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夢真的能預兆未來?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夢真的能預兆未來?

每個人都會做夢,而且夢總是與「奇異」和「不可思議」聯繫在一起的,有的夢讓我們心曠神怡,有的夢卻讓我們擔驚受怕。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在我們做夢時,大腦里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們常常記不住夢中情節?夢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夢能幫助我們學習嗎?我們能做自己想做的夢嗎……夢現象令普通人和夢研究者都為之入迷。為了解開夢的奧秘,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理論。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家是如何解釋奇異的夢現象的。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試圖弄清楚: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每天晚上都會進入稀奇古怪的夢世界?

對夢的較為嚴謹的科學研究始於17世紀。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從心理學角度對夢進行了系統研究。他認為,夢是我們被壓抑的渴望,我們不能夠在社交場合公開表達的願望,我們不能為人們接受的思想和慾望的潛意識活動。

早年曾與弗洛伊德合作的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了不同的理論。他雖然認同夢有著心理學上的根源,但同時還認為,做夢讓我們對清醒時的自己進行反思,我們在夢中思考和解決我們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20世紀60年代以後,對夢的研究進入生物學實驗領域。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物學研究生尤金·阿賽斯基發現,當人從淺睡轉向深睡時,眼球會快速轉動;而從深睡轉向淺睡時,眼球會停止轉動。眼球快速轉動的深睡階段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REM),眼球靜止不動的淺睡階段被稱為「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如果將人們從快速眼動睡眠過程中喚醒,約80%的人會報告說他們正在做夢。

阿賽斯基的這一里程碑式的發現,迫使科學家們重新探究在睡眠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20世紀60年代成為夢境研究的黃金時期。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威廉·德蒙特通過觀察腦電圖,發現健康成年人的睡眠會經歷五個階段,他還更加精確地定義了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及其他睡眠階段的特徵。

1973年,美國哈佛醫學院精神病醫師艾倫·霍布森和他的同事羅伯特·麥卡萊通過在大腦腦幹中植入微電極來識別產生電脈衝的個別神經細胞,提出了一種新理論,認為夢僅僅是大腦在睡眠中從記憶存儲中隨機抽取一些記憶片斷產生的大腦電脈衝活動。對夢境的這一神經生理學研究成果令世界為之沸騰。

最近十幾年中,隨著X線斷層攝影、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等各種先進檢測技術的應用,夢境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科學家不僅能夠看到大腦表面的情況,而且還能深入了解大腦深處的活動情況。科學家現在已經知道,當我們睡眠時大腦並沒有完全休息。當一個人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時,其大腦的邊緣區域會被激活(這一區域專門負責人的各種本能活動,包括睡眠與覺醒的調節,人的感官活動如視覺和嗅覺,以及人的各種情緒的形成等),而腦的額葉前部皮層——大腦的執行中心——則是關閉著的(這一部分負責更高級的大腦活動,包括對信息的推理、解釋以及做出決策等)。由此,科學家破解了夢的更多秘密。

我們做夢時,大腦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現在,科學家認為我們之所以會做夢與快速眼動睡眠有關(最新研究表明,夢也可以發生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中,但比較少見,而且沒有快速眼動睡眠中那麼強烈和清晰)。威廉·德蒙特將睡眠分為五個階段。

當我們入睡後,即進入第一階段的睡眠,此階段的睡眠很淺,很容易被喚醒;第二階段進入略深的睡眠;第三和第四階段進入最深層次的睡眠。這四個階段的睡眠屬於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隨著大腦活動逐漸放緩,我們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此時除了δ波活動之外,我們的大腦什麼感覺也沒有。δ波是最慢的腦電波。

在我們進入睡眠大約90分鐘後,也就是在第四睡眠階段之後,我們進入第五階段,即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眼睛的運動。在此階段,我們的心跳和呼吸頻率加快,血壓升高,無法調節體溫,我們的大腦活躍起來,甚至比清醒時更活躍,但我們身體的其他部位基本上都處於麻痹狀態,直到我們退出REM狀態。由於REM睡眠是夢最多的睡眠階段,這種身體的暫時性癱瘓狀態可以讓我們以最自然的方式來確保我們不會將夢中行為付諸行動,要不然的話,如果睡在你邊上的人夢見踢足球,那你就很可能會被他當作足球踢來踢去。

