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立德人物|醫學巨匠屠呦呦,從平凡走向非凡
2015年10月5日,所有中國人的耳朵都在傾聽來自瑞典的聲音。當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時,整個中國都沸騰了起來。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創造了多項紀錄: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屠呦呦獲獎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或許比獲獎本身要更富有意味。這不光意味著中國人「諾貝爾情結」在科學領域的空白得到了補償性滿足,還意味著在西方主導科學話語權的今天,中國科學工作者證明自己的努力終獲認可。
除此之外,一系列討論應運而生。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屠呦呦是誰?為什麼是她獲獎?她幹了什麼?
藥學夢源於16歲時一場病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寧波市開明街508號,是家中的第四個孩子,也是第一位「千金」。父親屠濂規在女兒「呦呦」的哭聲中感到了幸福與滿足。屠濂規以「呦呦」為女兒取名。「呦呦」取自於《詩經》中著名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古人常說,名與命同,或許從父親為女兒取名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預兆了屠呦呦這輩子將與青蒿有著莫名的緣分。而從青蒿到青蒿素,拯救無數人生命的神奇藥物也為「呦呦」這個名字奏響了最美妙的旋律。
屠呦呦的童年記憶是美好的。溫馨完滿的家庭,開放精緻的江南文化給予了這個姑娘最溫潤的滋養。書香門第的重學傳統使她受到了當時女孩很難受到的完整教育,對學習的熱愛和堅持使她擁有了超出同齡人的眼界。
?1949年對屠呦呦來說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她患染了肺結核,終止了學業。家庭經濟狀況也在之前的幾年戰爭中變得拮据窘迫。種種打擊一併而至,但在折磨這個女孩同時也給了她更加堅韌、執著的性格。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兩年多的治療調理,屠呦呦的病情慢慢好轉。她於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學習生藥學。在北京大學學習的四年間,她認真學習、不懈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明確了一生想要追尋和奮鬥的方向。
後來,屠呦呦在回憶自己患病的經歷時說到,「醫藥的作用很神奇,我當時就想,如果我學會了,不僅可以讓自己遠離病痛,還可以救治更多人。」這是屠呦呦對醫藥學產生興趣的根源。她也正是從「治己救人」這一單純的願望出發,越走越遠,最終惠澤萬方。
成功的基座是無數次的失敗
1967年5月23日,中國政府啟動「532」項目,旨在找到克服抗藥性的新型抗瘧藥物,但是始終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1969年1月,屠呦呦作為實習研究員,以組長的身份加入該項目。當時她所面臨的處境是設施簡陋、信息不暢、工作時間短、工作任務繁重。她從整理醫藥典籍開始,四處尋訪老中醫,做了大量的資料整理,經過對20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的細緻篩選後,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
可接踵而至的並非是期待中的勝利。屠呦呦的研究一度陷入僵局,外部政治環境的變化也給她帶來不少困境。大概上帝想要授予你最輝煌的榮冕,必先讓你在大地上深陷最灰暗的泥濘。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潮後,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給了屠呦呦靈感,她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
?1971年10月4日,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屠呦呦團隊在廣州會議後的第191次實驗中,獲得了青蒿抗瘧發掘的成功。而在之後的研究中,屠呦呦團隊證明了青蒿提取物能大幅殺滅瘧原蟲。1972年其團隊成功分離出一種無色結晶,後將其命名為青蒿素。或許屠呦呦沒有意識到,正是從那天開始,一條關於青蒿素研究的寬廣大道出現在她眼前。
人們讚許她的智慧,看到了青蒿素提取出來那刻的光彩奪目,卻常常忽略了191次實驗前的190次實驗,忽略了一次成功之前的無數次失敗。屠呦呦以自己的經歷向世人證明,她絲毫不畏懼失敗。因為她深信,每失敗一次,就離成功靠近一分。
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
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屠呦呦可謂名不見經傳,除了科學界知道她的盛名外,外界對她知之甚少。低調的做派,淡泊名利的態度也註定了她不會是聚光燈下的寵兒。
哪怕是在醫學界,她也沒有受到重視。長期以來她都沒有獲得重要的科學技術獎項,可謂是「半生無冕」。不光如此,她還因沒有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幾次落選院士選拔。眾多專業人士戲稱她為「三無」科學家。不過屠呦呦本人倒是絲毫不在意,外界的名利波濤從來就與她無關。她日復一日紮根於研究室中,以赤子般的熱情對待她的工作。媒體如此盛讚她,「在三流條件下創造出世界領先的一流成果的偉大科學家」。
屠呦呦成名之後,依舊保持著超脫而淡然的風骨。她是自2000年迄今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27位科學家中第一位「婉拒」媒體採訪的。拒絕媒體炒作,拒絕製造話題,屠呦呦展現了一個科學家執拗又可愛的一面。
?被如此對待的,不止是媒體記者。在諾獎頒發的前幾天,屠呦呦從首都機場坐飛機前往斯德哥爾摩。根據約定,有相關領導專程趕到第三航站樓為屠呦呦送行。結果領導一行人在貴賓室里始終等不到她。原來,屠呦呦辦完手續後就離開了。
就連出版自己的傳記,屠呦呦也不太樂意,她並不想宣傳自己。後來經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領導勸說她,說出這本書不是宣傳個人,是讓大家看到中國醫學的發展和變遷,她才同意出。
屠呦呦說「我不習慣這些場面上的事。」或許在她看來,她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事,分內的事不值得如此興師動眾。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給屠呦呦的賀信中說,「您的獲獎,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我相信,這必將激勵更多的中國科學家不斷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為人類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在所有人都在為屠呦呦送來恭賀和慶祝時,我忘不了,這個年過八旬、個子小小的老人,顫顫巍巍地站上全世界矚目的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講台。她用中文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作了一篇專業的演講。她始終保持身子筆挺,充滿活力。她是中國的驕傲,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版權聲明:文章圖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糖皮質激素致股骨頭壞死?
※產後白髮的原因有哪些?
※Live話題:臨床研究和疾病管理
※漫談中國醫學(一)——談談標題
※孩子回家後一言不發,全身上下卻沒有傷痕,是什麼原因?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