢,考察局外力量,爭取獲得局外者的支持。觀局的眼光不能狹隘,只見一處不見全局;觀局的眼光不能近視,只盯著眼前不顧長遠。 什麽是局?用game來解釋最為恰當,局就是一場多方博弈的遊戲。 站在主局人的角度,可以將局分為四個階段:設局、布局、做局、勝局。站在入居人的角度,可以將局分為四個階段:觀局、入局、定局、敗局。做局與破局
設局: 每個城市的市容建設、城市化、新區擴容都是政府工作重點,在城市化的背後的成片開發,由於出讓量與出讓時間、出讓對象的確定、出讓方式與條件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這是高房價的原點,當城市面貌改觀、交通條件改善、市民生活提升的時候,設局就完成了。 作局: 本來,城市化以及市政投入來自於公共財政,取材於納稅人。但由於土地出讓收益具有一次到位的特徵、一鎚子買賣的特點、基數大並可通過行政規劃建制進行擴容,短期是一個無限的資源,故衍生了中國特色的地方土地財政現象。 為了用好地,建設好城市,取信於老百姓,必須作局。 其一,必須規划出代表一個城市的區域; 其二,必須規划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區; 其三,必須為中等城、大都市各類市等設定交通規劃並加速城市面貌建設。 沒有人不支持政府的此舉,因為城市交通發達了,面貌改善了,人氣旺了,就業點、產業補給點就多了,一些與房地產投資投機相關的因素才會活躍起來。老百姓從計劃年代的福利房置換出新居,哪有心思考慮其衷?其實這就是房價高速上漲的三條線索,房價首先在代表一個城市的區域取得突破,再就是城市新區房價比照中心老區進行不斷攀附,最後是城市整體素質大提升帶來房市的全面繁榮,繁榮的代價就是高房價。
要破局,破高房價這個局,解鈴還須繫鈴人,政府如何對待城市化以及城市建設,政府從何來源進行城市化建設,政府如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決定了其作局的程度。所以,破局就是落實城市化的資金來源,量入為出,先讓城市的腰硬起來再談大規模城市化,而不能跟風。一個城市沒有素質支撐,沒有普遍居民的生活支撐,僅有繁華與虛榮,後果必然摻雜著經濟同時發生叫過熱的現象。 如何從「局外人」成為「局內人」 1、擺正位置,以積極熱情的姿態,全身心投入新的集體之中,永遠不要把自己視作環境的局外人,站在環境之外來評價環境。同時,要看到工作單位人員組成和各自的經歷、性格與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要善於傾聽,注意觀察與思考,不斷吸收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把別人的經驗和教訓作為自己寶貴的人生財富。 2,調整心態,以平常心看待得失榮辱。任何人進入全新的環境,有距離感和陌生感都很正常。寬容自己,給自己一定的適應時間,並放低姿態,準確地定位自己,這就是一切從頭開始,謙虛好學,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與展示自己的才能。 3、羽化自己,自尊自信。不要過早地給自己貼上醜小鴨的標籤,從而在潛意識裡設置一道交流的屏障。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我能給他們帶來青春和活力,何況我是新人上場,出點紕漏也沒啥,等等。 4、學習《金枝欲孽》中,各位小主用自己的心計很快融入了後宮的名利場。在職場,你可以通過共事拉進彼此的距離,可以表現真我的風采,讓真誠沖淡彌散在身邊的陌生因子;儘快熟悉並融入企業文化,不要讓大家老以為你來自外太空。 據國外研究,受人歡迎,俗稱有人緣的人,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徵:善於傾聽,尊重別人隱私,謙虛適度,勇於承擔責任,有錯坦誠道歉,不過分討好別人,珍惜自己和別人的時間。