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的角度看,小米的招股書傳遞了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5月3日,小米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小米招股書顯示,小米聯席承銷商是中信里昂證券、高盛、摩根士丹利。小米招股書披露,小米2017年收入為1,146.25億元,同比增長67.5%;2017年經營利潤為122.15億元,同比增長222.7%。
小米公司5月3日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關於小米的種種謎團,以及目前國產手機的運營現狀,都可以從招股書中找到答案,因為招股書是全面了解一家公司以及一個行業最客觀的資料。通過招股書,站在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整理了下面八大信息:
信息1:小米公司上市主體是誰?公司架構如何?
招股書披露,小米公司主體是小米集團,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以不同投票權控制
信息2:雷軍在小米到底佔多少股?
招股書披露了小米上市前的持股比例情況。其中,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
另外,小米有望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就是說,管理層掌握的一部分股票的投票權遠大於普通股。簡單說,按港交所新政,雷軍可能擁有一批股票有超級投票權,相比普通股,「話事權」最少1股頂2股,最多1股頂10股。理論上,如果雷軍擁有的全是超級投票權的股票的話,最少只要擁有9.1%的特殊股權,就可以保障投票權超過51%,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信息3:小米的業績表現如何?
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顯示了它的成長性:2015 年,小米的經營收入達到 668.11億元,而在傳說中困難的 2016 年,小米仍實現了 684.34 億元的總收入。到了 2017 年,小米的營收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 1146 .25億元。與此同時,小米的盈利也逐年增長:2015 年小米虧損 3.03 億元, 2016 年實現凈利潤 18.9 億元,2017 年經調整未經審核的凈利潤達到了 53.6 億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交招股說明書之前的小米 6X 發布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曾公開承諾:小米的硬體綜合利潤將永遠不超過 5%。這被一些人視作 IPO 之前的故意宣示。而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17 年小米的綜合利潤率(含智能手機、互聯網服務和智能硬體)是 4.7%。
信息4:小米背後的機構有哪些以及市值大概有多少?
和此前謠傳的雷軍持股小米70%以上,上市將衝擊首富之位不同,在本次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雷軍本人並未佔有如此高持股比例。另外,除了雷軍和一起打天下的「七大金剛」外,曾經投資小米的多家機構也浮出水面,小米共經歷9輪融資。其中包括,啟明創投、晨興資本、IDG資本、順為基金等明星創投公司。
此次小米上市過程中,公司的估值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在之前的市場傳聞中,關於小米估值曾有多個版本,從6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不同版本的估值相差甚遠。
據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透露,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信息5: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嗎?
招股書顯示,營業紀錄期,小米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智能手機銷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機部分分別貢獻總收入的80.4%、71.3%及70.3%。但在招股書中,小米多次解釋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小米將自己的商業模式歸納為「鐵人三項」: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另外,小米擁有龐大且高度活躍的全球用戶。截至2018年3月,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規模、活躍度、使用時長等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互聯網公司水平。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分別為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
信息6:小米手機在行業的地位如何?
招股書中寫道,目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體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小米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級IoT平台,連接了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2017年按連接數量計算,小米的消費級IoT硬體全球市場份額為1.7%,身後是蘋果0.9%,亞馬遜0.9%,三星0.7%和谷歌0.6%。
信息7:小米海外業務發展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增速非常強勁。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更是同比暴漲了250%。
高漲的海外營收與小米手機在國際市場上強勁的表現不無關係。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了9000萬台,重回全球前五,這其中,小米在印度市場表現強勁,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手機出貨量突破了920萬台,去年第三季度IDC智能手機的數據顯示,印度手機市場的第一品牌已被小米收入囊中。在市場份額佔有率上,小米達到了23.5%。2017年小米手機還在俄羅斯、新加坡、捷克等十幾個國家進入了銷量前五。
信息8:A股投資者如何參與?
