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特色(之五)—數文融合 獨立表達
來自專欄 科學雜談
中國數學特色(之五)—數文融合 獨立表達
銀翁老人:萬少運
數字,深深地依賴於它所紮根的文化。中國傳統數字是中國文字的一部分,算術的表達也是用中文表達的。中國語言中,無論是成語俗話,詩詞歌賦,對聯楹聯,還是驪文、日常用語,都常見夾帶著數字數詞。在中國數字、文字是水乳交融,文表數理,數達文意,這也是有別西方的特徵之一。
中國數字起源早,與其文字同根同源,源遠流長,經久不息。中國文字里包含數字,數字直接就是文字的一部分。
量詞,更是文字。中國文字不僅標音,更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所以,量詞特別豐富多樣,各表其量,各達其意。即有個體量、群體量,還有整體量。即有名詞量,又有動詞量。即有及物量,又純數量。即有準確量,標準量,又有模糊量,估計概量。分類分級的量,單名量,複名量,量與量的比量、倍量、分量等等,枚不勝舉。
在觧答應用題時,數目都是帶量的。它們是帶量的數,是量的係數。觧答時,首先要明確所求的是什麼量?已知條件中哪些是同類量,哪些是相關的量?列算式時,每步只求一種量,運算的結果必須是所求問的量。這在用中文表達時,都是十分清楚的,而且詳細得一看就明白。
合併同類項時,只限於同類量的加減。不是同類量甚至同類不同單位的量,都要轉換成同一單位量的同類,再進行加減運算合併同類項。
兩個同類量相乘得的是方量。(僅限於求面積,求體積)。
兩個同類量進行相除,得到的是倍量或分量。
中文表達算式時,一般不是代數符號。但在表達公式時,也用文字代數,如:甲、乙、丙、丁、……之類文字代替某數或某類數,這可稱之為半文字半符號的文字數學符號。
以上種種文字表達的算學內容,形象具體,便於理觧。這無不彰顯中國算學的個性。但這種不夠抽象的表達,往往缺乏普遍的通用性,反映出對計算工具的依懶性強的弱點。這也是中國傳統思想「重文輕理」的具體表現。
推薦閱讀:
※柱坐標系中的拉普拉斯方程
※Notes on Calabi-Yau compactification I
※「只是單純的物理反射」
※寫在現代數學物理專欄之前
TAG:數學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