而不受別人歡迎的人,人格特徵表現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為中心,過於功利,過於依賴,嫉妒心強,自卑,偏激,退縮,充滿敵意等。 從「局外人」到「局內人」 不過,是否我只是用自己的偏見代替了以往的偏見?當然,沒有哪個人能夠徹底擺脫自己的偏見;但是,反思不同思想派別在關於訪問者如何更適合調查上的深刻差異,這是值得去做的。有一種觀點是社會病理學(socialpathology)的。這種觀點的代表是20世紀20年代的芝加哥社會調查運動,它在中國曾經很有影響力。該學派從事訪談以解決社會問題,並假定只有訪問者擁有理解社會大圖景的正確觀點。另一種觀點來自馬林諾夫斯基的人類學,它尋求局內人(insider)所無法看到的文化中的模式。這就是為什麼馬林諾夫斯基堅持認為訪問者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且他不能研究自身的文化。在這兩種情況中,訪問者被視為一個局外人(outsider),擁有受訪者所不具備的視野。當這種傾向和理論偏見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會變得尤其強大,會縱容一些學者放棄那些不符合預設的理論框架的事實。
日本人類學家柳田國男曾是馬林諾夫斯基的學生,但與他老師觀點不同的是,他認為只有「局內人」才能理解文化。只是,究竟誰是局內人頗有曖昧性。柳田國男認為,對日本的任何一個地方而言,自己就是文化的局內人(culturalinsider);但是在他之後的一代學者把這種觀點擴展至「東亞共同圈」,視自己為中國和朝鮮的文化局內人。當然,這裡沒有客觀的分界線。我來自美國的鄉村地區,所以我認為自己更多地是滄州鄉村而非滄州城市的局內人。柳田國男視角的意義在於:作為一個「局內人」從事調查,具有以地方形式來描述文化的優勢;但是這樣做也有劣勢,即它會讓研究者想像自己的觀點就是當地人的想法。對研究鄉村中國的學者而言,存在一種「先入為主」的危險。有一個例子就是對地方知識的使用。我曾經和一位中國同事在鄉村從事研究,我們在廟中看到一尊雕像,從其服飾和面部來看,很明顯它是觀音。但是我想知道當地村民是如何談論這座雕像的,所以我問他們這是誰?事實上,他們並不知道佛像究竟是誰,只是稱它為「菩薩」。可是在他們要談論更多的時候,我的中國同事給出了「正確的」答案,甚至補充說雕像是宋代風格的。禮貌地講,他關於中國文化的「完整」知識,令他無法了解我想從村莊的角度理解地方的信仰。 關於歷史人類學的經驗來得很早。歷史人類學經驗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我自己的研究方式,也改變了我看待他人工作的態度。首要的是,它教會我始終對任何類型的先入之見保持警惕。關於開展訪談和使用數據的最好方式,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已經有著強有力的方法論觀點。以「局內人」或者「局外人」的身份從事調查,各有其優勢,完全沒有必要斷言某一種方法是唯一合法的。歷史學家對使用訪談抱有含混的態度。許多學者面對書面記錄,才會感到更加安全。較之局外的觀察者的書面數據,他們不怎麼重視口頭證言。情況確實如此,只有非常少的年老村民可以讀書寫字,只有很少的書面記錄可以保存下來。但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寫作,所以上了年紀的村民擁有對名稱、事件乃至整個文本的極強的、逐字逐句的記憶力。在純粹數據之外,歷史調查讓我們得知自己所熟悉的人們的真實想法。 局外管理——無關生智、局外生慧 深入局內,認清本質、以道馭術,才能身處局外 深入局內,被局內擊碎,並超越局內,才能照見智慧 進入無關和局外,你就是宇宙的核心 只有擁有高效協同組織,讓企業自動運營,透明管控,方能身處局外 企業現狀剖析 一、企業3年沒什麼變化!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終端市場價格越來越透明,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簡直是紅海!
