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否?6個兵捨命救756人贏軍委委員怒贊:小木嶺精神!
作者:軍旗獵團隊;圖片:網路;美編 :甜甜;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編者按】
2008年,小編所在部隊幾乎全員出動,飛赴四川抗震救災一線。數月後歸隊歸建,許多官兵響應機關號召,提筆記錄親歷的故事。為紀念汶川十周年,現從昔日所整理編撰的故事集中,遴選部分,以饗讀者。
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空降兵某師先期擔負著受災最嚴重的清平、紅白、金花等7個鄉鎮的救災任務。全師4500餘名官兵,像堅守上甘嶺陣地一樣,戰鬥在最險處,像黃繼光堵槍眼一樣,不怕犧牲,不怕艱難,全力以赴搶救災區人民的生命,共在廢墟中搶救倖存者77人,深山峽谷中搜救被困群眾1674人,挖掘掩埋罹難者1195人,安全轉移11072名群眾。
01
小木嶺「六勇士」
——請記住這些名字:
吳雪冰 劉 彬 李華南
楊萬忠 殷金良 秦 錢
「小木嶺方向還有近千名礦工困在山上,唯一辦法就是從清水河、黃水河之間的引水隧道把他們解救出來。」2008年5月17日17時,僥倖逃生出來的德陽市農林公司一名職工報告說。
情況萬分緊急。空降兵某師擔負清平方向營救任務的部隊,在一線指揮下,立即組成150人的救援隊火速前往,展開了小木嶺生死大營救。
通往引水隧道洞口根本沒有路。戰士們艱難的攀爬了400米以後,被陡峭的人工水泥絕壁擋住了通往洞口的去路,唯一能借力的是絕壁上一根根裸露在外的鋼筋,最短的只有3厘米,而且極不規則,踩踏稍不留神,就會摔下懸崖。
「組建『敢死隊』,搭設軟梯!」一聲令下,戰士們紛紛請戰。
某團立即挑選作訓股長吳雪冰,戰士劉彬、李華南、楊萬忠、殷金良、秦錢組成「6人敢死隊」。其餘官兵用震斷的電纜、樹棍扎製成了90餘米的軟梯。
面對近百米高的絕壁,劉彬自告奮勇:「我來吧,我是四川人,爬慣了山路,我能行!」劉彬帶上捆綁空投物資的捆綁帶,抓著崖壁上裸露的鋼筋,艱難地向上攀登。當攀至80米的時候,遇到一塊隆起的岩石,再也沒有可以利用的支撐點。這時,劉彬發現右上方有一根斷裂的電纜,便身體緊貼著崖壁,一手反抓電纜,一手使勁摳著崖壁,一點點向上挪動,5米的距離足足爬了十多分鐘,終於到達了引水洞口。劉彬立即固定了捆綁帶,把軟梯固定在洞口,隨後吳雪冰、殷金良、秦錢、李華南四名同志順著軟梯一一爬上引水洞口,楊萬忠在絕壁下方,負責調整雲梯。
他們進行簡單分工後,立即展開救援。殷金良、秦錢在齊腰深的水中,摸索著趟過1800米的引水洞,來到另一端的洞口,採取喊話、點燃篝火、用救生背心作標記等方法,招呼群眾向洞口靠攏。群眾陸陸續續的趕了過來,3名,5名,10名,幾十名……
這時,人群中一名受重傷的礦工引起了幾名隊員的注意:雙腿被砸斷,腫得像碗口那樣粗,又青又紫,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七連戰士李華南看到這個情景,感到一陣揪心。他堅定而沉重地說:「我來背他下山!」幾名隊員迅速將毛巾被撕成布條接起來,把他捆在李華南的背上。
百十斤的負重,百米高的懸崖,簡易軟梯,幾乎沒有什麼保險措施,李華南艱難地一步一步地踩著軟梯向下走,戰友們不由得為他捏一把冷汗。突然,腳底一滑,戰友們和群眾一陣驚呼。原來,軟梯橫木是用新砍的樹棍做的,樹皮被踩脫落,李華南險些跌下懸崖。就這樣,在這個軟梯上,李華南冒著生命危險先後背下了7名重傷員,在場的官兵和群眾都嘖嘖稱讚。
三天兩夜,連續奮戰。幾名敢死隊員和在山下救援的官兵們,終於將756名受困礦工成功救出。這條軟梯被解救出來的礦工稱為「生命天梯」。時任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許其亮親自深入小木嶺搶救現場,飽含深情地說:「你們前有上甘??戰鬥作風和黃繼光獻身精神,今有小木嶺精神,你們要繼續發揚,再接再厲,把被困的群眾解救出來。」空軍鄧政委作出專門批示:「對空降兵取得這次小木嶺大營救任務的決定性勝利表示祝賀,對參加大營救任務部隊的官兵表示慰問和感謝!」
02
「一個也不能少」
5月19日,按照胡主席的指示,抗震救災工作重點由城鎮向農村拓展,「進村入戶」 搜救任務全面展開。
受災群眾只要有一絲生還的希望,就絕不放棄。該師共派出25支突擊隊,深入深山、村莊、水電站、礦區、旅遊景點展開「拉網式」搜救。19日16時,某團副團長劉衛榮、炮兵營教導員朱偉峰帶領17人的搜救隊,冒雨翻越18座山,繞過5個堰塞湖,行程20多公里,到達金花鎮龍寶坪,搜救出了3名受傷礦工。
當大家上直升機的時候,一名礦工反映,還有一個受重傷的礦友,在2天前走散了,估計現在已經遇難了。「一個也不能少。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礦工。」劉副團長堅定地說。直升機駕駛員考慮到震情通報明後兩天有暴雨,可能有6到7級餘震,擔心直升機近兩天進不了山,勸他們不要滯留山中。但突擊隊毅然下了飛機,開始向周邊縱深推進搜救。
