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的兄弟

殊途同歸的兄弟

便捷式判斷是我們對事物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碎片化信息進行理解的重要途徑。

比如功能全面,性價比甚好的小米,品控低下的紅米一代,疏油層之神華為,內存混用,麒麟方案都是客觀事實,當一個受眾多次受到這一些信息的過程極易會讓人產生便捷式判斷。

現在鏡頭多一定是厲害嗎?

不談變數的情況下強行對比,這就是流氓

在出現兩種產品同台競技的時候,人們便會分派別來表達自己的立場,態度便捷式思維便會起作用。往往其中過多的信息我們不能全部處理(受眾並不是產品經理或者是研發人員)可用的信息其實很少時,人們大都會運用便捷式判斷。但是僅僅這樣事發展不出miboy,海軍。

當兩者相互爭辯的過程中加劇了同質效應,增進了內部認同,加深了對品牌的忠誠度,我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我對當時使用紅米2代的同學大倒其苦水,在潛移默化中他真的認為他的機器續航不行,按鍵稀爛,不到6個月她便換了當時的mx4,其二的事例是關於華為的,我的同學想換手機找我詢問,我便推薦了p10pro不停的對他宣傳麒麟處理器的優勢與及華為在外國封鎖下的技術研發歷程。前段時間他也同我交流,表示他會購買p20的機器。

有很多的朋友表示我們不懂你們買個手機都要罵戰,是不是腦子有病?

其實很多的網友並不是腦殘粉或者黑,問題主要出在情緒性引導,所謂的意見領袖海軍之間的互動,當一群人有了近似喜好的群體,對於個體來說理智是必要的,單群體本身確實是混沌的雜亂的,在判斷上並不會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但是一旦產生意見領袖或者官方正規軍來說,形式就急轉直下了,就會變成長期的拉鋸戰或者是碾壓。而這次「戰鬥」的遺留物便會變成「金句」,但是這樣的論戰方式有一個條件,即事件本身偏向性並不是很大(信息大多是可用信息的情況下)例子便是愛否測評之前針對華為p20pro的節目,文案的偏向性很大,還都是大家熟知的信息點,自然會遭到嘲諷。

測評風潮

說到測評,所謂客觀,獨立的含義便是輸出價值觀,論點大多是當前聽眾不太了解,或是概念歧義的地方,從最早期,自己拿個手機用幾天就叫測評的時代,到現在要租用實驗室,計算分析來得出成果的時期。變數在於 受眾的體量和受眾的專業知識儲量。當大家都是工程師,測評就會消亡,因為我們只需要數據來做判斷了。(這裡說的測評更多像是老師,讓大家了解手機硬軟體營銷方式的老師,但是就算是老師也會有一定的指向性)老羅的鎚子發布會可以當作一次特別極端的現場測評。

前面一直在說的事是輿論相關,在此對比一下小米華為兩家的策論,華為因類製造業起家,對宣傳引導主要體現在點輻射面,官方「水軍」特別的多,水平參差不齊,小米早期以點對點的宣傳模式,經過多年的歷練,出現了「野生」意見領袖,所以在以知乎這樣的以論點立足平台,花粉很少打的過米粉,並不是華為真的比小米差,而是宣傳質量的鍋。尤其隨著2017年華為技術積累豐厚起來有著更多理智富有辨析力的v也逐漸多了起來,甚至很多的米粉也相對客觀的去評價華為了,只是不喜歡帶節奏的人罷了。

小米的主要用戶群體多是青年,但也依靠龐大的生態鏈滲入全年齡段,也正是因為相對完善的生態鏈,讓小米的諸多商品互補性極高,捆綁形成吉芬商品。但缺點也很明顯,商品轉化率相對與三星,聯想來說仍有不足,同時手機依然是小米的核心業務佔到70.3%,新零售依然是有以分銷渠道為主,但是有一個積極的變化趨勢,小米手機在2017年作為引流產品,帶動IOT和生活消費類收入達到256.5元。研發開支投入達到21億元,但主要是因為研發人員增加50.1%

生態鏈是小米繼續發展的基石

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華為則是巨大的整合型企業。更多的盈利重點在商用設備上,開個玩笑來說,華為還是軍轉民,同時帶動軍平均水平的企業。可以看出華為的運營類業務依舊佔了49.3%,而華為的未來願景是 ICT基礎設施+互聯網終端,依舊深耕於基礎設施,以手機為終端。

說了這麼多,小米和華為目前在消費品領域的業務重合併不高,同時分工明確,我們感到激烈競爭更多是手機領域的唇槍舌戰,不可否認小米對研發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是試錯成本非常高,會對小米本身的盈利產生影響,這需要雷軍對產品的定位,供應鏈管理下更大的功夫。假以時日中國的終端產品會進入兩強爭霸的局面。

並不是只差一點點

本文其實是針對網路輿論暴力和「引戰」而來,讓人們選擇好產品而不是春秋筆法。追求信息平等,也切記勿矯枉過正


推薦閱讀:

華為mate9好使嗎?
今日游聞丨是細分市場還是炒作?對於遊戲手機 華為這麼說
5G時代到來,將帶動多個萬億級別的新興產業發展
如何評價華為Mate10採用AI技術?
【小三爺評測】華為首款「劉海屏」-Nova3e開箱

TAG:小米科技 | 華為 | 互聯網輿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