如履薄冰——辛辛苦苦做個單子,一不留神出差錯,連成本都搭進去了! 二、管理越來越難,發展遇到嚴重瓶頸! 交待下去的事總是做不好,還經常出差錯! 業務管理完全失控,不知道都幹了些啥! 缺人、缺人、還是缺人! 企業氛圍差,老闆喊加油、員工喊加薪! 三、領導人忙、亂、煩、累 從雞叫忙到鬼叫,救火、陪客戶、招人……身體垮得一塌糊塗 不回家吃飯是正常,回家吃飯不正常;愧對父母、愧對家人總經理成了總指揮、總打雜、總救火
…… 企業一把手該做什麼 當然,上述情況是企業一把手無法忍受的,那麼,企業一把手到底該做什麼,又該怎麼做呢? 眾所周知,一把手該做的是抓大事,什麼是大事?就是戰略,什麼是戰略?簡單的說,戰略就是企業確定了行業和商業模式後,未來三到五年要做到的程度。 我們都知道,企業是由人組成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的,比如銷售、服務、生產、財務、行政等事情。企業遇到的事情層出不窮,解決了這件事卻又冒出另外一件事,就好比打地鼠遊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人是處在各個部門裡面的,我們把部門稱為「組織」。即:事-人-組織。如果焦點在事上,就永遠無法根治問題,事情就好比臉上的痘痘,層出不窮,而要徹底解決痘痘的問題,則需要調理人體內分泌系統,同樣,要本質上解決事情,就必須管理好做事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企業的管理焦點應該在「組織」。 既然企業的戰略目標要通過組織實現,因此,一把手該乾的事就是:搭建一套高效的團隊管理模式,打造一支高績效團隊,去實現戰略。 標準化建設 實現戰略,就要化戰略為目標,然後將目標落實到行為,再對行為進行標準化,進而使公司自動運轉,一切盡在掌控,組織高效協同,員工快速成長。 所以,標準化建設是實現戰略的重要因素,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關鍵,國內外優秀企業均是標準化的典範。如麥當勞的品牌標準化、服務標準化、運營管理標準化、員工培訓標準化。標準化意味著快速複製,即使換人,效率和品質也不會出現太大差異,一旦員工把標準貫徹到每一個基本動作,變成習慣甚至本能,那麼這種力量無人能及。局外管理
1.有的人能將積累的經驗轉化為成果,變成自己的薪酬,有的人則不能。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我認為,這種差別源於這兩類人做筆記的方法不同。具體來說,就是「積極記錄」的人和「不記錄」的人的差別。善於總結和積累的人,可以將經驗轉化為豐富的資歷,而這種資歷與個人的未來發展有著直接且密切的關聯。 2.工作筆記是為「遺忘」而準備的。工作,不是僅圍繞一件事情展開的,它要求我們每天處理很多事情。而要想把所有工作都出色地完成,必須集中精力先處理眼前的事務。因此,一個好方法就是你把後面要做的工作先寫下來,然後把它暫時忘掉,這樣你才能集中精力處理眼前的事務。工作成果以及工作中的靈感也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來存儲。把所有的事情都記在腦海里是不現實的。唯有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你才可以放心地「遺忘」。如此一來,你就少了許多負擔,可以輕鬆地處理眼前的事務。這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3.即使大腦會遺忘,但是筆記本上有記錄,這就好比把創意鎖進了「保險箱」。不僅是創意,每天的體會、工作上失敗的教訓、從成功中得出的經驗等,都可以鎖進你的「保險箱」。 4.準備三個工作筆記本:記事筆記本、航母筆記本、日程筆記本。靈活搭配使用三個筆記本,並以便利貼作為輔助。 5.記事筆記本有兩個用途:任務管理和記錄靈感。所謂任務,是指需要做的工作。也就是說,我會把應該做的工作儘可能細化到最小單位,然後進行分類,記錄在筆記本上。 6.在與上級確認之後,就可以把該頁撕下來貼在航母筆記本上,如果再將決定和與之對應的策略一併記錄在航母筆記本上,就可以保證不會有任何信息被遺漏。 7.記事筆記本是記錄零散信息或尚未成熟的想法的筆記本,它終究只是開始做筆記時使用的工具,千萬不要認為想法還不成熟就不記錄。總之,無論如何,先記下來再說。如果認為日後能用得著,別猶豫,馬上記下來就對了 8.集合信息的航母筆記本:將寫有靈感、思緒的記事筆記本上的有用信息粘貼到航母筆記本上,在航母筆記本上進一步提升、擴充。