20日凌晨,傾盆大雨,山中的風力達8到9級。突擊隊冒著泥石流、山體滑坡的威脅,繼續向附近的高地搜救。大家只有一個念頭:堅持,一定要找到這名礦工。直到第三天傍晚,才在一個磷礦洞口發現了那位叫賴元平的礦工。他頭部兩處受傷,已經化膿,奄奄一息蜷縮在地上。隊員們立即給他餵了一點糖鹽水,對他的傷口進行了簡單處理,用背包繩做了一個簡易擔架,17名官兵輪流抬著他向集結地走。上山時前面的官兵跪著向上爬,膝蓋磨得血肉模糊,下山時後面的官兵坐著用臀部往下挪,他們全然不顧,翻高山、過險灘、淌激流,歷經5個多小時的生死考驗,終於使生命垂危的賴元平安全獲救,創造了地震後196個小時被救生還的奇蹟。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對突擊隊的英雄事迹作了深度報道。
03
激戰紅白鎮
5月13日14時,某團接到師指揮所命令:迅速開進紅白鎮,執行救援任務。
位於大山深處的紅白鎮,與外界連接的只有一條懸在半山腰的狹窄公路。在這次地震中,這條僅有的道路塌方極其嚴重。道路中斷,信息不通,紅白鎮成了山中孤城。
該團接到命令立即從什邡市出發。部隊沿山谷前行,越往前走,路況越複雜,環境越兇險。塌方的巨石矗立在路上,必經的鐵路橋錯位成了危橋,雨在不停地下,餘震不斷發生,山石不時從身邊滾落,在距離鎮中心10公里處,道路完全被沖毀。開進出乎意料的艱險,可他們沒有絲毫退卻,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前進,救人!
道路中斷就繞道、翻山,作為黃繼光生前所在團隊,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難不倒。官兵們翻山越嶺,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於傍晚6時20分,滿身泥濘地趕到了紅白鎮,是地震後28小時首批成建制到達這裡的救援隊伍。眼前的紅白鎮已是廢墟成堆,滿目瘡痍,一片慘景。
災情嚴重,營救刻不容緩。時任該團團長文東下令:立即展開營救。同時,與地方領導取得聯繫,了解災情,共同研究定下營救方案。他們邊部署、邊搜救、邊調整,營救行動很快有序展開。
不眠之夜,拯救生命的行動在緊張進行。當夜,他們就從廢墟中搶救出倖存者12人,一盞盞生命的燭燈通過他們的手點亮。
這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有更多更難更險的任務在等待著他們……
04
搜救龍寶坪
5月17日12時29分,龍寶坪村村支書從大山裡逃出來向金花鎮政府報告:「龍寶坪有數十名群眾被困,請求支援!」災情就是命令。該師在收到金花鎮黨委書記的請求後,立即派出由炮兵科科長戴志強帶隊,某團黃繼光六連22名官兵和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2名醫生、2名記者組成的搜救隊,攜帶救援器材,從紅白鎮出發,前往龍寶坪救援。
龍寶坪距紅白鎮直線距離16公里,由於道路完全被山體滑坡阻斷,一路上需翻過4座大山,實際行程50多公里。
沿途山高林密,坡陡無路,餘震不斷,山體滑坡的巨響不絕於耳,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粉塵,有一種讓人窒息的感覺……
走到半路,遇到被困在山上的《光明日報》崔穆陽等2名記者和陸軍第13集團軍第37師作戰科科長等5人,7名同志見到戴志強一行後熱淚盈眶,久久地擁抱著搜救隊員,爾後一起並肩作戰。
晚上7點30分,搜救隊到達龍寶坪,眼前是一片慘景:房屋全部倒塌,數十名倖存者等待救援。「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幾十名倖存者就像見到救星一樣,一涌而上緊緊地抱著搜救隊員。戴志強迅速了解情況:48名被困村民有24名傷員,5名奄奄一息的重傷員。他向指揮部報告了這一情況後立即展開救援。一邊救治傷員,一邊用竹竿支起空投用過的降落傘,搭成臨時帳篷,然後把雨衣平鋪地上,作為臨時的宿營地,同時將龍寶坪的中心空地改造成直升機停機坪。
夜幕降臨,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餘震不斷,龍寶坪對面一座300米高的山半邊跨塌,將金河堵了個水泄不通,形成了堰塞湖,嚴重威脅著救援隊和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
戴志強立即將這一緊急情況報告指揮部,並請求增派直升機救援,爾後迅速組織人員撤退到安全地段。次日上午11時,上級增援營救的四架直升機陸續到達,戴志強帶領搜救隊,按照先重傷員再輕傷員、先老人小孩後青壯年、先群眾後官兵的原則,將77人送上直升機。
第四架直升機降落,由於超載,有8人必須留下來,如果沒有下一架次,就必須徒步走出大山。
為讓受困群眾早一分鐘得到救援,科長戴志強和排長劉震、朱磊等8名同志主動留下,等待下一架次。
等待……
1個多小時後,正當他們準備徒步回撤時,第五架直升機終於飛臨龍寶坪上空,龍寶坪響起他們勝利的歡呼,戴志強等8名同志安全回撤。
此次行動他們成功營救出了58名被困人員,受到上級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二戰中鮮為人知的朝鮮裔德軍士兵?
※2017年美媒全球最強海軍排名,中國躍居第二,第四名是英國?
※北京這次的手段,為什麼讓美國急了?
※中國開始大力反擊美國?招招打向軟肋 不但自身強硬還必須有大棒
※馬克沁機槍使得33年後百萬士兵為此喪命,怎麼樣?
TAG: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