我們一晚上要經歷多次這五個階段的睡眠,但越往後,REM睡眠(第五階段)越多,深度睡眠(第三和第四階段)越少,到快天亮時,我們幾乎只有第一、第二和第五階段的睡眠。

那麼,如果沒有REM睡眠,會發生什麼情況?早期研究認為,沒有REM睡眠意味著沒有夢,夢就像是大腦中的一個安全閥,幫助人們宣洩白天無法釋放的情緒。有科學家在1960年做了一項研究:如果在受試者每次進入REM睡眠時都將其喚醒,會導致受試者出現輕微的心理障礙,如焦慮、易怒和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進一步的研究試圖將REM睡眠不足與記憶困難聯繫起來,但更多的研究反駁了這樣的說法。一個無可辯駁的例子是:有個人因腦損傷導致沒有REM睡眠,但他的記憶完全沒有問題,他順利完成了法學院的學業,日常生活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現在,研究人員正試圖確定REM睡眠不足對於某些學習能力的影響。

為什麼我們常常記不住夢中情節?

有研究說,在一個夢結束後5分鐘回憶這個夢,我們會忘記50%的內容;10分鐘後,我們已經忘記了90%的內容。為什麼我們會很快忘記夢的內容,卻不會如此快地忘記我們白天的日常行動?

弗洛伊德認為,我們之所以很容易就忘記了我們的夢,是因為夢包含了我們被壓抑的想法和願望,所以我們在潛意識裡不希望記住它們。其他研究則認為,我們記不住夢的內容,原因很簡單——其他的事情妨礙了我們記住夢。

與弗洛伊德同時代的一位夢研究者指出,有一些原因讓我們不能清晰地記起我們的夢。例如,當我們剛睡醒時,會很快忘記許多東西,如身體的知覺,而許多夢境本身就是虛幻飄忽的,所以很容易被忘記。又如,我們之所以不記得夢,是因為我們沒有刻意地去注意它們並進行記憶。通常,我們需要通過聯想和重複才能完成記憶,但夢境通常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我們很少記得夢是怎樣開始的,因而想要記住它們是困難的。就好比有人對你說了一個你以前不知道的詞,你在短期內沒有再使用它,於是很快就忘記它了。既然我們不能回到曾經的夢中去再次體驗它,夢中細節自然就會從我們的記憶中很快消失。

科學家現在認為,人們之所以在醒來後往往記不住自己所做的夢,是因為在睡眠時,大腦中負責短期記憶的區域大部分都是不活動的,除非人在夢中突然醒來,一般來說,夢很快就會被遺忘。

夢能幫助我們學習嗎?

一些科學家致力於探索夢與學習和記憶之間的重要聯繫。

以色列科學家艾琳·瓦姆萊斯通過研究發現,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並夢見幾小時前玩過的視頻迷宮遊戲的人,與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但沒有做夢的人相比,前者玩電腦遊戲的水平在睡眠後大有提高。而一個人如果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回憶視頻情景,他玩遊戲的水平並不能提高多少。瓦姆斯萊指出,雖然她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非REM睡眠階段,但這種學習能力也發生在睡眠的各個階段。

美國科學家馬修·威爾遜認為,做夢是人的大腦在回顧白天的意識經驗。他和他的同事通過使用精細電極,「竊聽」實驗鼠單個海馬神經元(海馬是與空間記憶相關的大腦區域)的活動。大腦海馬區的單個神經元對某個具體空間位置會產生反應,每當老鼠通過迷宮中某個特定點的時候,老鼠大腦相應的單個神經元就會活躍起來。威爾遜等人由此成功地進入了實驗鼠的夢境。他們發現,白天走過迷宮的實驗鼠,在夜晚也會夢見迷宮。

相信夢能幫助我們學習的科學家指出,白天人們所經歷過的一些事情存儲於大腦的海馬區,當入夜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時,海馬區神經組織異常活躍,大腦將這些記憶片斷進行重演,然後再轉存入大腦的永久記憶區域——大腦皮層。當海馬區重放白天活動的片斷時,大腦對其進行篩選,強化大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如此形成記憶,而新學得的東西也就得到了強化和鞏固。

在未來,科學家也許能將睡眠和夢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就像我們白天意識清楚時的學習和教學一樣。

我們能做自己想做的夢嗎?

