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辯論賽準備的個人淺析-4 (奔波)

辯論賽準備的個人淺析-4 (奔波)

來自專欄 拾趣辯論,偶得奇思

作者:奔波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1)討論了我對辯題中論證標準的理解。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是如何建立一個辯題的論證標準的。一個辯手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思考和建立辯題的論證標準。以我個人為例,我會花三成左右的辯題準備時間來思考和推敲我所建立的論證標準。建立一個好的論證標準難度真的很大,這或許是辯論賽準備中最為依賴所謂「辯論經驗」的環節。因為標準是因題而異的,哪怕辯題是關於同一個話題,但是辯題中的字眼變動了,標準都有可能隨之改變。舉個例子,「環境保護靠發展科技/節制慾望」和「環境保護在於發展科技/節制慾望」。這兩個辯題的標準是不同的,具體原因我會在下文解釋。所以提供一個所謂的「套路」或者「定律」來方便接觸辯論時間比較短的辯手更容易地找到論證標準是非常之難的。我只能儘力從我個人打過的辯論賽中總結出幾個可操作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論證標準可以從辯題中的話題而來。我前面的文章(2)提過,話題的討論是準備辯題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隨著對話題的深入探討和理解,很多時候就可以得到既讓大家接受又有利於己方觀點的標準。照舊,舉例說明,我曾經遇到過「環境保護在於發展科技/節制慾望」這個辯題。在一周的準備時間中,我用了三天去思考和討論環境保護這個話題。最終我的標準來自於我對環境保護的理解(我抽到的觀點是環境保護在於發展科技)。我認為環境保護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只是讓環境問題停止惡化。而更高的階段是讓環境變好,環境問題得到改善。當然,面對環境問題,我們更希望可以讓環境問題得到改善。同時,人與自然地關係也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初級階段,我解讀為單選階段,這個階段可以是人類得到發展同時破壞環境,也就是人類社會初級階段的時候。也可以是人類發展的需求被遏制,讓自然環境得到改善,這或許是很多極端環保主義者的願望。但我認為有人與自然可以有更高層次的關係——攜手並進。攜手並進指的是人類發展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同時自然環境也得到了改善。綜上所述,我的標準是,判斷環境保護在於發展科技還是節制慾望的標準是看何者更能夠把人與自然地關係推到高級階段,實現人與自然攜手並進的關係。讓我們回過頭來審視這個標準是否符合我上一篇文章(1)中所提到的理想論證標準的兩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是看起來很中立,容易為觀眾評委所接受,另一個特徵是比較有利於己方論證。第一個特徵我覺得是符合的,這個標準看起來字面上並無偏頗之處,也沒有明顯地偏向某方。而且利用前面對人與自然關係分初高級的鋪墊,把標準的高度提上去了,讓對方在否定我方標準的時候會承受一定的壓力。所以我們重點來討論一下這個標準是否符合理想標準的第二個特徵——在實際上偏向己方論點。其實在前面論述人與自然關係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小鋪墊,我不明顯地把對方的節制慾望歸到了人和自然關係的初級階段,就是人類的需求得到遏制,為自然環境做出讓步。另外我也做了一個小伏筆,我會把節制慾望歸類為只能讓環境停止惡化的階段。但是在很多環境問題中,自然生態已經失衡,簡單地停止破壞並不能改善我們的環境。而當我用這個標準來論證我方觀點的時候,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論證我方觀點,使用高畝產水稻這種科技發展的成果。面對人口增加帶來的關於生存的糧食需求,使用高畝產水稻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讓我們不增加甚至減少所需要的耕地,做到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讓自然環境得到改善。同時還有許多類似的的例子,都是關於科技力量所實現的人與自然雙贏,使用這些例子結合論證標準來證明我方觀點。以上,就是我想介紹的得到論證標準的第一個方法——通過討論辯題中的話題來得到論證標準。在這裡我想補充一下,或許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得到論證標準,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通過討論話題本身得到標準才是正途。辯論可以是對語言和文字的玩味,對邏輯的提煉和較量。但是我覺得對問題思考的高度,理解的深度有時候是勝過技巧本身的。

