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邊的東南亞那麼大,為什麼只有泰國房產這麼火?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許許多多電視節目的大獎都是「新馬泰」旅遊,在我成長的記憶里,一直以為這三個國家都是和美國英國一樣,「有錢人才去的地方」。
直到上了高中,看了很多書,很多新聞,我腦子裡的東南亞才慢慢褪色,露出貧窮落後的標籤。
再後來跟著爸媽去東南亞旅遊,再到如今,每年都會往這些國家跑幾趟,我才認識了更真實的「新馬泰」。
如果一個個單獨拎出來比較的話,感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貧富差距都很大,大城市一樣「繁華」也不缺高樓大廈,小城市都和90年代的小漁村似的纏著滿是裂紋的電線。
我一直以為這裡的房子都和外婆老家的小縣城一樣,十幾萬就能買到市中心的大房子,就算是曼谷吉隆坡,最多也就翻個倍。
小白領隨便攢半年工資就能付個首付,平時租給各種遊客做度假屋。自己每年湊點年假買張機票就能飛到海那邊,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吃著熱帶水果吹著風呼吸不一樣的空氣。
問了很多朋友和同事,許多人都跟我有一樣的想法,只是大家都把錢投在國內的各種樓盤裡,因為那時候買房才是最賺錢的。
直到去年,突然發現不少朋友把想法變成做法了!一個個都開始在朋友圈曬自己在東南亞買的新房,過了好幾個星期我才發現,這些人居然都是在泰國買的房子。上各種論壇看,東南亞房產討論的最多的,
還是泰國的房,
尤其是曼谷的新房。
我就奇怪了,這群人是說好了的嗎?
抑制不住好奇,我問了好幾個朋友,上各種房產投資論壇上看,去年下半年在東南亞出差的時候還專門逛了幾個城市售樓中心。確實曼谷確實跟很多城市不一樣。
像吉隆坡、新加坡、馬尼拉,總能看到各種中介熱情地邀請你去看最新發布的樓盤,而像金邊和胡志明這樣城市彷彿一切都沒變過,沒有什麼新房,沒有什麼工地,也沒有西裝革履的房產銷售。
但是在曼谷卻大不一樣,好幾個以前很熟悉的區域已經被圈上了圍牆,牆上印著簡單粗暴的開發商名、地址和售樓中心的電話,退後兩步還能看到圍牆內豎起的塔吊,有些已經起了十幾層的毛坯樓。
在售樓廣告下站了好久也沒見到一個想拉我去看房的銷售人員。路過的泰國大媽看到我們這些衣著不同的外過人攔下她已經見怪不怪,我們指了指牆上的廣告,連話還沒說一半就給我們指了個方向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找到售樓處,除了自信而略顯疲態的銷售人員之外,還有不少跟我們一樣順著廣告來觀望諮詢的外地人,稍微問問才發現,除了操著各種口音普通話的大陸人之外,還有好幾個香港人,一度讓我有一種在廣州的感覺。轉了好幾家,待了好幾個小時都沒怎麼發現幾個泰國本地買家。而在其他東南亞國家,售樓處反而沒看到幾個大陸人。
去曼谷的第一家售樓中心就開始發現,曼谷的新房怎麼一點也不便宜,基本都要3~4萬,已經接近中國的一線城市了。這麼貴,曼谷的房價起泡沫了?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泰國房產的火爆是香港人帶起來的。香港的樓市已經炒到本地人無法負擔的程度。對資本市場,香港投資者在重壓下早已培養出別人無法比擬的敏銳嗅覺。不過如今的大陸人已經不比從前,當香港人剛剛開始行動,大陸的海外投資市場立馬開始跟進,連原本只懂買北上廣深的保守派投資者也開始了泰國考察之旅。
朋友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現在的曼谷就是十年前的北京。」
說實話,十年前的北京我基本不了解,但是我依然記得3年前深圳房地產市場的瘋狂。如今再看曼谷,眼前滿是當年的影子。
2015年初,在深圳,無數在中國股市中發財的股民對著5000塊一平方的樓盤,雙眼放著藍光。
2018年初,在曼谷的街頭,許多在中國樓市中發財的投資者對著30000塊一平方樓盤,露出同樣的眼神。
三年前,中國股市投資者崩潰了,中國樓市投資者成為唯一的勝者。
如今呢?
推薦閱讀:
※越南地理篇
※刺蝟東南亞國際志願者 | 巴厘島有我可以講一輩子的故事
※走完六大洲後,我為什麼開始重新愛上東南亞?
※東南亞國際志願者招募 | 包機票食宿,這個寒假刺蝟帶你去遇見另一種生活!
※越南歷史篇(1)---古代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