通過航母筆記本,零散的信息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將複印了重要郵件或者網頁資料的紙張、宣傳材料等貼到航母筆記本上。事先做好剪貼整理,就可以省略搜索資料的時間,規避資料丟失的風險。航母筆記本是工作上需要的重要筆記本。作者的航母筆記本是最常見的裝訂式筆記本。 9.管理日程安排的日程筆記本10.全天候的工作筆記法:記事筆記本、航母筆記本、日程筆記本這三個筆記本可以互相搭配,靈活運用在工作上。同時為了有效使用每一個筆記本,還可以輔以便利貼、電子產品等。堅持用記事筆記本準確地記錄信息,再將記錄信息的紙張貼在航母筆記本上,充實航母筆記本之後,再用日程筆記本隨時提醒自己工作進度,最後用電腦整理成文檔,列印出來。這就是我的工作流程。
11.同一策劃案的相關內容要記在同一頁。我在工作中一定會遵守「PDCA」這一流程。PDCA是指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改善)這四個步驟。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按照這四個步驟進行,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12.對於必須立即執行的任務,應該立刻將其內容逐條記錄在記事筆記本上,因為記事筆記本可以隨身攜帶,而且可以經常翻閱,這可以幫助你記憶。任務完成後,從記事筆記本上撕下該頁內容,貼在航母筆記本上,並將該任務的執行內容、注意事項一併記在航母筆記本上,以累積經驗與知識。最後,實施階段中的注意事項與結果,用紅色筆記錄下來。這就進入了所謂的收尾階段。 13.寫截止日期的日期便利貼。日期便利貼的粘貼位置是筆記本的右側,並且要露出頁面一些。如此一來,只要一翻筆記,就會看到貼在右邊的日期便利貼,自然而然也就會提醒自己必須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務。 14.策劃的第一個階段是提取關鍵詞。這時候,請將所有能想到的關鍵詞都寫出來放到桌上。規定一個時間範圍,10~30分鐘。限定時間是為了給自己壓力,使自己儘快寫出關鍵詞來。之後我用思維導圖先理清自己的思緒,再串起來。策劃的第二個階段是利用外出的時間來想點子。一邊欣賞車窗外的風景,一邊思考。邊看風景邊思考,能夠有效地刺激大腦,點子就會很神奇地產生了。 15.會議筆記:做會議筆記重要的一點是,一開始就要寫明「本次會議要決定什麼」。會議讓人覺得無聊的原因在於,沒有作出任何決定,沒有任何成果,當然就會有徒勞無功的感覺。另一個重點是「本次會議決定了什麼」。在開會之前,必須將會議的具體內容在開會時解決了。許多會議都是沒有結果的。若明確了這一點,開會才有意義。開會時,在設想和收尾階段,思考三點:①何時(when)②誰(who)③做什麼(what) 16.把無聊的會議變成展現自己能力的良機。假裝自己就是決策者,對需要決定的事情進行設想。不管你是新人、骨幹還是管理層,你都可以這樣做。年輕的時候,常會厭煩老被逼著參加各種無聊的會議。其實,不妨在會議中設想一下決議事項,將設想內容寫下來,再與會議結果對照,看自己預測到了哪些事。這可是讓自己不會在開會時睡著的秘訣。培養預測未來的能力,以賽馬的心情猜測誰的意見跟自己相同,抱著這樣的心情開會就能讓無聊的會議現場變成刺激的賽馬場。而且,如果你的設想與結果不同,還可以從差異中領悟出作決定的竅門。 17.會議記錄的秘訣:作會議記錄關鍵是要列出席次,並記錄下出席者姓名及發言內容。因此,你要畫出會議室的座位安排圖,然後在座位上寫出參加者的名字。不同人的發言內容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下來。 將一頁紙分為筆記記錄、關鍵詞、概要三欄,上課時僅需在「筆記記錄」一欄書寫。複習時,將重點部分與疑問寫在「關鍵詞」一欄里,最好再整理上課內容,記在「概要」一欄里。這一做筆記的方法不僅能在上課時派上用場,在複習時也助益良多。 三欄內容如下:①會議記錄;②疑問事項、關鍵詞、點子;③會議要點。 18.自我投資最關鍵的是明確回報。時間和金錢都是非常寶貴的東西,所以,只有把學到的東西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經驗與資歷,才算學有所成。不妨在筆記本上把目的和成果寫下來。一年左右的短期投資最為合適。 19.