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weixin.qq.com
Karst Hoogsteen首先有話說
AT、CG互補配對,確實是DNA雙鏈結構中最常見的現象,是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確定的。因此,我們後人也將這種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稱為Watson-Crick pairing(Watson-Crick配對)。

左:James Watson;右:Francis Crick
但就在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闡明DNA雙螺旋結構的十年之後,一名在荷蘭出生的美國生化學家Karst Hoogsteen發現了一種全新的DNA晶體結構。其中,AT和CG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和Watson-Crick pairing的是不同的。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個簡化圖:

Karst Hoogsteen發現,相比Watson-Crick pairing,A鹼基旋轉了一個角度,用別的原子和T鹼基發生互補配對。如果用詳細的化學結構式來看,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doi: 10.1093/nar/gkv241在Watson-Crick pairing中,A鹼基的N1和C6上的N,分別與T鹼基的N3和C4上的O,形成兩個氫鍵。但Karst Hoogsteen的數據卻顯示,A鹼基的N7和C6上的N,和T鹼基的N3和C4上的O,形成兩個氫鍵。他同時也發現,G和C鹼基,也可以呈其他角度,彼此形成氫鍵,但此時只有兩個氫鍵,而非三個。
我們將這種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稱為Hoogsteen pairing(Hoogsteen配對)。

等一下,這還不是AT和CG配對嗎?有問題嗎?勞資管它是什麼角度吼!
正因為Hoogsteen pairing允許鹼基之間解鎖新的體位進行配對,於是新世界的大門就打開了……
還記得上一篇文章
硬核 | DNA可不只有雙螺旋結構?
mp.weixin.qq.com
吳思涵:DNA可不只有雙螺旋結構?
zhuanlan.zhihu.com
提到的G四聯體DNA嗎?它就是符合Hoogsteen pairing法則的一種結構,是由4個G鹼基相鄰之間形成兩個氫鍵而成的。(順便別忘了,還有個I-基序DNA,是C和C鹼基之間成三個氫鍵,不過不屬於Hoogsteen pairing的範圍)

同時,Hoogsteen pairing法則還允許三個鹼基同時發生配對,進而允許三螺旋DNA的存在。

DOI: 10.1002/chem.201505030
混亂的RNA鹼基配對
看完上面的那些DNA鹼基互補配對方式,可千萬不要覺得心累……因為更加心累的還在後頭,那就是RNA鹼基中多樣化的互補配對方式。
這一部分,看化學結構圖太累了,還不如看文獻幫我們整理好的表格吧(對了,表格很長,別被嚇到……)

PMID: 12364604這篇文獻分析了Protein Data Bank資料庫中的RNA 3D結構數據,發現在RNA中可以存在多種多樣的鹼基互補配對方式。除了最常見的AU、CG配對外,還有AA、AC、AG、GG、UU、UC的配對(但並沒有發現I-motif DNA中的CC配對)。
對了……單鏈RNA和雙鏈DNA也能形成三鏈螺旋結構喲。
次黃嘌呤也要插一腳
雖然大多數教科書上說,核酸的鹼基就ATCG和U五種,但其實,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次黃嘌呤(hypoxanthine,縮寫為I,因為它是次黃嘌呤核苷或者說肌苷inosine的鹼基)也能出現在核酸鏈中,尤其是tRNA。
I鹼基非常萬能,它能和U、C和A鹼基都形成互補配對。

在RNA中,GU、IA、IU、IC的互補配對,被稱為wobble pairing(擺動配對)。
值得一提的是,RNA鹼基的wobble pairing,正是氨基酸密碼子簡併性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蛤?如果讀了高中生物還不知道什麼叫密碼子的簡併性,趕快去面壁吧……)
![]()
比如說,為什麼CUC和CUU都是翻譯成亮氨酸(Leucine)呢?是因為在RNA中,無論是C還是U,都能和G互補配對,因此反密碼子都是GAG,攜帶亮氨酸。又比如,為什麼GGU、GGC、GGA都是翻譯成甘氨酸(Glycine)呢?因為U、C、A都能和I互補配對,反密碼子依然還是一致的。
![]()
推薦閱讀: