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十年,來談一種殘障研究方法
來自專欄 殘障學討論
殘障研究理論我們說過很多,可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聊過具體的研究方法。大家可能會質疑,so what? 理論說的天花亂墜,現實生活中怎麼辦?
今天介紹一種研究方法,可以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和殘障相關的任何行動,組織,報導的孕育和製作過程。萬能的殘障學,總是給我驚喜,其實很多殘障理論不僅僅可以應用於殘障者,更可以擴展到其他各種因為身體,樣貌,或者性別的不同受到壓迫的少數群體。人說幸福是類似的,苦難往往多種多樣。但事實上苦難和壓迫往往也都有其類似之處。不多說,下面直接介紹方法: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參與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麻省理工教授Kurt Lewin (後面我們叫他盧文教授)在1944 年發表的文章「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行動研究及少數群體問題)」中提出的。盧文教授指出行動研究是一種有民主性,互動性的,以行動為最終目標的研究方法。與傳統的以客觀為前提的研究方法不同,行動研究的研究者和參與者(我們常常叫被試)經過多輪的討論和共同計劃,一起實現研究的最終目標。參與者往往是被壓迫社區的成員。在傳統的研究中,參與者往往不知道這個研究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發表的文章中也不會有參與者的名字。但是在行動研究中,參與者起主導作用,在每一次決策的時候都是參與者與研究者一起決定下一步的行動。很多時候參與者最終會被列為發表的文章的共同作者。如果看到一些好幾十個作者的行動研究,請不要覺得奇怪,相反的,要為研究者鼓掌。
行動研究後來又延伸到醫學,行為學,公共衛生等領域,擴展出Community 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基於社區的參與研究),這類分支雖然沒有之前提到的「行動」在裡面,但是往往行動是為了設計一個介入方法或治療方法,而不是政治行動比如美國常見的town hall meeting(把政客,媒體和社區成員聚集在一起討論議題)。
聚個具體的栗子
我們系裡有一位殘障參與行動研究的業界大牛,每次上課都會在學期末邀請社區成員一起來做焦點小組,討論他們從養老院(nursing home)搬出到社區生活的好處。這些信息收集起來之後,會和社區成員,學生一起安排一次我之前說的town hall meeting,或者遊行(很和平的那種)向政客,媒體展示殘障人士並不希望被關在養老院里,生活在社區里的好處等等。這些遊行和town hall meeting常常會讓政客有更深刻的感觸,讓他們看到殘障社區的需要。有研究者參與,讓社區更有信度,政客也更願意為殘障社區生活的政策推動改革。
我知道讀者中很多都不是研究者,蛋素,這個研究方法並不僅僅限於象牙塔中,在現實生活中,比如媒體希望報導奧數天才,但是並沒有在最後給被採訪者最後看一次全文的機會(member check),消費了被採訪者獲取眼球。比如大學生希望給殘障人士獻愛心,但是完全不知道殘障人士有什麼需要的情況下浪費很多力氣反而並不是殘障人士需要的。這就跟我們小時候被教導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然而老奶奶並不需要我們扶類似,都是缺乏了一種尊重對方需要,在每一步都把對方的觀點考慮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去的精神。 如果問行動研究的最精華在哪裡,我覺得就是給我們一種要先了解少數群體的需要,才能行動,並且讓少數群體覺得自己不僅僅是「被試」被動的參與研究,採訪,或者任何活動,而是主動的參與「建設」,被認可為「主人翁」(這個詞好土,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描述)。。。
下面舉一個媒體行動的好例子
今年2月,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節目編導通過知乎(萬能乎)聯繫到我,不希望把殘障主題節目做成賣慘或者毒雞湯,明星獻愛心(只看明星不看社群)的刻板樣式。後面邀請少數派的殘障青年人一起參與到製作並且切實記錄殘障人士的現狀以及社會對無障礙的態度。 我們所說的行動研究,用到媒體這裡,就是在報導時有殘障人士的積极參与,並且讓曾經的被動參與,變成了「主人翁」式的參與。
明天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很多人在地震中失去身體的一部分成為殘障人士。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汶川在重建的過程中作為一個典型,把社區建設成無障礙更加通暢包容這些在地震中失去行走能力的殘障人士及更多有需要的殘障人士。鳳凰衛視關注無障礙的這期節目可以讓我們看到我們所處的現狀。後期的建設和改變如何展開也都是要從發現問題開始。這裡打個軟廣,希望專欄讀者們都可以去看一下這個系列節目
https://www.zhihu.com/video/978408510354182144(視頻為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無障愛」行動的宣傳材料)
其他關於行動研究的擴展閱讀:
- 被壓迫者的劇場:Theatre of the Oppressed
- 保羅· 福利埃爾行動研究理論之父 :Paulo Freire - Wikipedia
- 被壓迫者的教育: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 青年參與行動研究(YPAR): http://cyber.harvard.edu/sites/cyber.harvard.edu/files/KBWParticipatoryActionResearch2012.pdf
- 影響發聲法(Photo Voic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Shiyou_Wu/publication/257237358_Photovoice_A_new_method_for_social_work_intervention_and_research/links/54c19da70cf25b4b807285c8/Photovoice-A-new-method-for-social-work-intervention-and-research.pdf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