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這部經典電影比你想像的要深刻得多
文 / 提壺山人
1
《驢得水》是一部非常牛逼的電影,深刻,藝術,卻沒有得到大眾應有的認可,非常可惜。
這是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在我眼裡,開心麻花絕不是因為拍了《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而牛逼,而是因為出品了《驢得水》。
影片講了這樣的故事。
民國年間,有幾個奇葩知識分子來到偏遠的三民小學教書。他們用一頭專門運水的名叫得水的驢來冒充學校老師,起名叫呂得水,騙教育部,領空餉。
由於呂得水老師名聲在外很響,教育部派了個特派員下去視察,點名要見呂得水老師,他們幾個就找來一位銅匠冒充呂得水。
這中間,充分展現了這幫人的虛偽、懦弱、貪婪、可笑。
幾位演員的演技特別的棒,把各種細節演繹得淋漓盡致。既荒誕幽默,又能直抵人心。
這個特派員是個兵痞,不懂文化人的套路,真被他們騙過去了。還要把銅匠扮演的呂得水老師評為農村教育家。
評了農村教育家呢,每月都有巨款可領。把他們幾個驚到了,眼睛都泛賊光。好像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銅匠不肯配合,張一曼就上去睡服了他。
這時候,孫校長和周鐵男沒有去阻擋這個交易。就連喜歡張一曼的裴魁山,也只能是衝動一下子,然後跑到張一曼的窗前,聽著她和銅匠滾床單喘大氣。他沒有勇氣衝進去阻止,因為他心中裝的是那筆巨款,儘管能否到手還是未知數。
銅匠原先是比較「樸素」的,進了這所三民小學,短短几天時間,就被這幫知識分子帶成了鬼。雖然,你可以說他的樸素只是外在的,貪婪才是他的本性,但是,如果不進這個三民小學,不與這幫知識分子相遇,不接觸這個誘因,也許,他這一輩子,貪婪的本性都沒有一個爆發的契機,很可能就這麼樸素一輩子。
銅匠被張一曼用狠話傷了之後,整個人變了,突然變得很會說話,很會社交,很會談判,說明,這不是什麼難事兒,只看願不願意轉變。
這部電影有很多金句,而且不是跳脫於情節的,而是既應景,又能穿透屏幕,直抵人心。
裴魁山說:在中國最需要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
孫佳她爹孫校長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孫佳說:過去的如果就這麼過去了,以後只會越來越糟。
實際上,特派員也是吃回扣的,比他們幾個還貪。這個錢,是美國人羅斯捐助的,每個月十萬元,教育部給三民小學三萬元,叫合理分配。
得知銅匠的真實身份後,特派員跟他們幾個一起合謀騙美國人羅斯,讓銅匠裝死。羅斯決定拿出一萬美元作為憮恤金給銅匠的家屬。他們這一次眼睛泛著更閃亮的賊光。
這中間有幾次轉折,很精彩。
銅匠裝死敗露之後,撤掉靈堂就改成喜宴,他們逼著佳佳和銅匠假結婚。
2
今天又看了一遍電影,並且補看了刪掉的情節。感覺很可惜,許多精彩的地方,就這麼被宮了。
第一次看之前,無意中看了一些相關評論,越看越感覺,影片的畫風與主流評論的差異甚大,很多影評將這個故事的調子定性為一群理想主義者的墮落。
有的文章標題就叫《一個烏托邦的破滅》,甚至連本片的導演都認為這是一群人為了美好的目的去做錯誤的事,終將走上歧途,各路影評應該多是受了導演的影響。
我想,這大概是觀眾的邏輯:知識分子能來這種窮鄉僻壤怎麼可能不是理想主義者?
我並不懷疑導演的立意,但是我認為影片所呈現出來的,比這還要深刻得多,作品一旦有了鮮活的生命,連創作者都是管不住的,脫離原先設計好的軌道,這算是意外驚喜還是紅杏出牆?
其實這頭驢是可以單拎出來講一個感人的故事的,平時為他們運水,卻被他們殺了吃。看片之前,我以為會用這頭驢煽情一番,後來發現,在這種語境之下,談什麼愛護動物太奢侈了。
3
片中那幫人,都不老實地處理一件小事,從而愈演愈烈,再以更大的惡行去掩蓋,從表面看來,這是被逼無奈,實質是乾柴遇烈火,沒什麼懸念。
假如人心尚存良知,在許多環節中都可以擋住這個罪惡的雪球。一群知識分子,無比噁心虛偽地表演。
最後竟然是銅匠的老婆——一個粗鄙的村婦的出現終結了這個荒誕的局面。假如任由發展,將會出現何種狀況,難以想像。
銅匠的老婆這個片中最接地氣的角色,其實與影片的荒誕畫風格格不入,彷彿來自不同的時空,某種意義上講有點像《長江七號》的七仔,來解題的,真是點睛之筆。
據導演稱,本片立意初衷從談體制轉談人性,我認為這是成功的調整,否則,絕不會成為傑作。因為,光體制有什麼好談的?體制背後就是人性,假如本末倒置,終歸流於媚俗與投機。
這個三民小學不是什麼烏托邦,這群知識分子還真不配玷污這個詞兒。雖然《烏托邦》這本書的作者是虛構美好制度的小能手,我仍然認為烏托邦的精髓並非制度優良,而是人心純良。
戲中對裴魁山、周鐵男、銅匠的性情秒變的處理手法,我很喜歡,有人吐槽說變化太快不合理,我認為吐槽的人是把人物性格前後割裂看待了。
個人認為,能變的,絕不是初心。
有人差點封張一曼為自由女神,更是滑稽透頂。沒見她所謂的浪漫和任性能給自己帶來自由,見到更多的是生無可戀。她的任性,其實在一點點的侵吞自己的自尊,直至崩潰。
4
我認為,特派員的一句話,完全可以概括影片的主旨:在大局面前,原則就是個屁。
「大局」本來是個好詞兒,卻被糟蹋得面目全非,然後可以注入任何吃人的內容,可以凌駕於一切之上。屢試不爽。
整個影片中,承擔著人性的希望的人是佳佳,越到高潮階段,越替她感到毛骨悚然。彷彿隻身處在遍地喪屍的孤島之中。
整個影片,佳佳唯一能說上話的,其實是那頭驢。
當美國人羅斯說可以帶她到美國深造時,我的心一下被提了起來,特別害怕她答應,直到她坐著驢車出走,仍然懸著那顆小心臟。
最後,字幕通知我們,她去了延安,終於鬆了一口氣。沒別的,至少我知道走出影院之前,我是不需要替她擔心了。
後來,在網上看到刪掉的片段里,佳佳也有過去美國的意願的。這就更複雜了。
離開三民小學,去了延安,也象徵著那個年代的路線,從絕路走向新生。
5
然而,到了延安就踏實了嗎?
未必,因為在這之前,某大電視台就提前播出了8個續集,片名叫《永遠在路上》,裡面有的主角就是從延安走來的。
推薦閱讀:
TAG:驢得水電影 | 張一曼《驢得水》角色 | 開心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