職場人士為參加資格考試而學習時,最重要的是要明確以下三大事項:①思考為了什麼而考資格證書(目的明確化);②想像考取之後的自我價值提升(資格證書的運用);③設定考取資格證書的時間並制訂計劃(設定期限和制訂計劃) 把取得資格證書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以清單的形式列在記事筆記本上。把設想和結果用不同顏色的筆區別記錄,如果進展不如預期順利,就要思考原因,迅速改進。另外,職場人士的學習和學生時代的學習不同,沒法拿出充分的時間,因為總有工作要做,所以必須靈活運用有限的時間來高效學習。 秘訣是把工作筆記本和學習筆記本合而為一。為了把工作中的零散時間當成學習時間來用。在工作上,個人是無法完全掌控時間的,必定會有等待的時間。 背誦之類的學習作業,最重要的是反覆進行,而工作上的零散時間正好可以用來背誦。我在同一個筆記本上記錄著許多內容,在等待的時間裡,既可以學習,又可以複習研討會的內容,甚至還可以就讀過的書籍作深入思考。筆記本也是一個剪貼簿,可以把參考資料上必須記住的內容複印下來貼上去 20.「A書評」讀書筆記法。讀書是自我投資的重要途徑,無法直接獲取的知識可以通過讀書間接獲得,讀書是提高自身價值的重要手段。讀書要活用!在書讀完以後,馬上從書本內容中篩選出「要做的事情」記在筆記本上。讀書筆記等同於「行動計劃」。因此,我自己把這種讀書筆記法稱為「A書評」(Action書評,即應用書評)。 比如,以我讀的《請將讀後感整理在一個筆記本上》這本書為例,我讀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高效的讀書技巧。讀完以後,我寫在筆記本上的A書評主要有兩點:封面建檔(為讀書會準備)、學與用筆記法(從現在開始)這兩點僅僅是記錄下關鍵詞。後期嘗試實踐。 21.讀書的價值在於學以致用。「A書評」這種方式整理讀書筆記的,我都是按逐條羅列的簡單方式記錄的。為什麼要寫得如此簡單呢?因為實行的時候,要盡量把該做的事情簡單化。越簡單越好。記住一點,最終留在記憶中的其實只有關鍵詞而已。勞心勞力,在筆記本上洋洋洒洒寫下很多字,回頭查找起來麻煩不說,閱讀起來也是一項大工程。但是,只要在筆記上列舉幾個關鍵詞,反而能夠輕易喚醒自己的記憶。 22.最簡單的剪貼筆記法。總有一些書本上的語句讓人愛不釋手,總想寫在筆記本上。這時,把書本內容記錄在筆記本上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剪貼 23.研討會上如何做筆記。因為對職場人士而言,不能帶來回報的學習就沒有意義。我們參加會議的目的不是記錄或整理要點,而是要從中領悟到可以為自己所用的東西。 參加研討會或培訓時,首先要想好自己打算從中「帶回什麼東西」,並寫在筆記本上,如果內容不多的話也可以寫在日程表欄外。原因就在於,大腦對你決定要從研討會上「帶回去」的內容特別敏感。當演講者講到你一開始就設定好的主題的相關內容時,人的注意力自然就會集中起來,大腦也會下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 對於要帶回去的東西,一兩項就足夠了。不要太貪心,一次就想掌握好幾樣東西是不太現實的。哪怕這次研討會只能提供一項有用信息,那也是把別人經過多年摸索得出的經驗或成功模式輕鬆轉化為自身知識的一次機會,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24.研討會人脈資源。要將這些人變為自己珍貴的人脈資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對方對自己產生興趣。即便是資歷很深的演講者,要一次就記住陌生人的信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提問者給人的印象能與演講者自身的信息緊密聯繫在一起,就比較容易讓演講者記住了。他會因此記住那個在會場上提問的人。我製作了一些獨具特色的筆記本,作為禮物送給一些書的作者和演講者。 25.在研討會上獲得的人脈資源是自我投資的最大成果,因為人脈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在構建工作上的人脈網路時,可以用筆記本來管理名片。同時使用筆記本和名片夾來管理名片——縮印。對於工作上頻繁聯絡的人,可以把他的名片複印貼在筆記本的封面內頁推薦閱讀:
※慾望究竟是毒藥還是荷爾蒙|重解道德經 第二十四章
※作為一個全真居士,能拜入正一門下嗎?
※從佛教或者道教角度講,我們從哪裡來?
※《老子》中「道」、「德」、「名」三者分別是什麼?有什麼聯繫?
※如何看待佛系,道系,法系,儒系這幾個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