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當下的力量》解評記——10恐懼的真相
來自專欄 千尋聽
10、恐懼的真相
恐懼這個詞可包含多重意思:不安、憂煩、焦慮、緊張、壓力、畏縮、恐怖等。我認為恐懼既來源於「曾經發生的事」,又來源於「當下正在發生的事」,並且存在於「未來發生的事」。這與書中觀點「可能發生的事」略有不同。
原著作者對恐懼的理解沿用了他之前的思路,即思維的前置與後置,預先將思維中的「小我」置身於可能的故事情景中,從而產生了恐懼。
但是這裡可能出現一個疏漏,人們面對恐懼時,一種為自身設身處地的面對恐懼,另一種是因為他人、他事可能面對厄運事情的恐懼。這是不一樣的,恐懼的由來不一樣,那麼解決恐懼的方式當然不會完全相同。
書中給出的方法也是之前的方式,即運用「當下的力量」不要被思維所控制你的「本心」,即使你外表看起來非常自信。由於造成恐懼的原因有許多種,害怕失去、害怕失敗、害怕受傷害等。其實,所有的恐懼都是源自於思維對死亡、毀滅的理解。
對於思維來說,死亡無處不在。在這種思維認識的狀態下,對死亡的恐懼是根本性的恐懼,是一切恐懼的源泉。由於恐懼是思維對死亡的預判而引起的,如果你認同自己的思維觀點,當出現思維錯誤的時候,你這種以思維為基礎的自我感覺就會受到死亡的嚴重威脅。所以自身的思維不能失敗,失敗就等於死亡。
這種分析不僅是對自身,也是對自身之外所關心的人與事同樣適用。此處的「死亡」也不能做狹義理解,可廣義理解為受傷、殘害等。
【所以任何被思維控制的人,就是與真正力量脫節的人,時時刻刻都會有恐懼相隨。能夠超越思維的人幾乎數量極少,所以你可以推測,你遇到的或認識的每一個人幾乎都生活在恐懼的狀態下,只是恐懼的程度不同而已。我們在恐懼的兩極之間徘徊,一端是焦慮和害怕,另一端是隱約的不安和威脅感。只有當情況變得嚴重時,大部分人才能意識到這點。】
書中很好的解釋了恐懼,但是「真正的力量」又難以把握,該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呢?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複雜,不好解釋,越是寬泛的問題越不容易讓大多數人抓住重點,只說說我的理解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取一層意思就是:心裡了無牽掛,沒有拘束與安放之處,好比空氣一樣的似有似無,沒有過去與未來的分別,哪裡還有恐懼?用很俗的角度理解,將自我置身事外,依靠著「本心」去做對的事情,已然忘我的存在了,那麼因我而起的恐懼當然也就不存在了。
大無畏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勇士,並不是他們不知道恐懼,而是已經把「自身」拋棄,將自己置身於世外,這種心理現象很有實用價值,面對恐懼時往往一句「和他們拼了!」就是一種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心態,就是一種「無我」的心態在支撐著沒有了恐懼。
更深一層是,「無我」之外也敢於犧牲我之外重要的「人與物」,這是另一個範疇了,但是恐懼的真相已經包含了這種情況,別無其他。
歡迎關注我的更多原創,期待您的留言或見解。
全網平台同名:千尋聽
推薦閱讀:
※新生大學:比起沒錢,你內心更恐懼的可能是......
※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職場菜鳥轉型記
※三部最新歐美恐怖片,讓恐懼滲透骨頭!
※《恐懼社會》與中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