在2010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盜夢空間》中,主角柯布成為一名能夠潛入他人夢境中竊取秘密的盜賊,他甚至還能在別人的夢境中「種」下原本不存在的想法。科學家說,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達到《盜夢空間》里的水平,但我們可以讓一個人的夢變得更快樂。

如何讓一個人的夢變得更快樂?那就是做清醒夢。什麼是清醒夢?就是在做夢時你知道自己在做夢,因而能夠控制夢境向哪個方向發展。事實上,很多人都會做清醒夢。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當被問到「你是否做過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的夢」時,65%的人回答「是」。

心理學研究認為,清醒夢不僅可以讓我們盡情享受夢的奇妙,而且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它可以增強我們的自信心、克服夢魘、改善精神狀態,並有助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對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而言,清醒夢可以讓他們的夢想變得觸手可及,癱瘓病人可以在夢中再次行走,甚至還可以縱情舞蹈和飛翔。這種心理感知上的練習甚至還有助於中風患者的康復。

清醒夢還可以成為一種「世界模擬器」。就像飛行模擬器可以讓人們在安全的環境下學習飛行一樣,清醒夢可以讓人們在任何可以想像的世界中生活,在各種可能性中體驗,以更好地選擇自己的未來。

那麼,我們可以讓自己做清醒夢嗎?或者說,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夢嗎?

1989年,德國夢研究專家保羅·索利發表了一篇關於如何誘導人做清醒夢的論文。他在文中提出了誘導清醒夢的一種方法——「反射技巧」。這種誘導方法就是在你昏昏欲睡之時,經常訓練自己問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是在做夢嗎?」

美國科學家斯蒂芬·拉伯奇等人提出了一個類似的控夢方法——「記憶誘導」。這種誘導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在晚上上床休息時,告訴自己要記住自己做的夢;然後,在做夢時集中思想予以識別,並記住那是一個夢;再後,集中思想重新進入之前的夢境,並在其中尋找能夠表明確實在做夢的相關線索。你還可以想像,你想要那個夢如何繼續下去,例如你想要飛,那你就想像自己在夢中自由飛翔。你可以重複最後的兩個步驟(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並重新進入夢境中),直到入睡。據說拉伯奇使用這樣的方法,能按自己的意願做各種快樂的清醒夢。

控夢方法又被稱為「夢境孵化」,即在夢境誘導過程中埋下未來夢境的種子。那些相信通過做夢能解決問題的人,可以通過「夢境孵化」,運用夢誘導技巧,將自己的夢引導到一些具體問題上。例如,在睡覺前你可以反覆提醒自己,你會夢見即將要進行的一次演講,或夢見剛剛度過的一個愉快的假期。

擁有控夢能力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當然,這很難做到,你需要經過特殊的心理訓練,才能掌握和運用這樣的技能。

夢能給我們以預兆嗎?

為什麼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有時候會進入稀奇古怪的夢世界?

斯蒂芬·拉伯奇在其所著《清醒夢》一書中記述了下面這樣一件事:一天,一個人帶著小兒子到一座山谷中露營。他和兒子來到露營地附近的湖邊,準備下水洗澡,卻發現忘帶肥皂了,於是他就讓兒子站在湖邊等他。他看到兒子撿起鵝卵石向水裡扔著玩,便放心地走了。等他拿了肥皂回來時,發現兒子臉朝下地趴在水中,已經死了。這時,他猛然驚醒,知道自己剛才不過是做了一個可怕的夢。不久後,有朋友邀他和小兒子一起去露營。一天,他帶兒子到湖邊去洗澡,發現忘帶肥皂了,他就讓兒子坐在湖邊等他,準備自己離開一會,去拿肥皂。可就在這時,他看到兒子伸手拿起石子向水裡扔,曾經的夢境突然浮上心頭。他一把拽起兒子,將他帶離了湖邊。

1998年曾有報道說,一個名叫斯托韋爾的人在一篇醫學論文中提到,她曾採訪了一些聲稱做過預知夢的人。在51例預知夢中,有37例最終都「夢想成真」。其中一例是,一個名叫伊麗莎白的女子夢見自己駕車行駛在一條公路上,至一座天橋下面時,遠遠看到一架飛機墜毀。而幾周後,一架飛機真的就在她夢見的那條公路上墜毀了。

夢真的能預兆未來?抑或僅僅只是巧合?對夢的各種研究還在進行之中。

生活中我們也是一樣哦,對於自己未來的樣子,未來的生活都可以預兆下,快用手機悄悄給自己埋下一個HOPE時間膠囊吧,未來見!

?能預兆未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個人會很多年重複做同樣一個地點同樣一個時間的夢?
我每晚的噩夢
經常做惡夢的我,選擇了記錄每次惡夢
做夢經常夢到同一個人是怎麼回事?

TAG:做夢 | 心理學 | 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