目前尚不確定小米何時加入深滬港通標的,CDR在A股上市的時間表也未確定,除了參與港股投資外,目前A股投資者只能通過A股的相關概念股來分一杯羹了。今天,小米概念股中,宇環數控漲停,奮達科技、廣東駿亞、安潔科技漲停,奧士康、精達股份等個股上漲超5%。
另外,如果後期小米加入滬港通標的以及CDR的落地,對於A股投資者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下面也為大家梳理了A股中與小米有關的上市公司。
《小米招股書》全文PDF,有需要的可關注「管家伯財訊」微信號,回復「小米招股書」領取。
小米強調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且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不過數據會說話,財報表明它距離一般的互聯網公司有距離,
1、盈利能力一般,向普通硬體公司看齊。
小米招股書顯示,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6億元;2016年收入684億元,經營利潤為37.85億元;2015年收入668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經營利潤率從2015年的2%逐步提升到了2017年的10%。不過,考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應該是凈利潤。
2015年小米凈虧損76.3億元,2016年凈利潤4.9億元,2017年凈虧損438.9億元,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和向員工發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凈虧損3.0億元、2016年凈利潤19.0億元,2017年凈利潤53.6億元,可以認為其在2017年凈利潤率為4.67%。5月是財報季,各家上市公司都發布了財報,財報顯示,2017年海爾凈利潤率4.3%,美的為7.69%,格力表現最好,15.1%。此外,數據顯示2017年華為營收6036億元,凈利潤475億元,凈利潤率為7.87%。可見,小米4.67%這個凈利潤率是標準硬體公司的水準。
小米凈利潤率在硬體公司中是偏低的,然而小米並不認為它是一家硬體公司,如果按照硬體公司的市盈率來計算,小米的估值約在百億美金級別——海爾、美的和格力市盈率分別為13.71倍、16.15倍和12.45倍。百億美元估值顯然不符合各界預期。不過,如何小米按照傳說中的千億美元市值上市,意味著市盈率將達到100倍,這是什麼概念?目前市盈率普遍較高的是互聯網公司,因為它們有更具想像空間的未來,市盈率高意味著投資者更加認同其未來的想像空間。騰訊最新市盈率42.51倍,最高時80倍;百度市盈率25.04倍;阿里市盈率47.03倍,而它們2017年的凈利潤率分別是30.5%、21.6%和36.5%(阿里統計的2017年財年),遠遠高於小米。
小米盈利能力是硬體公司的,市盈率不大可能比互聯網公司還高。
2、互聯網收入佔比並不高,距離蘋果有距離。
小米跟傳統硬體公司,主要是家電公司相比,確實更具互聯網屬性,可以運營用戶,可以不靠硬體賺錢,不過這個屬性蘋果、華為也有,OPPO、vivo正在逐步具備,正如我此前所言,所有智能手機公司都會是互聯網公司,它們擁有各自的ROM,從硬體系統層面掌握了互聯網入口,可以在硬體外攫取更多收入,而且有些公司的互聯網盈利能力比小米強。
剛發布財報的蘋果,一季度服務類收入超過90億美元,增長31%,已成為增長收入驅動,在營收中佔比達到了14.73%,小米2017年來自互聯網營收佔比為8.63%,同比增長51.2%,雖然增速超過蘋果,不過從收入結構來看,蘋果更具互聯網屬性,然而其市盈率只有16.29倍。
小米號稱自己是鐵人三項公司——互聯網公司、新零售公司和硬體公司,事實上,這三個屬性恰好是蘋果具備的。AppleStore就是新零售的始祖和佼佼者,如今坪效依然無人能出其右;蘋果服務收入主要是App Store、iCloud、Apple Pay、Apple Music等付費業務,其付費用戶已經超過2.7億,較去年同比增長了1億,目前蘋果也是付費用戶最多的互聯網公司——Amazon Prime會員剛突破1億,能夠向用戶大規模收費的互聯網巨頭,目前只有三家,蘋果、Amazon 和騰訊;蘋果的硬體優勢無需多言,小米市盈率不大可能比蘋果高出數倍。
3、研發投入目前偏低,距離百度華為有距離。
衡量一個企業研發投入最重要的指標是研發投入/營收佔比。小米2015年至2017年研發開支分別為15.11億元、21.04億元和31.51億元人民幣,占營收比例分別是2.26%、3.07%和2.75%。雖然2017年同比增加了49.8%,這個比例不高。李彥宏曾透露百度每年在研發上投入上百億,在總收入佔比高達15%;2017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達897億元人民幣,營收佔比14.86%,兩者都遠遠高於小米;即便放在家電行業來比,小米研發投入佔比都不算高,比如美的2017年這個比例就有3.5%。
小米如果真要成為一家「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就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發投入。如果沒有足夠高的利潤,小米很難在研發上加大投入——畢竟其凈利潤率也不高,可預見小米上市後會不斷提高整體利潤率(在保持硬體綜合利潤率較低的前提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