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典型的【學生思維】、你會成長的更快
1. 範式思維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個成功的範式,好比畢業進到大公司,出國申請到IVY盟校,就算是成功的範式。再或者,讀書的時候GPA多少,做了幾份大公司實習,做了多少社團工作,等等。
但真正當我們進入社會後會發現,每個人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除了非常親密的朋友,你是不再會去關注別人幹什麼,什麼是範式了。範式和榜樣不同,它的另一個類似的詞叫思維定勢。英文當中專門有個詞來形容這類思維:叫Victim of Stereotype,翻譯過來是定勢思維的受害者。
2. 顛倒因果
經常碰到小朋友來問,我想進入某個行業我是不是應該考個什麼證書。或者我是不是應該念個MBA,因為看起來因為有了這些證書,因為念了MBA,那些人才因此獲得了好的工作和收入。
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沒考過MBA沒考過證書的人一樣獲取到了好的工作機會,這部分人和考了證書念了MBA的人的共同點在於他們本身都上進,努力,自律和付出犧牲精神(他們因此很厲害)。因為他們厲害,所以考證念書,所以獲取到好的機會。
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他們考證了,所以他們厲害,所以他們獲取到好的機會。真正厲害的人不僅僅體現在考一個證書和念一個學位上,還有更多體現,背後發揮作用那些決定他們厲害的那些因素(性格品質資源等)而不是你看到的表面原因。這引出另一個典型的學生思維
3 線性思維
即是只要...就...,只有...才...的思維,典型的想法如
只有我去了清北復交,我才能進管理諮詢行業
只要我去美國名校刷一個碩士,我就能回國找到好工作
只有畢業進入頂級名企才算得上求職的成功和優秀
上述的思維就是典型的學生思維,因為在學校里我們往往受到的都是簡單的線性思維教育,十幾年求學過程中一直受到「只要好好學習,就能天天向上」「只有考上好大學,才能出人頭地」的核心思想引導。以至於畢業進入社會後,還抱著這種簡單的線性思維。
然而社會的實際情況是多元化的,成功的案例五花八門,成功的路徑也多不可數。你有一個目標,肯付出,那麼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迂迴路線和曲線救國。也請不要忽視道路和方法的多樣性和自身的潛力,而簡單得出「我不行」的結論。
線性思維認為只要具備某些因素,就必然導致結果的發生。但實際上,生活當中很多事是非線性的關係,而且更多時候沒有因果性,只有相關性。你無法用一些因素就去推斷出結果的發生。即使線性相關,統計上還有殘差,還有推斷失敗的一類二類錯誤,有置信水平。這些和因果關係也完全是兩碼事。
4. 學業不重要
這或許是最常見的大學生思潮。一方面受到高中老師們「到了大學你們就解放了」的錯誤觀念熏陶多年,另一方面受著周圍同學們「你丫去好好上課,是不是有病」之類的主流思想禁錮。無論高中多麼優秀的學生,到了大學都會或多或少的產生學業不重要,考過拿個文憑就可以的想法。
我們曾有幸在中國的「名校」就讀,按說能考到這類高校的學生怎麼說也是千里挑一的尖子生,說他們不聰明、不上進、不努力恐怕沒人相信。但我們親眼目睹了大批學生來到大學是如何必修課選翹、選修課必翹,甚至到了期末都不知道任課教師長什麼樣子的情況。
接下去就是掛科,再接下去就是沉迷於一樣能給他帶來歡愉和成就感的東西(對於男生通常是遊戲),再再接下去就是無法按時畢業,延期1年,2年……甚至延畢很多年仍然重複不去上課的老路。這種情況雖然極端,但也並不鮮見。
學業,尤其學好專業知識不僅重要,而且非常重要。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都迷茫,覺得我什麼都能做(其實也就是什麼都不會做),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個讀商科的看不懂三張表,一個讀計算機的寫不出一段冒泡排序。請問你如何展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怎麼好意思大言不慚地跟HR說我有的是無限潛力?
5. 努力一定有回報
你有沒有過刻苦鑽研了一下午依然無法解決一道高數大題的經歷?你有沒有過不管嚴寒酷暑都背單詞依然在外國人面前啞口無言的經歷?你有沒有過認真節食,拚命鍛煉依然喝涼水都長肉的經歷?
從今天起放棄這種典型的學生想法吧。似乎每個學生都努力看過幾天書,背過幾個單詞,繞著操場跑過幾圈,而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因為你們太相信努力的意義了。這源自你近20年求學經歷中「好好學習就會考好成績」的思維定式,這其實也是一種線性思維。
我們並不否認努力的意義,也非常欣賞那些有長久毅力、堅持不懈的人。但當你離開了學校,在你努力打拚,準備衝上人生巔峰之前,你不妨也多想一想選擇、天賦、起點甚至命運的重要性。如果你想去南方,卻在朝北走。那麼恭喜你,每努力一分你就離目標更遠一寸。
趁還年輕,一定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去弄清楚如下這三大根本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人們經常拿著這三個問題開玩笑,有的人笑了就過了。有的人認真思考,弄清自己的答案,笑了去做了,然後努力導致結果的差別就此顯現。
6. 別人教你是應該的
在學生時代,我們不用主動接受知識。不管你是否願意學,老師們都苦口婆心地講,一遍又一遍地給你解釋。畢業後,我們自然而然地把這個習慣帶入職場,認為公司有義務給你提供培訓,老闆有義務把任務交代清楚,甚至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去做。
我們可會能碰到那種寧可花費比自己去做更長時間,也要細細教你的好老闆,但這種情況鳳毛麟角。大多數情況是,你作為一個新人,帶你的Senior可能也才工作三四年,他比你更忙,才沒心思去管你是否成長。而絕大多數企業配備的導師都只是個名頭而已,你還真指望工作時去問他「這個函數怎麼命名」「這筆款項如何調平」么?