其次,有時候標準可以從辯題中的關鍵詞(字)而來。在這裡我想用本文剛開始的例子「環境保護靠發展科技/節制慾望」。我前面提到,同一個話題,只要語言上稍微變動一下,就可以使用不同的論證標準。假設這一個辯題我的觀點是環境保護靠節制慾望。我的標準會來自於對關鍵字「靠」的解讀。我認為我們對可以依靠的東西只有一個核心的要求,那就是。因為從字面上來解釋,靠就是把一個人或某物的重心貼合在某個被靠的事物上。一旦被靠的事物不穩,這個靠著它的人或者某物是會倒下的。所以,被靠的東西可以不美好,可以不全面,可以不理想,但一定要穩。所以我的標準就是,判斷環境保護要靠發展科技還是節制慾望,要看何者更穩定,何者更能夠按照既定計劃實施並且能夠確保實施的效果。所以在這個辯題的比賽中,我首先會花一定的時間和篇幅去說明我對「靠」的理解,從而讓我的標準成立。在比賽中讓這個標準成立我覺得難度不大。那麼接下來我就需要論證為什麼節制慾望相比於發展科技是更可以按照既定計劃實施並能確保實施效果的。舉個例子吧,在哥本哈根環保高峰會上,各國承諾在2020年將各自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一個既定的目標。我可以承認新技術的出現也可以有力地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我們又能夠用怎麼樣的方法去確保某項技術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出現呢?如果是從節制慾望的角度來看,淘汰部分落後產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對用水用電採用階梯收費,對大排量汽車徵收排量稅,這些做法都是可以通過立法或者行政力量去實施並且保證效果的。所以我大可以承認發展科技或許在某天可以讓人類與自然雙贏,人類可以隨心所欲使用資源而同時自然環境也蒸蒸日上。但它並不是一個穩固地可以靠的東西。無法通過社會力量去確保實現的時間點和效果的。所以在完全不需要否定對方觀點的優勢的同時,我方觀點是可以通過我的論證標準得到證明的。

最後,講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很多時候實在想不出標準了,就先想論點。想己方論點和對方的關鍵區別在哪裡,關鍵優勢有哪些,然後再從中去總結出標準。舉個例子,前面提到的「環境保護在於發展科技/節制慾望」這個辯題的論證標準並不是我一開始就想到的。我是先詳細寫下我認識中的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然後寫發展科技可以做得如何,節制慾望又可以做到哪些。在這個過程中我寫了很多關於發展科技的例子,像高產水稻,綠色能源,垃圾回收利用和焚燒發電等。同時我也寫了很多關於節制慾望的例子,比如「光碟」行動,大排量汽車徵稅,呼籲不使用皮草和食用魚翅。後來我發現很多時候節制慾望是人對自然地讓步,同時也只是讓自然問題停止惡化。但發展科技很多時候是可以在滿足人的慾望的同時做到保護自然,甚至可以讓自然問題得到改善。所以我才得出了前面提到的標準。

總結一下,我認為好的論證標準的建立是因題而異的,很難說有什麼套路可以用。我只能為大家列出三種我用過的方法。其中我認為來自於對話題的理解和思考的標準是比較理想的。然後我想補充的是,對話題探討要很廣,對問題的思考和理解要很深。但是標準建立的邏輯要很淺,要很直接很好懂。因為我們的論證是建立在標準的成立上的,而標準來自於辯題本身。所以讓標準成立這個過程本來就不應該存在著太複雜的邏輯關係。如果標準和辯題本身的聯繫還需要用大量的篇幅和時間去論證和說明的話,會模糊比賽的焦點和讓整個論證的進度落後於對方,從而影響賽果。

引用:

(1)辯論賽準備的個人淺析-3,奔波,拾趣辯論。

(2)辯論賽準備的個人淺析-1,奔波,拾趣辯論。

未完待續

奔波

推薦閱讀:

簡單的筆記:辯論的"方法論問題"
高雄中學裁判課講義(某匿名學長)
真對不起,辯論圈也並不是我們應該有的樣子
辯論圈裝逼部分指南

TAG: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