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改革比革命更困難?
好吧,題主有答案了,這裡就分享給大家了,如有不當,還請批評指正。改革和革命都是人類創造安全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二者都推動了歷史的車輪向前發展。現在我們多談關於改革,世界潮流也是漸趨向於改革,而改革也為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提起革命卻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彷彿成為了歷史的代名詞。那麼改革和革命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什麼人們總說改革比革命更難呢?
什麼是改革?一般來說,改革就是在不改變原有社會制度的前提下,由政府自上而下地對政治進行良性干預,去除痹症,採取新式,使國家的政治格局更加合理,使生產關係中那些不利與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受到排除和遏制,從而給社會的發展進步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什麼是革命?革命就是在階級社會裡代表新的生產階級的新興階級推翻舊的統治階級的鬥爭,它表現為革命者用暴力去打碎腐朽的上層建築,使國家政權由一個階級手中轉移到另一個階級手中,由此誕生出一種新的更能代表大多數人民利益的社會制度,進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從而得到社會的巨大進步。
總體概括來說,人們為什麼要改革呢,為什麼要革命呢,這個其實就是問題的本質,是哪些人要改革呢,改革不成又是哪部分人要革命呢,一句經典的話:何謂改革,即利益的重新分配。何謂革命,即權利的重新分配。套用現在常用的一句話,誰得利益最大誰最可疑。改革代表了哪部分人的利益呢,看問題要看本質,改革是由上向下的改變,發源於上層建築聽取了被統治階級的呼聲,適應了被統治階級的要求。革命則是由下而上的改變,是底層人民由自發到自覺地組織起來共同反對上層建築。
從政治學角度來看,革命和改革都是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表現形式。革命可能是現代化的起點,但革命不是萬能的,一個國家不能一直處於革命性的政治運動狀態,否則就沒有機會進行現代化建設。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就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和損失。同時,革命的成果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所謂「畢其功於一役」的革命是不可能存在的,革命不會使新的政治體制絕對完善,完善的手段只能依靠改革,改革是對革命後社會有條件的揚棄,體現著社會變化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
將改革與革命兩者放在一起來看,改革與革命的關係確時常難以區分。鄧小平就將改革提升到了革命的高度,他說:「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從性質上看,改革與革命都有可能是社會轉型性的根本變革;從方法上看改革與革命都既有可能是暴力的流血的,也有可能是和平的。不能拿改革或革命的一次失敗來論證其道路的合理性。改革與革命都是社會修復機制在起作用,革命是偶發性的,改革則是常態性的。一個社會要進步,可以沒有革命,但絕對離不開改革;同時,一個社會也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調節機制,通過不斷的有效的自我改革,才能夠實現良性運轉。
在某種意義上,改革是一場比革命更加艱難的進程,它是一份對智慧和勇氣提出更高要求的事業,改革者所面臨的問題比革命者更為困難。原因在於:首先,改革者既要反對保守者,又要反對激進者。保守者會阻撓改革的進程,而激進者則有可能過於急躁而把改革引向失敗。改革者應當採取彈性政策,盡量使其政策具有最大適應性。革命者的目標很明確,竭力使政治兩極化,政治問題簡單化,以分清敵我陣線。所以革命者是在分裂社會力量,而改革者則要駕馭各種社會力量。因此,改革者應該具有比革命者更高超的政治才幹。其次,改革是一場漸進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政治秩序的發展。這就要求改革者要精心設計和控制社會變革的速度、方式和時機。而革命是一場暴烈的社會運動,任何破壞現存的統治秩序的行為對革命者都是有利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革命者的任務就是破壞秩序,而改革者的任務則是要控制秩序。最後,改革無論是以變革社會經濟結構為開端,還是以變革政治體系為開端,最終都是為了達到社會經濟結構與政治體系均衡發展,而不是互相牽制。因此,改革者選擇什麼樣的改革戰略,是改革成敗的關鍵。近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不少為實現現代化而進行的改革。有的改革成功了,使國家走上了現代化的輝煌;有的改革失敗了,使國家出現了「現代化中斷」。全面的閃電式改革是一條失敗之路,而分項的漸進式改革則有成功的可能③。中國和蘇聯改革的不同命運,就說明了政治制度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改革戰略選擇的重要性。