如果你遇到了一個什麼事情都細緻教你的老闆,那請你好好珍惜,上輩子他一定是因為你才折翼的天使。而絕大多數情況下,請你摒棄「別人教,老師帶」的想法,人家花錢請你來是做事的,不是學習的。
7. 你沒有告訴過我
權責分明,似乎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但當你走進職場,你真的期望搞砸了之後跟老闆辯解「你沒有告訴過我」么?現實情況往往是,如果你做錯了,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都是你錯了,別去埋怨別人,尤其是你的老闆。如果你沒做錯,因為你級別最低也可能出了簍子也讓你背鍋。要不然你以為哪來的那麼多實習生搞出大新聞?
所以,走出校園我們要排除學生時代什麼事都有人告訴你,甚至催著你去做的想法。工作中你沒做好,你就要承擔責任。盡量在做每件事之前跟給你任務的老闆溝通清楚,把任務搞明確,把他希望你做成什麼樣子理解到位。
最不幸的情況是,上面出了問題要你背鍋,有些時候,該背就勇敢地去背吧,至少你要搞清楚你在替誰背鍋,以及他是不是知道不是你的錯。
8. 我可以犯錯誤
在學校里,考試也好、老師也罷,都對我們有著無限的寬容,學習上你不用門門100分,60分就能及格畢業;學生工作中,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犯錯和不靠譜,總有人苦口婆心地告訴你應該怎麼樣,或者他自己替你搞定。
但當你不再是學生時,對不起,更多的情況是你不能犯錯,有的錯誤犯一次也不行。且不說法律、規則、各種條條框框規定的紅線不能碰,就算在公司里你只是負責列印一份文件,而不小心列印錯了版本,都會輕則給人留下不靠譜的印象,重則影響工作全局,你就捲鋪蓋走人。口碑對你來說非常重要,很多圈子很小,一次的錯誤都可能毀了你的職業前景。所以你應該時時保持警醒,好好愛護自己也許並不炫麗的羽毛。
9. 分不清事實和觀點
這不是學生時代獨有的思維,很多人進入社會多年依然分不清。但在學生時代特別明顯。
好比說,學長學姐告訴你,XXX項目很好,值得去讀。又有學長學姐告訴你,學金融要學習很多數學,會很難。再比如,輔導員老師說,要讀研出路才會更好。
很多學生不多加研究就會把這些本來是觀點的說法當成事實拿來用,並據此指導自己的行為。如果運氣好碰到好的學長學姐好的老師,那還問題不大,如果碰到相反的情況,就真的誤人子弟了。好比我們上大學期間,不少人都鼓吹讀書不重要,大學課程過了就好,更多要去社會上鍛煉去實習云云(現在依然很多人鼓吹這個觀點),差點就上了這波人的當,還好我們沒把這些觀點當成事實來對待。
10. 用母體(大樣本)性質代替個體
有人覺得上清北了就萬事大吉了,畢竟統計表明清北畢業的學生就業出國各方面都顯著優於其它學校。為此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最後畢業時發現之前對清北的印象在自己身上並不成立。
也有人覺得我進了一個二流甚至三流學校,就等於人生被定了性,再努力也無用,因為統計表明,二流三流學校畢業的就是競爭不過一流學校畢業的。所以就選擇隨波逐流。最後畢業時,果真也會符合統計特徵。
我們看統計,清北的確比其它學校畢業生要優秀,但不要忘了每年也有不少的清北的人畢業困難,找的工作甚至比不上二三流學校的人。
我們看統計,二三流學校的確整體競爭不過名牌大學,但不要忘了很多很厲害優秀的人並非名校畢業。你又要說了,全國有多少這樣的人?沒錯,是不多,但是不妨礙你去努力啊。
很多統計特徵是要在大樣本的情況下才討論才有意義的,針對個體的參考意義往往被誇大了。極端的情況下,當樣本的數量足夠大逼近母體時,離散的分布趨近連續分布時,任何樣本點都無法取到母體的性質。都只能概率逼近。要很多樣本才能完成,一個樣本點去逼近的概率為零!
所以不要輕易給人貼標籤,是有理論依據的。我們呼籲大家有空去翻一翻大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教材。
11. 不獨立的思維
其實提到的很多思維都是源自這一點。遇到問題總希望有現成的方法,有人來告訴我怎麼做,有人來幫我做了更好。所以才不願意動手搜集資料做研究,才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鍛煉批判思維的能力,才會混淆事實和觀點,原因和結果,母體和樣本,也才總覺得事物之間有線性的因果關係。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你沒有決定讓自己變得足夠獨立和「理性」。或者說,源於你太懶了!
這裡的「理性」指的是在不接受別人的干預而獨立運用自己的知識,獨立地收集信息,獨立地處理信息,獨立地得出結論,以及獨立地為結果負責。有關理性和獨立,早在幾百年前,康德關於啟蒙的精彩論述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啟蒙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懶惰和怯懦,使如此大量的人,當大自然早已把他們從外界的引導之下釋放出來以後,卻仍然願意終身處於不成熟狀態之中,以及別人何以那麼輕而易舉地就儼然以他們的保護人自居的原因所在。處於不成熟狀態是那麼安逸,只要能對我合算,我就無需去思考,自有別人會替我去做這類傷腦筋的事。
推薦閱讀:
※啃老族,你這麼做,心不痛嗎?
※傷害就是傷害,別說『『受害者也有成長』』——我不是要蹭貓黍的熱點
※日記俠:同樣是看文章,你能記住我嗎?
※跳躍吧,小肥皂!(2):第2顆星星:一技之長
※關於時間的本質,李笑來、羅振宇、和菜頭有這麼幾段話想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