革命在自身的進行過程中,更多的是懷著滿腔熱血,懷著最多數人的憤怒而進行的重建社會秩序的鬥爭,是暴力是血腥。改革則有很大不同,改革往往採取更為溫和的態勢,在統治階級內部進行的重新權力分配,當然也並不是在更多的將權利賦予人民,只是調整自己的方針政策以使得統治階級內部調整獲得最優效果,保證統治及其他政治社會行為的順利開展,緩解矛盾。革命只有一個敵人,改革則可能遭遇很多敵人,打個比方說,革命是掀桌子,改革是排位子,並讓每個人安於自己的位子,這當然不容易。改革是在統治集團迫於被推翻被革命的形勢下進行的,它所面臨的不僅僅是要維護將傾大廈的暫時穩定,更要進行及時的修補,所以說它在改革自身內部權力分配的同時也要時時警惕投機者亂謀者的暗算。改革面對著的雙層壓力,相對於革命來說的推翻現有腐朽統治以求建立起新政權來說有著更大的困難。
再者,就拿改革自身來說,面對著已經較為捉襟見肘的社會政治經濟局面,它不可能全部破後而立,只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補,並且在照顧到原有既得利益者的情況下不能夠進行較大的調整,並且這也需要改革者有更大的決心,有更大的擔當。改革也往往會觸及深水期,這也會使得局面更加難以掌控,一不小心也會遭到統治階級內部的反噬,從而引發政變或革命影響改革進程。
落腳到中國的改革中,那就是對待改革,領導者要有勇氣,民眾要有耐心。改革開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各種聲音,保守的、激進的、左的、右的,從未像今天如此喧鬧,怎樣看待改革這件事本身,是值得認真思考和釐清的。從長遠看,改革是解決中國當前各種問題的根本出路,所以一定要改革,而且必須要以更大的勇氣去改革去調整,這也是中央的堅定態度。但在當下,改革並不能一下子就解決所有問題,因為改革本身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穩定有秩序的環境中一步步推動和深化,可以允許每個人有不同的理想世界和價值追求,但所有鼓吹在一夜間實現目標的人,都是不現實甚至居心叵測的④。當年小平同志「摸著石頭過河」的思想,使我們擺脫了試圖一勞永逸整體解決所有問題的教條主義和建構主義,真正秉持了實事求是、實踐優先的精神,這一思想是我們在面對當今改革時最值得堅守和遵循的。古今中外都有數不清的教訓表明「空降」的制度是不會成功的,無論其所標榜的價值是多麼誘人和美好,只有在尊重現存秩序的歷史連續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從社會內部生長出好的秩序和制度,也只有通過不斷的試錯和摸索,才能找到中國富強民主的真正出路。
時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進步,而落在我們身上的改革重任也在不斷加重。面對新的形勢新的局面,只有深刻的認識當前國內的具體情況,開出合適的藥方才能更好地進行改革,才能更好的走向新的征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進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堅持改革道路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才能夠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期待。
改革有時候如同革命一樣,更多的呼喚的是人們對於自由的渴望,只是改革這一手段所帶來的是全民的自由,大眾的自由。改革比革命更困難一些,但卻更需要我們有勇氣去擁抱自由。我們需要自由,也就需要改革。
參考文獻:
[1]陳小麗.試論改革與革命的關係[J].政治研究,2011.(7)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29.
[3]任重.試論改革與革命的辯證關係[J].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1)
[4]羅寧.改革與革命的優劣對比[J].21世紀,2007.(3)
推薦閱讀:
※清朝「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新政實行的廣度和深度如何?
※如何評價斯托雷平改革?
※進外企工作是不是就等於當買辦?
※如何看待商鞅變法中的重農抑商?當今中國需要重農抑商嗎?
※改革開放的優點和缺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